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日报结缘60年

烟台日报 2020-08-20 10:16 大字

□ 哈本厚

童年的记忆中,烟台市有扇最大的玻璃窗,它上近天花板,下近地板,几乎占据了一面墙,位于广仁路北侧,距解放路小学(现为养正小学)仅有10米左右。每天上学、放学路经此处,我都会驻足凝视这神秘的地方:即使是大白天,内中发着白光的长管灯也常常亮着,在此,我平生第一次知道这叫日光灯;内中陈列着敞开的高大木柜,占满所有的墙壁,柜中一个方格、一个方格里摆的全是铅字,几个戴着老花眼的工人手持摄子,把一个个铅字从方格中取出来,重新组合起来……用完之后,又会物归原处,整日忙碌不停。

这就是当年党报的排版车间,它的右侧就是报社的大门,门口挂有一个白底黑字的牌子——《烟台工人报》,大门的左侧挂着一个投稿箱。国庆十周年前夕,见经常有人向箱内投稿,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弦:我也要尝试一下!当时,我12岁,读6年级。经过几天的酝酿,我绞尽脑汁写了一首“诗”:国庆日,心欢喜,大家歌颂毛主席,左手掐死美国鬼,右手活捉蒋介石……这是我平生写的第一首“诗”,终生难忘。

我把“诗”抄写好后,装进信封,第二天上学路上,环顾四方,见无人看到,走到投稿箱前,踮起脚尖,把“诗”投入其中,自作多情地以为:报社肯定会釆用的。

当时,我家住大马路庆安里,当天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赶紧到大马路邮电局的报栏前搜寻:沒有!仔细一想,哪会那么快?捡字、排版、印刷……事情多得很!我偷偷安慰自己。从那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放学后就去报栏中搜索,但“诗”却泥牛入海。

有一天上政治课,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帝军机屡次侵犯我国领空,到今天为止,中国政府已发出多少次警告?课堂立即鸦雀无声。这个问题难不住我!我马上想到:昨天与报纸大标题并列处(即报眼)就用黑体大字写得清清楚楚。我非常自信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老师问我:“你家订报了?”我连连摇头,老师又问:“你怎么知道的?”老师刨根问底,我支支吾吾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不想让人知道我的秘密。其实,自从将“诗”投进报箱,不知不觉养成了“搜”报的习惯,其间偶手妙得的知识很多,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实属理所当然。

上中学后,我读了不少诗,方知我当年写的根本不是诗,但我不后悔,那是一个投石问路的过程,歪打正着地与党报结了缘。“昔孟母,择邻处”,可见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1968年,我就业至烟台港务局,当上了一名装卸工人。港务局是一个众人关注且出新闻的地方,我给报社投稿的同时,又接到许多约稿,后来成为报社的优秀通讯员,相继发表了许多稿子,有新闻、文艺评论、诗歌、散文等等。

1973年,我被调至建港指挥部政治处担任新闻干亊。周恩来总理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港口建设成为烟台地区重点工程,自然成为新闻热点,我连续在党报上发表了几个整版的通讯,还有大量文艺作品,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业余通讯员之一。后来,我到武汉上大学,依然惦念着家乡的报纸,不间断地写稿发回烟台,稿件也一一见报,沒有中断与报社的联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党报的各位领导与编辑的精心关怀与培养下,我的视野大开,写作水平也一步步提高,稿子从不能发表到经编辑修改后可以发表,再到稍加订正即可发表,直至基本不用修改就能见报,我每向前迈进一步,都有报社编辑们的汗水浇灌。

上世纪九十年代,允许一稿多投,由于海运事业涉猎多个部门,我原本为《烟台日报》写的稿子,一下子复印数十份发向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天尽头的好交警》《一艘外轮沉没在中国水域之后》《重大海难发生前后》等等,相继被十余家报刊杂志釆用。后来,我的稿件在《大众日报》《中国交通报》《文汇报》《华西日报》《中国口岸》《中国海洋》《中国海员》《辽宁青年》等报刊杂志上陆续发表,还被多家出版社收编,《红旗》出版社就收编过我的文稿。

我退休之后,静坐家中,蓦然回首,多少往亊涌上心头,生命的踪迹有些已经模模糊糊,唯有与党报有关的那些人和亊,留下了白纸黑字的不灭记忆:挂着《烟台工人报》牌子的广仁路北的宽大玻璃窗;挂着《烟台红卫报》牌子的南大街路南的那座三层小灰楼;挂着《新烟台报》牌子的北大街路南的那座旧木楼;挂着《烟台日报》牌子的在北大街旧址上翻新的报社大楼。

这些楼宇中都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瑰宝。

韶华已逝,岁月远去,却无法带走留在我心中的那些鲜活的面容:石学顺、周曙光等谦虚谨慎的老领导,戴着高倍近视镜用蝇头小楷修改文稿的刘淑轩,为人和蔼、肯于助人的刘少白,活泼开朗的摄影记者孙钦、姜同川,还有给我文学启蒙、助我走上创作道路的宋世民、赵修基、于书恒等。

找到了铅质的印记,触碰到鲜活的人生,激励我继续笔耕不辍。在继续给党报写稿的同时,我把那些已有文字记录的人和事,加工、提炼、拓展,开始了长篇小说创作。党报中的一小段新闻,就会引起我无穷无尽的联想,那整版通讯中的每一个细节,又唤醒了多少沉睡的记忆,当46.5万字的长篇小说《海事局长》问世之后,我顿感:此生此世的命运已与党报紧紧地连在一起。

愿党报成为文化灯塔,为烟台市人民指明航程。

(作者为原烟台港务局、烟台海事局宣传处处长)

新闻推荐

不是秋叶 是冠红杨

8月18日,合作社社员在田间管理冠红杨。福山区门楼镇梅家党支部领办的唯品果蔬专业合作社与烟台合力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启动...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