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小人书”
□魏建国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脑和手机,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小人书”是孩子们最早认识世界的启蒙老师。时光荏苒,“小人书”中那些不变的故事,沉淀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方寸之间容纳了太多的人物和内容,至今都难以忘怀。
童年时,我家南边不远处搬来一家新邻居,他们家有一个小男孩和我同岁。他们是烟台的,为了支援贫困落后地区,全家落户到我们这里。他爸爸是城关公社革委会主任,妈妈是公社的医生。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我邀他上我家来,我就拿出我的宝贝玩具,像木头枪、炮子枪、洋火枪,铁环等等让他玩。我上他家去,他就从床底下拉出箱子里的“小人书”让我看。大概他家里人给的零花钱多,他的“小人书”真多啊,整整两大木箱,让我羡慕不已。我第一次看就迷上了“小人书”。“小人书”既有文字,又有图画,顿时让我产生了极大兴趣,从此,我便在他家看上了瘾,一看就是一晌,中午吃过饭下午再去。几天的时间我就从头到尾看了个遍,那时候虽然还没上学,不识字,但像《西游记》《铁道游击队》等“小人书”都能看明白。大约三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全家又搬到胶东去了,临走时他送给我十几本“小人书”留作纪念。小伙伴带走的不光是他那些“小人书”,更带走了我的欢乐和精神寄托。
小伙伴走后,我看“小人书”的爱好没有停止。当时在电影院对过路南有一家“小人书”摊,书摊的斜对过就是县新华书店,尽管紧靠厕所,空气不好,但他家的“小人书”又多又全,还是很吸引人的。摊子的主人是兄弟三人,都是哑巴,他们善解人意,人也厚道,一分钱可以看一本,五分钱可以看一晌,书摊自然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有一次,路过书摊没带钱,邻居大哥就在邮电局门口摆摊给人家写信,借了他一分钱看了一本书。到后来熟悉了,没带钱也可以先看书,下次来时补上就行了。书摊的上方是一棵大槐树,每当夏日来临,大槐树也能遮光蔽日。哑巴兄弟三人早出晚归,除非阴雨天气总是按时出摊,出摊比新华书店早,收摊比新华书店晚,只要有人看书就不收摊。书摊前往往是人满为患,摆在路牙石上的小马扎,木板凳上经常是座无虚席,没有座位的,就找张报纸或者硬纸片坐上面一样全神贯注地看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零花钱的增多,我对看“小人书”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那就是“借不如租,租不如买”。我把所有的零花钱、压岁钱全部用于买“小人书”上。只要是没有的,不管看过没看过一律买下来,如果当时没有钱怎么办?找父母先预支,下月扣除,或者找姐姐帮忙,或者给姥娘要,总能买到盼望已久的“小人书”。有时一套好几册,分几次发行,像《林海雪原》有六册,《铁道游击队》有十册,《三国演义》有六十册,要几年才能买齐,几乎每天都要往书店跑一次,可直到上学还没有全部买齐。正因为有了动力,我在半年多的时间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百多本“小人书”。有了“小人书”就白天看,晚上看,还和别的小伙伴交换着看,像《地道战》《地雷战》就看了几十遍,很多故事,就这样永远印在了脑海里,到现在都如数家珍,张口就来。
当年的“小人书”,是孩子们津津乐道,最易接受的精神文化产品。通过丰富而极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将历史知识、文化知识、优良传统、红色精神传递下来,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
童年的小伙伴和伴我走过快乐童年的“小人书”将永远保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新闻推荐
□马学利王晓龙3月16日,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完成110千伏福开线、福凤线改电缆入地工程,烟台电网2020年春检工作全面启...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