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我和我的老师》栏目帮她“找到”恩师
YMG全媒体记者 曲彩云
《于立平老师,您的学生在找您》,这是本报9月3日A10版发布的一篇报道,帮助曾经就读于烟台轻工技校的刘玉兰读者寻找她曾经的恩师于立平老师。报道刊发的当天上午,记者就接到了于立平老师女儿的电话,但遗憾的是,于立平老师因病于两年前去世。
担心自己不够出色,毕业后逐渐与恩师失去联系
刘玉兰年少时期因病休,复学后因成绩不算理想而受到部分老师的轻视。但热爱读书的她语文成绩非常好,也写得一手好作文,语文老师给予她充分的欣赏和信任,也给予她无比珍贵的鼓励,这让她有了继续读书的渴望。为了能够多一些读书的机会,在家人劝阻她上技校的情况下,她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来到了烟台轻工技校。在技校里,于立平老师接过了刘玉兰语文老师的接力棒,成为刘玉兰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给予了刘玉兰莫大的鼓励,让她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着自己,还推荐她成为校报的编辑。在其即将毕业时,还如同父亲一样关心着刘玉兰的工作。
毕业后,刘玉兰一直认为自己毫无所成,不够出色,担心一直视自己为得意门生的于老师失望,不敢去看望于老师。因为当年通信并不发达,在刘玉兰想去看望老师时,她已经找不到老师了。“后来因为我母亲身体不好,多年来一直在家里照顾母亲,也没有心思去找老师。”刘玉兰母亲3年前去世,母亲去世后的这段时间里,她沉浸在深深的悲痛里,也没有心情去想其他的事情。直到前几天,她看到了《烟台晚报》推出“我和我的老师”栏目,代为传递他们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和祝福,也帮助寻找失去联系的老师,刘玉兰与记者取得联系。
更好的自己来了,那个想去相见的人已经不在了
寻找于立平老师的报道发出后,当天上午记者就接到了于立平老师女儿及朋友的来电,记者当即将于立平老师女儿的电话发给了刘玉兰。
“这么快?”刘玉兰几乎不敢相信,报道刚发出去,自己就有了恩师的消息。激动不已的刘玉兰打算平复一下心情,晚上再与恩师的女儿取得联系,询问恩师的状况。“我感觉很胆怯。”在失去联系近30年后,想到又能见到恩师,刘玉兰激动中又有些忐忑。
然而,记者中午从于立平老师的女儿处获悉,她的父亲已经于两年前去世了。“爸爸当老师时非常爱他的学生,所以我和爸爸的很多学生也都熟悉,小时候常和他们一起玩。”于老师的女儿很感谢《烟台晚报》“我和我的老师”栏目帮她和爸爸以前的得意门生取得了联系。她告诉记者,爸爸一辈子好强,临终前因为卧床担心拖累家人自己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念。“太难过了。”刘玉兰在获悉这一噩耗后悲痛得泪流满面,一个人哭了好久,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首歌《我在纳林湖等着你》,“我们要等谁?谁是要等的人?也许是住在心底的人,也许是等更好的自己。只是,也许更好的自己来了,那个我们要去相见的人已经不在了……”刘玉兰痛悔不已,“我应该早点寻找恩师的。”
请到晚报晒晒您和恩师的照片和故事,我们在等您
2020年9月10日是第36个教师节,《烟台晚报》在纸媒和公众号同步推出《我和我的老师》栏目,与您共同回忆您和老师的深情往事。来吧,到《烟台晚报》及《烟台晚报》公众号晒晒您和老师的合影,晒晒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校、大学的毕业照,晒晒您和老师的温情瞬间吧。
时光一去不回,但那些值得铭记的瞬间是应该用一辈子来回味的。也许,您的恩师曾经给过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也许,您的恩师曾经在您迷茫时及时为您指明了方向;也许,您的恩师曾在您犯错的时候,用充满智慧的方式既让您受到了教育又保护了您的自尊心;也许,您曾经冥顽不化,深深伤害了老师,现在后悔不已却无法说出口……每个人的成长之路上,都有老师的言传身教、心手相牵,师恩一刻不敢忘,《烟台晚报》将为您搭建平台,让您讲述恩师的故事,倾诉对恩师的感激,表达对恩师的忏悔之心,我们也将为您传递祝福,帮您寻找因各种原因“失联”的恩师。
纸质照片请寄:烟台市北大街54号《烟台晚报》编辑部曲彩云收,邮编264000;电子版照片请发送原图至yantaiwanbao2020@163.com邮箱,也可以加微信18505353939发送,纸质、电子版照片均请注明拍摄时间、照片内容、您和老师的故事、学校名称、老师及您自己的姓名(如不方便可以写化名,老师也可以写教学科目或者班主任等)、联系电话及微信等信息。
一张老照片,万般不舍情,来吧,让《烟台晚报》陪您一起分享,一起怀念,一起感恩,一起铭记!
新闻推荐
张术平在督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时强调 做好统筹文章注重把握细节务求常态长效 全面提升群众对创城工作的参与度满意度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李仁)9月2日上午,市委书记张术平以“四不两直”方式到芝罘区部分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和背街小巷,督导文...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