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莱山文化旅游事业全面开花,打造了12个省级乡村旅游品牌 “秀”出文旅融合新色彩

烟台日报 2021-01-19 09:40 大字

回眸“十三五”,莱山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图书馆藏书量达35万册,年服务市民35万人次;文化馆年举办声乐、舞蹈等各类培训班70余个,年服务市民15万人次;各综合文化站年均开展文化、教育及各类培训活动500余次,服务群众20万人次;旅游业经济效益和游客人数逐年递增;创建12个省级乡村旅游品牌;首次将旅游纳入文化惠民消费季……五年来,莱山区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扎实、越走越精彩。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闲暇时间,一家人到图书馆看书,到文化馆学一门技艺,到胶东剧院看演出,到烟台城市美术馆看展览……过去这五年,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精彩了。

“十三五”期间,莱山区以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区、街、村三位一体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建设一流、管理一流、运营一流、效益一流”的原则,重点建设和完善一批综合性、多功能、具有莱山特色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着力加强图书馆、文化馆、胶东剧院和烟台城市美术馆的建设管理,完善内部配套设施和功能布局,图书馆和文化馆荣获国家一级馆称号,各项主要指标和服务能力均达到烟台市领先水平。

五年来,莱山区扎实推进街区综合文化站建设,优化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加强管理使用,确保经常性开放和免费服务。7个街区均建有建筑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集演出、排练、图书借阅、培训、数字化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年均开展文化、教育及各类培训活动500余次,服务群众20万人次,成为连接城乡、面向基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

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吃过晚饭,搬个板凳,坐在村里广场等待“好戏”上演。特别是刚刚走过的2020年,在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协调下,来自京剧院、吕剧院的专业演员们将一台又一台精彩的剧目送到广大村民家门口,让爱听戏的村民过足了瘾。“十三五”期间,这样的场面已经成为了常态。莱山区充分发挥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扎实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传统文化资源和优势文化项目,莱山区组织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根据“市民文化节”的总体部署,精心打造海滨消夏晚会、专业艺术院团走基层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积极开展“莱山讲堂”“艺术大课堂”公益讲座等活动,进一步扩大莱山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上门服务、流动服务、数字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送电影等活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

莱山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抓好基层文艺团队、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培训辅导,整合市级专业艺术院团、区级文化场馆和街区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资源,“十三五”期间,每年培训基层文艺骨干300人以上。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五年来,莱山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丰富旅游新业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莱山区旅游业经济效益逐年递增。2015年底旅游接待人数为496.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41.9亿元,到2019年底旅游接待人数为522.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86.07亿元。

五年来,莱山区逐步丰富旅游新业态,乡村旅游初具规模,创建了12个省级乡村旅游品牌,瀑拉谷休闲产业集群为省级乡村旅游集片区,黄海路、滨海路、解甲庄、院格庄街道为省级旅游强乡镇,东沟村、车家村为省级旅游特色村,祥和、山水怡园、农禅谷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七星斋评为省级精品采摘园,瀑拉谷被评为省级开心农场。

在家门口邂逅“诗与远方”,是很多市民的期盼。五年来,莱山区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组织区内文旅企业参加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指导胶东剧院、渔人码头景区、皇冠假日酒店、胶东民间艺术博物馆、清泉食品等10余家文化旅游企业进行省市区三级申报,实现文化和旅游企业均能参与到消费季,均有惠民活动推出。通过调动文旅企业积极性,鼓励企业利用消费季平台开展营销活动,扩大文旅产业影响力,引导消费升级,让文旅消费惠及大众。YMG全媒体记者 徐睿

通讯员 迟秀铭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烟台推出“解锁网红打卡地,发现烟台冬游新玩法”系列活动 打卡文化名片,叫响冬游品牌

本报烟台1月18日讯(记者秦雪丽吕奇杜晓丹麻晓晓)为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丰富文旅产品,结合助力三个“一百”评...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