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高考
□杨瑞芬
每年的高考季,有关高考的回忆都会充盈在我的心间。父亲、我和女儿的高考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当年拼搏的汗水与泪水已经化为美丽的花朵,弥久芬芳,而我们的感受总是与时代紧紧相连,与祖国息息相通。
父亲毕业于烟台二中,是195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时代的我经常听父亲讲他当年参加高考的事。记得父亲说过,那时高考不分文理科,所有考生都要考语、数、俄、史、地、理、化、生等科目,等下来考分了再根据自己的爱好报志愿。虽然父亲学的是理科,但他的俄语学得很好,他经常说俄语给我们听,说得那么流畅,那么悦耳动听。那时也时兴保送,但因为我爷爷的成分不好(当时被定为富农),所以父亲失去了保送资格,最后考上了山东师范学院(今山东师范大学的前身),而他的同窗好友因为家庭出身好,苗红根正,被保送到了清华大学。
毕业后,父亲被分配到了烟台电力中专学校任教数学。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烟台电力中专解散,父亲就一直在高级中学教数学兼任班主任。他一生为他钟爱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桃李满天下。
我是1980年参加高考的。高考前考生要确定自己是报考大学还是中专,等高考分数公布后,再根据自己考前所报的类别(大学或者中专)填报志愿。因为我报的是大学,但分数达到的是中专分数,所以名落孙山。
父亲看了我的高考成绩,决定让我复读,改学文科。等到我去教务处报名复读时,教务处有位老师说我的英语成绩好,他建议我学英语专业,于是我就到了英语班复读。
1981年我再次参加高考。那年要进行高考预选,我顺利通过了预选,参加了高考。这年报考英语专业要同时达到两个分数线——英语单科录取分数和文科总分数线,尽管我的高考分数都超过了这两个分数线,但因志愿没报好,再度落榜。
1982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首次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父亲知道这个消息后,就让母亲为我报名。我参加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考分名列前茅,被录取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首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终于实现了我学文科的心愿。
毕业后,我像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我的女儿是2007年参加高考的。和我当年参加高考不同的是,女儿遇到了高考改革。那年高考题是由山东省自主出题,而且首次分文综和理综,其实也是分文理科。女儿在高二分文理科时,我是希望她学文科的,但是她喜欢学理科,我就尊重她的选择,以免她重复我的遗憾。
以往高考时间是在7月7、8、9日这三天,而从2007年开始,高考时间提前了一个月,改为6月6、7、8日三天。这是人性化的时间改变,因为7月开始天气炎热、多雨,不利于考生出行赶考——家长和考生们都为国家的这一政策拍手叫好。
高考结束后,媒体刊登了高考各科试题和标准答案。我买了一份报纸,让女儿估算得分。我告诉女儿,只算自己完全有把握能得分的题——女儿说,她估了六百多分。但是,高考分数公布的那天下午,我们打电话查询分数,听到的总分不到六百分。我们以为听错了,再次拨打电话,还是那个分数。这时,女儿哇的一声哭了,我也觉得女儿的这个分数太意外了!那天晚上,我们全家都没有吃饭,心情非常糟糕。
我父亲非常关心我女儿的高考分数,他打来电话询问,我不能隐瞒父亲,就和他实话实说了。电话那头的父亲很是吃惊,我想父亲的心情也一定很难受。
第二天上午,我弟和我弟媳开车接我们一起去设在展览馆的高校招生咨询会现场,我们陪着女儿咨询了有关问题,最后,女儿选择了一所本省的二本学院。回到家里,我们对女儿说:“这次考得不好没什么,到了大学好好学习,将来考211、985大学的研究生。我们相信你的实力和能力。”女儿坚定地点点头,默默地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两个字——雪耻!
看到这两个字,我知道并理解女儿是多么心有不甘啊!我心里真的心疼女儿,只有安慰她鼓励她,相信我的女儿是最优秀的!
女儿在大学四年里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连年考试名列前茅。她在大学入了党,还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获得过教育部长签名的奖学金一等奖,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研究生,现在是博士后。
我们一家三代人的高考,反映了新中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我们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普通百姓,能考入大学,学有所成,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最主要的是党的政策好、社会主义制度好。我们深知,只有国家强大了发展了,老百姓才能有更多的获得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享受。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我们享受到前人栽树之荫凉,明天也要为后人种下一片荫凉!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通过智慧监管系统对园区企业进行实时数据在线监测和视频智能巡查 化学工业园安全生产实现“云防护”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高少帅通讯员高晋摄影报道)通过对化工企业进行实时数据在线监测和视频智能巡查,来实现智慧监管。烟台...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