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婚礼
焦安祥
“朋友圈”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我的眼帘———王承祥:“女儿女婿某某和某某的婚礼邀请’!”什么,疫情当下,怎么还扎堆聚集给闺女举办婚礼?
王承祥啊,我初中老同学。抗击疫情,工余闲暇,脑海中蓦然回忆起四十多年前的初中同学们。
1970年代初,日照县西湖公社响水联中座落在我们秋实园西山高墩山下的水库东岸,那是社员们肩挑人抬战天斗地平整出来的山场上。那里是全管区十个村庄的中心位置,六至八年级的学生每天背着书包和煎饼,起早摸黑徒步往返在漫长的十八弯羊肠小道中。
我们全班62名同学,毕业后各奔东西,眼下能够联系的寥寥无几:天生就是“绻毛”(卷发)的赵世华,中专毕业吃“国库粮”在涛雒事务所就职;假期中经常帮父母赶集摆摊的张守花,于后村西曲河村,因出类拔萃当选为妇女主任,继续开超市服务于广大村民;扎着小独辫儿自习课上偷看爱情小说的顾玉花,二十年前在小花涯集上卖蘑菇,偶遇一面后音讯皆无;腰间时常别着链子枪的同桌顾世文,内退后无拘无束游遍各地名胜古迹,并不时安逸地发着朋友圈;唯有“丞相”(王承祥)从装饰老板转业为建筑工程,从事项目部一线管理,成为同行并肩人。
“老王,最近防疫工作开展如何?工地复工了吗?”
“回老班长,一切正常复工并操办完成闺女的婚礼。”
早年间,乡下把结婚称为“娶媳子”“出门子”,那时候不论路途远近,新媳妇在两位“女送客儿”(伴娘)的陪护下,“三大抬”(大衣柜、抽屉桌子、大木箱子)在前面颤悠颤悠一路小跑,锣鼓喧天。新婚夜婆婆临睡前“今年送墩子来年抱孙子”,闹喜房的人分吃“细干粮”(压床头的小木箱内,娘家人特意为新媳妇手工炸煎的狗舌头、扁担寨,怕刚过门害羞吃不饱)后,多少得掏几毛小喜钱,现在叫“红包”。旧俗认为新婚不能空着床。记得姐15岁那年,堂兄远在上海当兵服役没赶回来完婚,是姐陪伴堂嫂度过的新婚夜。主要是封建旧俗,再者也是为给新娘“壮胆”———老祖宗用拳头大小的乱石头垒成的院墙仅有半人之高,几乎连个鸡都挡不住。当时二娘那一顿数落呀,怎能新婚守空房啊?
“疫情防控期间,你竟敢大张旗鼓聚会扎堆举办婚礼?”
“哈哈,我给孩子们举行了网络婚礼。”
原来,两位新人大学毕业后,女方成功走向了学校的讲台,男方则光荣应征入伍去了烟台,工作扎实业绩突出,几年内连立战功并荣升为连长。在这疫情期间,全国严阵以待,他们也响应国家号召,坚决不给政府添乱,“喜事新办”,一切习俗从简。
吉日良辰,三月美景天。私家车冲洗消毒,略加装饰后,哥哥既当司机又兼职去“挂门帘”。兄妹俩测温正常,敬茶、跪拜父母养育之恩。悠雅婉转的婚乐中,手机录制视频,记录下美好瞬间。 巨峰孟家官庄防疫检查站口,停车检查、消毒、测温、登记,“祝你新婚快乐!请更换口罩!”
院内传来了婚礼进行曲,新娘身着鲜红的嫁衣,含情脉脉迈着轻盈的脚步和着音乐的节拍独自走在红地毯上。洞房的精细布置更是温馨而浪漫。“爸爸,请喝茶!”“妈妈,请喝茶!”公公婆婆喜上眉梢,爷爷奶奶正对着手机视频“强儿在部队要多立战功,为国争光!”
部队的操场上,全连官兵排着整齐的队列,个个英姿飒爽,同样是手机录像:“今天大喜的日子,祝秦连长新婚幸福,早生贵子!敬礼!”
高清视频,咫尺天涯。疫情中的婚礼视频双方都随手互相转发着,宛如身临其境。
夜幕降临了,窗台上电子花烛替代了古老的煤油罩子灯。洞房内隐约传出了“啧啧”的飞吻声,是小两口在视频中说着悄悄话,婆婆藏在窗外偷听。
“婷妹,委屈你了,对不起!”
“亲爱的,要怪就怪这可恶的病毒,疫情当前,咱们党员冲锋在先,做个防控模范!”
“明天网上授课你准备好了吗?……开始备课吧……”
“没问题,你在外顾大家,我在内守护小家,咱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
“多替我孝敬父母,周末常回家看看!”
“强哥,草长莺飞春意暖,抗疫胜利早凯旋……我等着你———入洞房!”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烟台讯(记者郭杰通讯员曲振王荀)“有了平板电脑以后,俺家孩子在家上网课学得可认真了!”3月11日,家住烟...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