用双脚丈量社区每一寸角落 南沟社区工作者们的坚守“日记”
芝罘融媒记者 宋晓娜 崔雯豪
实习生 严斯诺
通讯员 郭小鹏 摄影报道
南沟社区工作者们的一天,从第一声门响、第一个办事的居民开始。
早上八点,东山街道南沟社区居委会的大门早已开启,对于社区的六位社区工作者而言,这又会是普通而忙碌的一天。
位于社区深处的居委会,南沟社区居民基本都认识,从家庭琐事纷争到各种新政策的内容咨询,大事小事都往居委会跑已经成为居民们的共识。“我们都管她们叫老大姐。”来咨询的居民说。作为社区居民心目中的老大姐,南沟社区工作者们用双足做笔,以南沟社区的土地为纸,书写着一篇篇属于社区工作者的日记。
疫情防控,365天不松懈
上午7:30到岗,大家聚一起制定当天的工作;
8:30——9:40,顶着深冬的冷风,分批次在社区里粘贴《致烟台市民的一封信》;
10:00——11:00,召集楼长和党员们开会;
13:30——14:30,简单的午饭后,大家开始逐一通知外地回来的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少部分的居民表示不理解和质疑,耐心解释、真诚对待;
16:00——17:00,给社区里的商家分发疫情防控宣传单,一直到天黑时分,天气越来越冷;
17:30,社区居委会的灯光熄灭,工作群里的消息提示却一直闪烁,各种文件和表格不停被发送,从聊天记录看,一直到半夜的12点多;
凌晨1点,稍微放下疲惫,给睡觉不老实的孩子盖好被子,准备一下明天的早饭,在黎明时进入梦乡。
这张时间安排表里看起来的空闲时间,都被各种其他的工作见缝插针地填满。“这已经是事情比较少的一天了。”社区书记黄峻笑着说,“最忙的那段时间,光上午就要走一万多步,像个连轴转的‘陀螺’。”南沟社区虽然居民数量不是最多的,却是社区工作人员平均年龄最大的社区,这群平均年龄46岁的老大姐们,不论面对烈日或寒冬,内心始终吹着年轻的劲风。
用南沟社区副书记韩爱妮的话来说,这一年是“劈头盖脸”过来的。从疫情刚开始暴发的手足无措,到及时镇定下来,两周内完成社区内返烟人口的排查和登记;再到疫情最严峻的几个月里风雨无阻的卡口值班、排查;直到今天,疫情防控也依旧是南沟社区老大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日历上、记录纸上、宣传单上随处可见她们每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安排。
像许多一线社区工作者一样,说起疫情防控,家人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当说到家人时,黄峻趁着短暂空档跟记者聊起家里人的情况。
黄峻的两个双胞胎儿子今年上初三,按照她的话来说,两个孩子都已经习惯了她不在家。“还是因为工作疏忽了他们。”黄峻说,“现在的疫情防控工作没有去年开年那么紧张,他们也可以帮着发防疫宣传单了。有了他俩帮忙,我感觉很安全,像有两个小保镖一样。”黄峻放下笔说,“不仅是他们,我们几个老大姐们的孩子都有帮忙,他们也都是社区的孩子。”
因为防疫工作,南沟社区居委会的其他老大姐们也都秉持着一心为居民的工作态度“连轴转”了整整一年。“凌晨通知,那是常事!”南沟社区副主任栾桂香这样说道,作为南沟社区居委会的元老级人物和“定海神针”,栾桂香一直用乐观的态度看待防疫工作最繁忙的那段时间,“那个时候大家都焦虑,别说那时候,就是现在打电话去通知一些人做核酸,还有不理解的。”栾桂香乐呵呵地说,但她始终没有真的把这些小摩擦放在心上过。
如果要给老大姐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归纳日记,那就是“忙”,忙得脚不沾地,忙得恨不得再长出两只手,忙得只够在日记里写下一个“忙”字。
大事小情,居民需要随叫随到
“别人最忙的时候,我们在忙。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们也忙。”黄峻说。
临近午餐,居委会的电话开始频繁作响。哪哪儿的邻居吵架了、哪哪儿的水管漏水了、疫情期间外地回来的要有什么手续……小小一间办公室,似乎能容纳解决无数的问题。电话铃声、工作群里的提示音和不断被敲响的大门在时刻提醒,这里就是老百姓事务的一线。
在南沟社区工作多年,老大姐们见过很多次社区的冰雪消融、春花盛开的景色,也有些自己的故事要说。这些故事中给黄峻印象最深的一件,发生在2020年3月4日,17—1号楼一户人家突发漏水,水溢出防盗门引起电路短路,由于此户户主年龄较大正居住在孩子家里,楼长就紧急上报给社区居委会。听到楼长报告的黄峻立马将手里工作交给同事,自己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黄峻一方面密切配合“500”维修人员,另一方面联系户主和租户打开房门清理满地的脏水,直到晚上8点,一口晚饭没吃的黄峻和现场工作人员才排除了险情,当她踩着湿透的鞋回到家里时,已经是深夜。
一手撕野广告,一手发宣传单,夏季的烈日下,南沟社区的老大姐们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莫问创城一线在哪,南沟社区的老大姐们在哪,一线就在哪。“别说晒黑晒伤了,我们家韩爱妮直接晕倒在社区里了。”黄峻向我们介绍,“和物业、居民一起,为创城六连冠助力。”
每一块南沟社区的砖上,都书写了老大姐们的艰辛。每一条小巷都亲眼见证过,不论流金铄石还是天寒地冻,南沟社区工作者一张张地粘贴宣传单、一户户地排查安全生产。“单子要用硬纸做,”黄峻提醒道,“和别的宣传单不一样,用那种硬的卡纸,单子才能贴得稳。”
一线的坚守日记,老大姐们是用硬纸写的,她们也和一张张硬质的卡纸一样,在社区一线里贴得牢、挺得直、站得稳。
就地过年,留在社区吃年夜饭
记者采访时正值春节临近,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老大姐们又要度过一个繁忙的春节。
“今年号召就地过年,你们打算怎么过?”记者问道。
大家一边打着哈哈略过这个问题,一边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发宣传单、铲野广告、贴告知书……忙碌一整天后,天色已晚,社区里不少楼都亮起了灯。
“那就来顿饺子吧,大虾饺子”“得来点那种白菜心海蜇头,你们没吃过我妈拌的,可棒了”“那还有萝卜丝丸子”……先是三个人交谈,然后是其他人加入,讨论就地如何吃年夜饭。
“有去年的经验,我觉得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韩爱妮说,“就在办公室里吃年夜饭。”
黄峻告诉记者,社区老大姐们一直盼望着新鲜血液注入社区、注入基层。社区里有两位老大姐离退休只剩一年,她们也希望会有新生力量接过她们的旗杆。“用年轻人的话来讲,这叫‘用爱发电’!”栾桂香笑呵呵地补充道。
当记者离开那个热火朝天的办公室时,早已过了南沟社区居委会的下班时间,但里面仍是灯火通明。随着脚步慢慢远去,位于居民楼中的居委会正慢慢地缩小,直至成为万家灯火中的一点。在雪花和北风的陪伴下,南沟社区社区工作者们的坚守日记缓缓合上。
【记者手记】
何为社区工作者?那就是社区的大管家,居民的好兄弟姐妹,很难概括他们的具体工作内容。学生放学没人看管,社区有“四点半”学校;孩子暑假无聊,社区来组织夏令营;想创业,社区有“1+8”创业服务模式;害怕误入传销,社区有打击传销联络站工作网络;夫妻吵架,社区来调解;基础设施破损,社区来上报;觉得邻里关系淡了,社区有邻里节。从个人的低保、高龄补助、退伍补助、特困审批、生育证办理、党费缴纳等;到市里区里的消防宣讲、健康讲座、人力资源保障;再到疫情防控、扶贫、文明城市创建……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老旧小区还是新式小区、“老大姐”们还是“小年轻”们,社区的工作者们始终站在第一线,守护着“最后一公里”,书写着自己的坚守日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雯豪)当前,全市处在“两会时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期间烟台城市建设要全面升级,中心城区...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