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的“皮影情结” 坚守传统皮影戏几十年,愿“老艺”有“新人”

烟台晚报 2020-11-02 14:47 大字

刘正中展示皮影戏

《逗你玩》皮影

刘正中演出资料片

芝罘融媒记者 禛祎 通讯员 张宇宁 逄云惠 高莲第 摄影报道

当灯光亮起,幕布上的皮影人物迈着腿、摆着手,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后退,在一方小小幕布上演绎着古老的故事,这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

在每年毓璜顶庙会上,刘正中带来的皮影戏一直是烟台市民的期待节目,孩子们熟悉的卡通形象,说着地道的烟台方言,讲着耳熟能详的故事,总能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刘正中从15岁开始接触皮影,至今依旧坚守着这门传统艺术,他说如今在烟台既会做又会演的,可能只剩他一人了,他期望有更多的烟台人能关注学习皮影戏。

热爱:15岁跟街头艺人学皮影,时隔50年再演出

今年78岁的刘正中是老所城人,受老城文化熏陶的他一直保持着对皮影戏的热爱。如今,他是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副秘书长,也是胶东地区皮影戏的唯一传人。

“我15岁那年第一次接触皮影戏,当时就产生了浓厚兴趣。”刘正中说,他的皮影最初是从一位街头艺人那学的。“那时在博物馆位置,有个赁书铺,老板是蓬莱人,在家排行老三,大家都喊他于老三,因为赁书生意不好,便演起了皮影。”刘正中白天看他演出,晚上在家琢磨,从小对绘画感兴趣并具有一定基本功的他做起皮影也是得心应手。

“1958年,我学会了皮影,那时在家门口演给邻居看。”刘正中说,他一年做了200多个皮影,后来因怕耽误学业,便把皮影都送人了,一直到2010年毓璜顶庙会上才重新拾起来。“2010年,我得知毓璜顶庙会要增加几个传统艺术项目,就提议增加皮影戏,自此,每年庙会上都能看到我带来的皮影戏。”刘正中说,尽管近50年没玩皮影,但是他对皮影的热爱却一直没有间断。

创新:皮影材质“告别”动物皮,转用有机玻璃

皮影,顾名思义应是用动物的皮制作而成,而刘正中的皮影用的却是有机玻璃。刘正中解释,用动物皮来制作皮影是历史遗留的原因,而烟台的皮影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没有用皮做的传统。

刘正中告诉记者,他对皮影的接触全部是来自于老三。“那时于老三家里穷,买不起皮,就只能用硬纸壳制作。”后来,于老三又把捡来的糖纸贴在纸壳上,效果好很多。按照于老三制作皮影的套路,刘正中也一直都是在用纸壳制作皮影。

“因为纸壳不透明,所以要刻出喜怒哀乐的表情,人物的脸部和身体必须镂空。”刘正中说,这样的雕刻很浪费时间,做一个白龙马有时要花好几天。

发现纸壳做皮影不实用后,刘正中便开始用有机玻璃,他笑称,这是他的“独家制造”。因为有机玻璃呈透明状,做的时候只需做出大概轮廓,再贴上不用颜色的即时贴点缀就行了。刘正中说:“这样做皮影便宜,并且速度快,有机玻璃透明度高,演出效果更好。”

创作:自编自演,可现场即兴发挥

自从2010年重拾皮影以后,刘正中玩皮影名气越来越大,除了过年时市区的几个庙会外,不少民俗活动、传统艺术讲座、文艺演出等也都会邀请他,而每一次演出的内容却都不同。他的皮影戏创作有传统元素,却更贴近当下生活,内容多是鼓励人心、弘扬正能量,很多都是为了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习惯而编排的。“2010年的庙会上,我演的是马三立的相声《逗你玩》,后来根据观众喜好,还演过《东郭先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刘正中的皮影戏创作紧跟时代潮流,经常引入动漫元素,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

《孙悟空智斗灰太狼》是刘正中自创的得意之作,这两个人物原本不在同一故事背景中,而他大胆想象,将两个人物贴合到一起。“孙悟空是猴子,申猴在十二生肖中位于午马未羊之后,由此想到了喜羊羊和白龙马,将两个剧本串联到一起,这种新鲜有趣的故事,孩子们十分爱看。”刘正中说,如果总是演比较老的段子,很难赢得年轻人和孩子们的喜欢,“我上台从来不准备剧本,都是根据观众的喜好,想到哪儿就唱到哪儿。”

刘老还曾创作了《三只小猪的故事》,这里有会说英语的猪妈妈,还有过来客串的小猪佩琪,而且熊大、熊二与光头强也来帮忙。今年结合疫情防控的大背景,刘正中专门表演了同心抗疫题材的皮影戏。如今,刘正中已经可以自编自制自演27个皮影戏节目,简单的音响设备、自制的各种道具、色彩鲜艳的角色,伴着铿锵的鼓点,一场精彩的大戏在天地间便开始了。

坚守:几十年如一日,不忘“传承初心”

除了皮影戏外,刘正中还会拉洋片、讲评书、打快板等多种传统曲艺,在采访过程中,老人还给记者现场即兴表演了一段。在每年的毓璜顶庙会上,老人不仅表演皮影戏,也表演拉洋片。“这两样我都会,但是不能同时演。”这让刘正中认识到了传统手艺传承的紧迫性。

当下科技的迅猛发展,很多物件习俗和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如今刘正中依然坚守着他的皮影“情结”,这位七旬老人的坚守,不仅因为皮影戏承载了一代人童年太多的的欢乐和温馨记忆,还因为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老人的这份坚守更显弥足珍贵。

相关链接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艺术形式,融雕刻、绘画、戏曲、音乐为一体,属于综合性艺术。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中国皮影戏发源于西汉时期,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被西方人誉为电影的“开山鼻祖”。

烟台皮影戏由来

烟台的皮影戏始于何时?据老人回忆,1924年左右,春夏时节会有些外地艺人来烟台演出皮影戏,演出的内容有《西游记》和一些反映生活情趣的小故事。1940年前后,烟台有了本土的皮影戏,首演的是张家三兄弟。到1948年,“紫来欢”赁书铺老板于钦清在新世界商场(今市民俗博物馆东侧)北门对面偏西租了4间平房,自制皮影,自演自唱,正式上演皮影戏。表演的内容有《济公传》《杨家将》等,1959年,因上座率不好,难以维持而停业。

烟台皮影戏所演剧目大多为《西游记》全本、《大破天门阵》全本、《封神演义》全本。大概因为刻制一套皮影相当困难,多年来不大更换。皮影戏艺人不仅手上功夫要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也称“一担挑”艺术。

新闻推荐

变废为宝倡勤俭

□新华社发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各学校纷纷开展以提倡勤俭为主题的活动,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绿色环保、勤俭节约的好习...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