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琇旧居:闹市中的一抹宁静
芝罘融媒记者 于禛祎
通讯员 唐娅 袁静 摄影报道
所城是老烟台的标志,也是烟台古城印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高楼迭起,所城依然静静地依偎在市中心,青砖黛瓦的四合院依然悠闲地掩映在高楼大厦中,虽已破旧,但砖雕影壁依然守望着历史。目前,所城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当属1996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刘子琇旧居,即老烟台人俗称的“刘家大院”。刘家大院坐落于向阳街81号和80号,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风韵犹存的百年老宅
刘子琇旧居紧紧夹裹在原北河街农贸市场里,周围的居民、商贩对它习以为常,而一旁所城片区改造工程正在施工,与这处安静的院落形成强烈对比,让人不免生出一探究竟的冲动。
刘子琇旧居院内惬意美好,建筑装饰摆放错落有致。小院虽已有历史痕迹,仍透出当初的风采。砖雕影壁,木雕飞檐,风韵犹存,可以明显从中感受旧日所城人家富而不贵的精致生活。正是一砖一石的存在,一凿一雕的手艺,才让被高楼大厦包裹的所城,散发出久远年代积聚起来的书墨底蕴,召唤着每个怀旧的知己来此仰望。
刘子琇旧居是所城一带不多见的大宅院,正房为平房,厢房却是两层小楼。从高处看,整座大宅青砖黛瓦,气相森然。它建于上世纪初,为一个名叫刘子琇的烟台人所建,1996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225平方米。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跨进刘子琇旧居大门,两侧是高大的门房,左手现改成派出所办理身份证的地方。往里走,迎面见一白粉影壁,上书斗大的“福”字,主人似乎嫌不够劲,上方再加3个“福连福”字。院内外廊悬挂着几只古香古色的宫灯,院角摆着鱼缸。
再入东院,先望见一道黑漆圆形木拱门,额悬红匾,上书两个瘦长的金字:“沁园”。东院是一家画院,院内倒是颇齐整,正房和厢房的门窗、外廊、楼梯等木质结构,俱用朱红油漆刷过,颜色还很新鲜,只是外廊的宝瓶状栏杆仍保留着原先的绿漆面。院中央,灰色长方形地砖铺成十字甬路,院子西北角搭着供藤蔓植物攀援的花架。西南角,挖了一方小小的假山池,池边绿竹婆娑。后入西院,相对空旷,视线也开阔起来,映入眼帘的小树挂满了祈福灯笼。倘若在夏日午后在树下阴凉处沏上一壶茶,闭眼小憩片刻,那便十分惬意了。
如今已经修葺一新的刘子琇故居,圆拱形的窗户、朱红的漆色窗棂十分抢眼,窗台的錾斧花纹微微泛红,据说是大块石岛红花岗岩用剁斧錾子手工凿出来的,而这种手艺现在基本失传。墙基也很特别,它的用石与窗石一样讲究,是用荣成灰和石岛红两种花岗岩分层砌筑,十分漂亮。这些石材是刘子琇从威海调运过来的,抗侵蚀,颜色能保持百年以上。经历了100多年的风凿雨劈,依然靓丽如新。
由于刘子琇长期在外为官见多识广,所以这座建筑充分体现出中西合壁的风格,如拱型的玻璃门窗、瓷砖铺地等特点都是属于西方建筑风格。这座建筑可谓玲珑寓有别致,华丽而不失典雅。刘子琇居于西院北屋,东院则由其长孙女长期居住。
所城刘家的人文轶事
刘子琇旧居的建造者叫刘麟瑞,号子琇,是奇山所刘姓第十八世,也是烟台一代名人刘怀奎之四子。他自幼好学,曾居竹林寺闭门苦读诗文。光绪十九年,经捐纳而为监生,参加乡试而中举。中举后受职于广东省,曾任过地方知州、知府和士敏土道道员。1909年在广东任职的刘子琇回家省亲,因在外地做官而在原藉没有住宅,决定用多年积蓄的俸禄和“洪泰号”里的股份建造自已的住宅。这样不仅解决家眷居住,还可以借此光宗耀祖。此房历时近两年,于宣统三年(1911年)农历3月3日竣工。他本欲在房西及房北建造一座后花园,但因房北已有同族他人建房和居住,他曾商谈购买或置换,但房主执意不肯,所以只得放弃建造后花园的计划,在房西那片地上增建起了与住宅相连的二层五间北屋和三间西厢,及平房四间南屋的小四合院,即故居西大门。此房后因经济结据,于上世纪30年代卖掉。
刘子琇婚后无子,又娶二妾,即妻玉氏、妾刘氏与唐氏。他从大哥刘凤山那儿过继子名淡如,号曈。刘淡如早逝,生有一女。妾氏于1925年生有一女,取名炳丽。刘炳丽青年时求读于“烟台女子中学”,毕业后赴外地工作,至今已88岁,定居北京。刘子琇无论何地担任何职,都廉正而敬业,所以清廷在创办粵东士敏土厂(即水泥厂)时,根据以前政绩和能力,委派他任职前往着手创建。由于他勤奋努力钻研,粤东士敏土厂于光绪三十三年竣工并投产,当时粤东士敏土厂和天津士敏土厂是我国南北仅有的两座官办的水泥厂。
他在任士敏土道员时,为了建厂和投产曾两赴港澳学习取经。他把学习的亲身体会和工作要求告知属下,并以“求是”为题撰文镌于石板上,将其镶在办公楼三楼南侧以戎已儆人。从文中不仅可以看到他具有深厚底蕴的文采和书法,还可以体现出良好的工作作风及理念,这大概也是他在此职上颇有建树的原因。
刘麟瑞的父亲叫刘怀奎,号次垣,生于道光年间,卒于1906年。他善书知文,官职为清中书科中书(七品闲散文职),又是烟台开埠后名列“八大商号”之一的“洪泰商号”董事。光绪十九年(1893年),他在参与公益事业的毓璜顶重修工程时,两个儿子,即四子刘麟瑞和五子刘凤镳,双双中举,被时人誉称“一门两举”,可想而知,当时老人的心情何等激动。他当即对玉皇大帝许下愿望,待毓璜顶重修工程竣工后,一定要把位于所城东南方大约4华里由本族所修的魁星楼扩建增修,以上谢苍天,泽被后人,冀希刘家多得功名,多出人才。
次年(1894年)之春工程伊始,刘怀奎不惜重资,选优质木料砖石,用上乘之工匠,历时半载楼竟成矣。新楼依沿旧式,即仍为六角砖木结构,只是直径加大至3米,楼层由二层增为三层后高近10米。底层墙体为封闭式,只是在二层面向西北(奇山所方位)的墙面留有一拱形窗口。而对着窗口东南墙面的内壁做有一个神龛,供奉着一尊用檀木雕刻的魁星神像。增修后的魁星楼十分壮观,文人墨客显贵达人无不以游此景为幸。直至毁前历年无论祈求前程的学子,还是休闲的市民,都把它作为赏景会友的好去处。遗憾的是这座作为烟台历史文化象征的魁星楼,在1966年“文革”初期被毁。
新闻推荐
□记者杨秀萍通讯员郭健报道本报烟台讯9月29日,“畅想无限空间·共绘宏伟蓝图”烟台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园开园暨北斗空...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