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 世界急救日,这些急救知识学起来
芝罘融媒记者 云全 通讯员 张敏 艳艳 摄影报道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对那些突发急、危、重症或意外伤害事故需要急救的人来说,再准确不过,4—6分钟的黄金最佳救援时间就是生和死的分水岭。
本周六是世界急救日,本报推出特别报道,呼吁市民学习应急救援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挽救身边人。
心肺复苏救回突发晕倒老人
“前不久,我们通过徒手人工心肺复苏术,把一位60多岁的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芝罘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吕岩丽说,当时,老人走在白石路上,因情绪激动突发意识丧失,热心市民拨打了120。接到急救电话后,芝罘医院的救护车不到3分钟赶到现场,发现老人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时给予插喉罩、上呼吸机辅助通气。经过医生和护士的不断抢救,老人恢复心跳,现在已病愈出院。
“心肺复苏是指采用徒手和辅助设备来维持呼吸、心脏骤停患者人工循环和呼吸最基本的抢救方法。心肺复苏黄金抢救时间是4—6分钟,这样能够有效阻止患者人体重要器官遭受不可逆的损伤,所以说一定要及时抢救。”吕岩丽说。
据介绍,人一旦呼吸心跳停止,30秒后即可出现昏迷,60秒后脑细胞开始死亡,6分钟后脑细胞全部死亡。所以,一旦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脑细胞功能损伤就呈不可逆状态。心肺复苏最好在患者心脏骤停后尽早施行,并遵循“现场复苏”和“目击者先复苏”的原则,即谁先看到患者倒下,谁就先复苏,不要浪费时间。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实施心肺复苏时,先确保患者周围环境安全,仰卧坚固、平坦地面,迅速除去患者衣物,以免影响操作。施救者须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两乳连线中点,手指翘起,另一只手叠放于第一只手的上方,双臂绷直内收,肘关节伸直,用上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深度4—5厘米,以每分钟100到12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每次按压后胸廓要完全回弹。每按压30次,做人工呼吸2次。在人工呼吸前,应充分开放气道,使舌根从咽喉后部抬起,确保有效通气。在保持气道开放的同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子,正常吸一口气,用嘴将患者的嘴包住,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每次人工呼吸时,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隆起,5个循环后判断呼吸心跳是否恢复或直至医护人员到达。
值得注意的是,在做心肺复苏术时,还应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如果患者嘴里有假牙,先要拿出假牙,按压过程中做到要回弹、少中断、免过度、勿倾斜。如果患有高血压、心绞痛等病症的患者,发生心慌、胸闷、憋气等情况,并且持续时间长,一定要重视起来,提早到医院就诊,以免发生意外。
海姆立克急救法帮3岁宝宝脱险
“近年来,发生小儿噎食的事件越来越多。”芝罘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李美洁介绍,前些天,医院附近一户居民打来急救电话,3岁多的宝宝吃饭时噎着了,导致呼吸困难。急诊医生和护士迅速赶到家中,发现宝宝面部发紫,医生现场运用海姆立克法实施急救,很快宝宝转危为安。
李美洁介绍,小儿噎食窒息的事件屡屡发生,这与幼儿的生理功能有关。小儿咽喉防御功能不健全,在进食或玩耍时口中含有大块食物或其他异物,如果冻、糖果、坚果等,很容易发生噎食,或者突然大哭、咳嗽、说笑后大口吸气时,异物就会阻塞气道。如果家长发现宝宝瞳孔散大,脸色发紫或呼吸困难,就要意识到可能噎着了。噎食并没有太严重的话,宝宝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紫绀、双眼直瞪、双手乱抓或抽搐等情况;如果噎食严重时,可能就会出现意识丧失、全身瘫软、四肢发凉、二便失禁、呼吸停止、心率快而弱进而停止等情况。
小儿噎食抢救的“黄金时间”是发生后4分钟,若4分钟内无法将堵塞物排出,那孩子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噎住还能呼吸和自主咳嗽,家长可以鼓励宝宝用力咳嗽,有可能自己会咳出异物;如果小孩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家长务必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并且迅速拨打120。1岁以下的宝宝气道异物梗阻时,推荐使用拍背或冲胸法。急救者取坐位,将患儿俯卧位置于前臂上,前臂放于大腿上,用手指张开托住患儿下颌并固定头部,保持头低位;用另一只手的掌根部在患儿背部肩胛区用力叩击5次;拍背后将空闲的手放于患儿背部,手指托住其头颈部,小心将患儿翻转过来,使其仰卧于另一只手的前臂上,前臂置于大腿上,仍持续头低位。实施5次快速胸部冲压,如果看到患儿口或鼻中异物,可将其取出;不能看到异物,继续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异物排除。1岁以上的患儿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施救者在患儿背后,双臂环抱患儿腰部,一手握拳,握拳手拇指侧紧顶住患儿腹部,位于剑突下,用另一手再握紧拳头,快速向内、向上使拳头冲击腹部,反复冲击直到把异物排除。
“成人噎食导致猝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特别是老年人。”李美洁说,由于老年人咀嚼功能差,吞咽反射不敏感,饮酒后反应更为迟钝,所以在进食、饮酒时常会发生“噎食”,而且大块食物团块很可能会阻塞气管,从而引起窒息死亡。对于意识尚清醒的患者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使气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异物上移并被驱出。如果发生食物阻塞气管时,旁边无人,患者必须迅速利用两三分钟神志尚清醒的时间自救。可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然后使腹部上端(剑突下,俗称心窝部)靠在一张椅子的背部顶端或桌子的边缘,突然对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压力,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使气管异物被冲出。如果患者失去了意识,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急救知识技能亟待全民普及
心肺复苏术等急救知识是发生心脏骤停等意外情况最有效的方法,记者通过随机调查发现,掌握这些方法的市民却寥寥无几。“听说心肺复苏术可以在抢救的黄金时间挽回生命,但是没有去学过。”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听说过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都是通过电视、网络一些图片视频了解到的,看着不难,但是不会。”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经常看到各种关于心肺复苏的知识,但只是了解并不掌握。记者随机询问了十余位市民,仅有一人表示自己学习过心肺复苏术,基本的操作流程十分了解,但不知道在实际操作中能不能做好。
“近年来,我们响应和普及‘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以及急救从娃娃抓起的号召,在辖区中小学广泛开展‘急救知识进校园’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普及知识包括“溺水预防与急救”“心肺复苏术”等内容,增强学生们的急救操作技能,为应对突发事故做到未雨绸缪。
前段时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纳入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应急救护能力,使大家能在面对意外伤害时及时有效开展自救互救,全面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能力。《通知》里提到,将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培训培养急救教育教师,开发和拓展红十字应急救护课程资源。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防控、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有效保护、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庞磊)9月8日,2020年教师节“为教师亮灯”活动正式开始,亮灯主题词包括“老师,您好”“教师节快乐”“老...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