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八角村:乘风破浪来淘“参”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孙金良 卢照伟)作为一个典型的渔村,海参养殖加工一直是开发区八角村的传统产业,从上世纪以来,全村85%的村民靠着海参讨生活。从以前小作坊式的散户养殖加工,到现在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海参养殖加工合作经营,八角村人跟着时代的节拍,讲述了自己大海淘“参”的致富故事。
上世纪,八角村八成以上的青壮年都有一身潜水捞海参的本事。因为风险太大,上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人不再下海,而是以捕捞、收购海参为主。到上世纪90年代,以家庭为单位的海参粗加工在八角村发展起来,村民将海参剖洗干净,下锅煮好,然后用盐渍晾晒制成干品,就近销售给酒店或商贩。由于这种“作坊式”加工受到工艺、销售渠道的限制,使得八角村的海参养殖加工一直处在产业链的底端,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仅有5%左右,而同时期,大连等地的海参销售利润率能达到11%以上,八角村人心里是说不出的羡慕。
“一把刀(剖海参)、一口锅(煮海参)、一间房(烘烤海参)”的加工方式面临淘汰,仅凭一家一户之力,难以打破这种传统模式。2017年,八角村牵头成立了参盛海参专业合作社,打算带领村民走合作经营的道路。但合作社成立初期,由于生产场地、技术设备等限制,产业集聚化程度并不高,社员积极性和市场认可度低,合作社一度处于停滞状态。2018年,烟台市全面吹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号角,为八角村注入了一道强心剂。
2018年5月28日,八角村参盛海参专业合作社正式变更为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并改名八角湾海参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朱文德担任理事长。
任何产品要想卖个好价钱,质量永远是第一位。为提升加工效率,合作社拿出部分入股资金,统一引进了标准化抽湿机、大功率烘干机等设备,将加工时间缩短到15天,海参的营养价值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存,品质大大提高。合作社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全体加工户用电能、天然气等绿色能源取代传统煤炭。“你看,这就是我们现在加工海参的新方式,用电真空冻干技术加工海参后,通过真空冻干将海参里的水分抽干,并直接速冻成型,营养不会流失,还不受天气影响。”提起新的海参加工技术,朱文德滔滔不绝。
合作社聘请了专业的技术咨询公司,制定了10余项规范化生产标准,逐步建立起八角湾海参“运行企业化、管理民主化、生产标准化、作业设施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服务集群化”的科学发展体系,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9年,合作社开始针对不同规模的养殖加工户,实行分类帮扶。针对比较成熟的养殖大户,主要是帮助对接市场,跑产销对接会、找各大终端市场和周边市场,并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社员成立专业化公司,拓展专卖店、直播购物、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不到一年时间销售额就超过1000万元。
“现在,我们还是没有跳出海参加工这个初级阶段,特别是抗风险能力还是不行,得想法子更进一步!”朱文德心中还在做着更大的谋划。经过多方考察和商议,决定探索“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通过与企业强强联手,进一步优化海参产业发展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2019年下半年,合作社对3家有合作意愿的企业逐一考察论证,最终选择了龙头企业进行合作。依托标准化生产车间,对海参加工统一管理、规范生产、集中冷藏,并可享受水、电、暖及房租等优惠减免政策,可以进一步降低社员们的生产成本,盘活集体资金资产,进而将八角湾海参品牌做大做强,掌握八角湾海参话语权,为农村经济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口。
目前,在街道党委的撮合下,八角湾海参合作社还准备与周边八角口、小赵家等3个村,成立八角湾海参联合社,把区域内的海参养殖加工户组织起来,共同取得海参品牌的区域定价权和话语权,进而提高八角湾海参在胶东地区乃至全国海参行业中的影响力,增加八角湾海参市场占有份额。
新闻推荐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晓娜通讯员张玉洁)冬季气候寒冷,易突发各类流行性感冒。为让广大居民健康过冬,近日,世回尧街道惠安社区新...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