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本报评论员
“全国文明城市”一直是烟台市的一张亮丽名片,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六连冠”的决胜之年。当下,创城已进入攻坚阶段,烟台市机关干部、党员、志愿者、群众广泛参与,创城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市民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创城氛围。
人人都是创城尊享者。共创、共建、共享,在文明烟台早已形成良性互动。在烟台,文明城市创建,已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主动和自觉,一种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的“行动指南”。
卢梭曾经说过:“房屋只构成镇,市民才构成城。”市民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也是展现城市文明的主体,市民的文明素养汇聚起来就是整座城市文明的丰富内涵。尤其对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烟台来说,城市文明更渗透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点滴细节之中。俗话说,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只要市民广泛参与,就能让文明成为城市最美丽的注脚,既能让城市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又能让卢梭笔下“城”的含义,变得更生动、更具体,更文明。
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当前,烟台这座矗立在黄海岸边的港城,已将城市文明深深“镌刻”到了城市精神里。从治城、育人、树新风到“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再到“文明春风靓港城”,从市民的文明举止到城市的整洁安宁,到烟台享誉全国的“光盘行动”,再到烟台市第一部精神文明建设法规《烟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烟台市无处不散发着精神文明之花的芬芳,市民无处不感受到城市文明日新月异的优化与传承。
践行文明举措,尊享文明成果。令人欣喜的是,许多文明细节已在烟台市民心中生根发芽,并不断融入生活之中,人们也乐于享受文明带来的有序和快乐——公共汽车上礼貌让座,乘电梯、购物、买票、就餐等自觉排队,慈善义工护送学生过马路,志愿者纷纷献血……不过也该看到,一些工作中仍存在不足,只有不松懈、不自满、找差距,继续扎实做好事关城市文明各项工作,将功夫下足下透,才能实现文明城市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才有可能让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准成为其他城市的标杆。
经济史家保罗·贝洛赫写道:“这世界上没什么事情比城市的兴起更令人着迷了。没有城市,人类的文明就无从谈起。”切实增强群众创城获得感和满意度,是我们不变的追求。烟台文明城市创建的“高级”之处,就在于要把群众的所需所盼作为创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城市荣誉与群众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围绕改善提升生产生活环境,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主动回应群众诉求,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千方百计解决好影响城市形象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同时,要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真正把创城工作打造成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让文明成为城市最美丽的注脚,“做”永远比“说”更有力量。创建文明城市,烟台始终把“为民利民惠民”理念贯穿全过程,坚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手抓,更加关注民生服务项目,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倾斜。同时,加大了创建工作实效和群众满意度的权重分值,加强对城市公共服务便民设施建设、15分钟生活圈等方面的指标要求。要做好统筹文章,算好长远账、民生账,把硬件设施完善与重点工程建设、重点片区开发、老旧小区改造结合起来,把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与提高市民素质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避免顾此失彼。要在常态长效上狠下功夫,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和包保责任制,推动居民小区物业公司规范运营,从源头上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造福百姓……这些具体要求和举措,为各级各部门提出了可执行的考核指标,也为市民“尊享文明”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既涵盖着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也寄托着700多万烟台人民的热切期盼。让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永驻烟台,需要人人争当文明市民,让文明行为成为自觉选择,让文明细节和精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呈现,为城市文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这既是“尊享”的前提,也是文明传承的需要。
新闻推荐
国内首个示范应用5G的海洋牧场平台投用 长岛:生态发展的5G逻辑
海洋牧场建设扇贝建工流水线“多年不见的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现,白江豚、鲸鱼频频现身,对生态质量要求极高的东方白鹳、斑...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