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开幕 烟台蓄力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 2020-10-21 09:44 大字

□记者 从春龙 报道

本报烟台讯 10月15日,以“安全新高度,产业新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同期举行。国内核电“产学研”各领域的院士专家、科研院校、三大核电集团、三大动力集团及核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近300人会聚烟台,共商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烟台市各级政府、国内企业及高校研究机构签署了《共建烟台国家级核电创新平台合作协议》《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白鹭新能源产业基金合伙协议》等7项合作协议。

近年来,山东省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任务,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烟台市装备制造、通讯电子、现代物流等产业发达,具有实现核能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厂址资源、技术资源、装备资源和人才资源等优势。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山东省首个在运核电项目——位于烟台的海阳核电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已累计发电328亿度,年累计上网电量305.7亿度。同时,海阳核电还开创了国内核能商业供热的先河,并开展了海水淡化实践。去年11月15日,海阳核电核能清洁供热工程一期项目向周边70万平方米、73个小区供热,相当于减少约5台10吨的燃煤锅炉,成为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此外,海阳核电日产30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工程也于今年启动,该工程的实施将提高胶东地区供水可靠性及灵活性,为烟台市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拓出了一条新路。

海阳核电建设之初,烟台市就确定了围绕核电项目建设发展配套产业的思路,将核电装备制造和核能综合利用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烟台立足自身优势,抢抓核电发展机遇,核电产业呈现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依托先进技术,建成国内首批三代核电项目;借力新模式,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掌握关键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落地;积极探索核能综合利用,首开国内核能商业供热先河;聚合国内外资源,初步形成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安装及应用、运营维护、乏燃料后处理及核设施退役服务核电研发、装备制造和推广应用等较完整的核电产业链发展体系。

在产融结合领域,烟台市加快与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产业金融体系建设,于今年8月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30亿元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白鹭新能源产业基金,拟重点投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烟台市重点扶持产业。作为产融结合的重要工具,此次设立的白鹭新能源产业基金围绕核电、新能源产业链,培育扶持壮大烟台本地合格供应商,持续提升本地化采购比重。人才培养方面,烟台大学与烟台市台海集团有限公司于2018年7月共同建立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以打造胶东半岛及国家核电产业急需的核装备与核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高地、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示范基地和创新基地为目标,致力于实现产学研用、校所城产深度融合发展。

新闻推荐

牟平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收尾 惠及45个小区、12990户居民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侯召溪通讯员邓立信张雷)记者昨日从牟平区住建局获悉,该区本年度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即将结束,正全力推进...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