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通产才融合赋能创新引擎 新动能(烟台)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务

烟台日报 2020-12-01 09:39 大字

今年5月,一桩跨越千里的“产才联姻”落定烟台开发区:烟台华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引入国家级高层次专家陈东,双方将在当前国际最先进的化妆品微流控技术应用领域进行市场化开发合作。

多年潜心研发成果终于从“纸”变“现”,陈东说“很有价值感”;之于企业,人才技术“一举双收”,关键可实现产品升级高端媲美国际一线品牌,华昕说“共赢可期”。

促成这段产才缔结良缘的背后,是新动能(烟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专业化创新集成科技服务,通过“四不像”体制机制创新,打通从科技到产业“最后一公里”,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技术的精准对接,为烟台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提供创新动力支撑,凝聚创新活力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新动能“媒介”产才联姻

透明瓶体内,液体微珠晶莹剔透均匀排布,浅淡色彩梦幻绚丽,涂抹稍许,肤感清透易吸……在华昕生物产品陈列室,利用微流控技术生产的乳液样品呈现如工艺品般的精致美感。

“微珠可视,是微流控技术应用于生物日化产品一种直观效果,颠覆了传统化妆品膏乳液态质,因技术门槛高,目前全球仅香奈尔化妆品有出品。”陈东说,“我们的液体微珠实现‘水包油’,肤感更胜一筹。”微流控技术是通过MEMS芯片及制备在微纳米尺度空间对流体形状进行精确控制,交织化学、流体物理、微电子等多门学科,可广泛应于3D打印、POCT检测、器官仿生等流体参与产业领域,被誉为“影响人类未来15件最重要发明之一”。

然而,这样一项“高大上”的科研技术,在走出实验室成果转化的过程,却是几番碰壁。“太难了……”2016年,陈东作为哈佛大学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的学生学成归国,成为浙江大学特聘研究员。在寻找合作开发企业中,其间环节之复杂,令擅长科研的陈东深感“力不从心”,“做市场确实非我所长。”

转机,发端于2019年初夏。在一次全国性交流活动中,烟台新动能产研院高级项目经理“偶遇”陈东,得悉其技术和应用落地需求,立即发出邀约——“来烟台吧,你只负责做擅长的事,其他的交给我们。”

满满诚意打动陈东,双方互动频频。不过短短几月,陈东确认携项目落地烟台后,产研院立即借助“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契机,积极推荐申报开发区领军人才和创业资金,创建烟台液秀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从前期项目公司成立、专利注册、政策申报到后期经营、代账等全链条服务。

合作推进步步加深。为精准对接本地企业需求,推动人才项目落地实施,产研院在烟寻找技术匹配企业。经多方遴选,以冻干粉、“寡肽系”化妆品而闻名全国的行业新星烟台华昕生物科技公司与陈东“一拍即合”成功牵手,共同进行可视化功能性化妆品项目中试合作。目前,中试生产已全面展开,一期计划量产10万支,各方收益按协议股权配比。

“新动能产研院的保姆式科技服务,令整个落地转化过程非常顺利。”陈东说:“在烟台开发区、在企业,科研人才充分获得被需要、被尊重、被信任的价值感,我愿与华昕共同成长。”

“五角模式”创新型科技服务体系

“烟台开发区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对创新资源需求急剧增加,而高端人才拥有大批科技成果亟须产业化,这是企业和人才成功‘联姻’的根本原因。”新动能产研院执行院长王勇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打通产学研和资本的全链条通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最短、最优路径。”

新动能(烟台)产研院成立于2018年9月,作为响应山东省产才融合高质量发展战略,烟台市政府重点支持的创新科技服务平台,产研院背靠“国千专家联谊会”优势资源,从“一出生”就成为推动科技与经济、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的产物,为烟台开发区创新驱动注入崭新活力。

一端连着科研人才,一端连着产业市场,既非政府机构又非事业单位,既非高校院所也非研发中心,新动能产研院“四不像”的机构体制,使其在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产才融合共促科技成果产业化中,既“灵活”又“能闯”。

“863”计划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程功弼博士的污染控制与修复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具有较好产业基础。产研院针对项目成熟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烟台开发区产业政策、区位资源等优势,引入专家项目成立烟台盖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企业北方总部中心。

专注于听力测系统研发的陈放怡博士,创业初期资金短缺无法满足需要。产研院通过严格的项目可行性论证之后给予资金、场地、人才等全方位支持,烟台听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产研院重点孵化企业。

“眼下,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技术孵化周期越来越短,唯有快速市场化的创新,才有竞争力。”王勇说,产研院建立全方位的开放合作机制,包括上下游产业链技术、商务信息合作,高校研究院所的研发合作以及科研和检测平台共享等,通过创新抢占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

紧抓源头瞄准应用,创新设立产才融合“五角模式”。即围绕项目产业化、创业集约化、技术资产化、资产证券化、服务品牌化五个方面,面向企业与人才的不同诉求,开创具有针对性、差异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其中,企业服务层面,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创业导师体系,提供科技经纪人专项服务;人才服务层面,建立商业闭环服务,进行区域资源对接,提供多模式投融资等专业化服务,助力高层次人才科创成果精准落地转化。

截至目前,新动能产研院已成功引入程功弼、刘宏、杨亚涛、余海斌等10余位国家级高层次专家项目,涉及环保科技、激光精密切割、生物新药研发、光电医疗器械、大数据等先进产业高端领域。

产才共创实现反向孵化

如何有效解决科研与市场“两张皮”,是新型科技服务机构首要面对且一直在致力解决的共性难题。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除非科技项目的风险极低,甚至稳赚不赔,否则企业是不会投资的。这是当下普遍现象,因而导致很多科研成果停留在‘胜利的前夜’。”王勇说:“从实验室到市场,要突破这道创新‘壁垒’,就要求我们必须既懂科研又熟悉市场,同时了解企业需求,具备管理和统筹能力,扮演好多面手角色。”

新动能产研院的“多面角色”,首先是区域的“情报员”,从国际视野提供区域产业层面关键信息;其次是企业科技“经济人”,为企业量身定制创新方案满足刚需;同时也是科技人才的“大管家”,为专家出主意、铺路子、保权益,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创业,最终目的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在创新服务实践中,我们更多需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王勇说:“毋庸讳言,通常企业家大多个性较强,但科学家个性更强。”如何令两者“相悦”避免“相斥”?“从人才与企业的第一次接触,我们都会设定每一环节的应用场景,进行反复推演,确保双方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确保建立良好合作开端。”王勇说,以政府为背书,以信任为媒介,促成企业与人才喜结良缘,让科技与资本聚合共融裂变化学效应。

在解决好“人”的问题基础上,破局求变,作为科技服务产业的先行者,新动能产研院打破传统科技服务壁垒,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引进高端人才,组建“科技智库”团队,为企业组建院士、专家顾问团队,提供创新发展战略咨询、行业前沿技术指导、研发技术难通攻坚。

——培育新兴科技项目,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寻找高技术、市场协同性科技项目,增加产品类别,提升产品壁垒,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搭建创新合作平台,联合企业与知名高校搭建协同创新中心,提升企业科研实力与资质;协助企业申报省、市创新创业科技平台,建设企业创新研究院。

——建立云投融资联盟,搭建政府、企业和投资机构之间沟通交流的合作平台,提升生物医药、先进结构材料领域投融资对接效率。目前意向成员已包含源创基金、山东蔚然投资、道一基金、春光里资本等近20家专业投资机构。

构建“产业版图”服务地方经济

在新动能产研院,巨大的“产业地图”立柱置于展示厅中央区域,格外引人注目。版图中,产研院立足烟台开发区产业特点优势,重点聚焦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产业板块,细分出46个技术领域及200余家代表企业,为精准引进专家项目提供靶向图谱。

“实现创新资源最优配置,关键是要立足地方,根植产业,为地方所用。”王勇表示,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与区域战略和创新需求密切结合,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实现三链融合的产业驱动,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服务。

紧密对接企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精准推进产才融合。产研院先后深度调研开发区70余家企业,联合泰和新材、岩海建设、正海集团等企业签署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设立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氢能源技术、碳纳米材料、再生医学、先进装备等11家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引荐匹配超过79名国家级高层次专家,5名达成合作意向,2家企业与推荐专家共同成立公司。

“通过新动产研院的科技服务,高端人才为企业发展带来强劲创新动力,实现1+1>∞融合效应。”华昕集团除了陈东博士,该集团还成功引进青岛农业大学惠觅宙、同济大学陆建峰2位专家作为科技专家顾问,在特医食品和广普抗炎药医疗器械展开项目合作,共建康养产业技术创新创业共同体。

服务地方发展战略,创新拓展“招才引智”渠道。2019年7月,新动能产研院创建开发区首个跨省人才工作站——“烟台开发区深圳招才引智工作站”。与此同时,结合烟台地理位置、自贸区特点,与中日同学总会、英中人才协会、中澳创新中心、京德智汇等机构合作,积极开拓海外招才引智渠道,目前已择优落户开发区3家海外人才公司。

YMG全媒体记者 高少帅

通讯员 王聪 崔培筠 徐红

新闻推荐

我区举办 “学习强国”文化沙龙

本报讯11月27日上午,“学习强国”烟台学习平台上线仪式在东山宾馆举办,我区作为分会场在烟台新华书店同步举行“学习强国”...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