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方位互联互通,推动交通“强起来”
□ 张 博
推动“人、城、境、业”与“行”的融合发展,努力构建衔接高效、集约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进而“人悦其行、物优其流”,最终实现“交通强省”的建设目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固支撑。
10月9日,交通运输部召开学习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启动视频会议。山东成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之一。
9月19日,中央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打造四个“一流”,建设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三张交通网”,努力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
山东省已基本形成“三横四纵双枢纽多节点”综合交通运输网主骨架,公、铁、水、航等各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但在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上仍有所不足
山东处于“一带一路”的十字交汇点上,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和广阔的辐射范围。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交通运输经历了从“严重滞后”“瓶颈制约”“总体缓解”到现阶段“总体适应”的重大跃升,成就显著。
截至2018年底,全省综合交通网络规模达到28.3万公里(不含轨道交通),基本形成了“三横四纵双枢纽多节点”综合交通运输网主骨架,公、铁、水、航等各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56万公里,居全国第2位,公路密度位居全国第3,高速公路总里程6058公里,全省99.2%以上的县(市、区)实现30分钟上高速,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96.1%;
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222公里,居全国第4位,已建成京沪高铁、石济客专、青荣城际等6个高速铁路项目,通车里程1747公里,居全国第3位;
全省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达到307个,占比51.4%,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150公里,等级航道占92.1%,四级及以上航道占比31.6%;
全省现有9个运输机场,数量位列全国第7位,是华东地区运输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航线覆盖率密度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但同时,由于路网布局不均衡、交通衔接不够紧密、外联通道不够多、运输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山东省交通运输在互联互通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交通运输网络布局水平仍需提高。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络尚不完善,全省高速公路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尚不充分,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铁路网络布局不完善,既有货运铁路网能力不均衡,沿海城市对外联通度较低,高速铁路发展相对较慢,尚有7个市没有开通高铁,城际铁路交通建设滞后,满足城际间快速出行需求的多层级轨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内河航道网络化程度低,难以满足航运需求。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撑能力不足。全省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占比不到20%,远低于江苏、广东40%的水平。此外,从山东省对外通道上看,与邻省交界的9市,仅有17个高速公路通道进出口,3个高铁通道进出口,北连京津冀、南接长江经济带、西通中原经济区的外联通道尚不能满足需求。沿海港口大型化、专业化泊位比例偏低;民用航空青岛、济南机场无论是国际通航点数量,还是航线条数,均位于千万级机场中下游水平,对外洲际直航航线少。全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相对滞后,目前仅有青岛、济南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远低于广东、江苏省。
客运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一体化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建设相对滞后,全省设区市公铁综合客运枢纽覆盖率仅为44%,已建成的综合枢纽不同程度存在因体制分割带来的换乘物理分割现象,枢纽内各方式之间的联络不畅、设施布局不合理、乘客换乘次数过多或换乘时间过长等交通衔接问题日益突出,极大制约了山东省客运枢纽的整体运转效率;城乡客运班线与城市公交、镇村公交衔接不畅,服务模式较单一,快捷化、个性化的出行供给缺乏,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货运服务还需提高品质。当前,全省高附加值、集约化、轻质化货运供给不足,运输组织形式相对落后、单一,多运输方式的换装、转运效率不高,造成全省物流运输时效性偏低,物流时效指数落后于湖南、江西省未进入全国前十,与广东、浙江和江苏等省份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推进,产业结构由资源型、重化型产业向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新动能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货物运输对时效性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再者,在运输结构上,货物运输仍以公路为主,公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占综合货运体系的90.0%和68.8%,远高于广东、江苏、浙江三省,未来随着全省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和国家加强污染源头防治的有关要求,将使得交通运输的运量、流向、质量要求等发生变化,运输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是实现“交通强省”愿景的基础支撑、重要保障,扮演着“先行官”的重要角色,既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一体化,又包括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通衔接
实现山东省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应依托基础设施的新材料、新科技以及行业管理新业态、新模式等,进一步推动“人、城、境、业”与“行”的融合发展,努力构建衔接高效、集约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而逐步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乃至“人悦其行、物优其流”,最终实现“交通强省”的建设目标,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联”——规划上的互联互通,指的是交通运输规划能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大产业布局等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逐步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一以贯之的一张蓝图。《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提出做好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协同管理、分类指导,不断增强济南、青岛、烟台的辐射带动作用,这便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总体布局的落实和支撑。此外,还应通过统筹运用标准的手段,对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组织、管理服务、运输装备和信息化等提出统一的技术要求,科学引导各种运输方式协调衔接和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
“通”——建设上的互联互通,既包括主动脉的打通,又包括微循环的畅通,重点围绕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开展相关项目建设,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通达水平。对外优化区域通道建设,全面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拓展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空间,构建畅通开放的海陆空对外交通网络;对内突出交通运输基础性、支撑性、服务性作用,优化省内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在点(综合交通枢纽)、线(运输通道建设)、面(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上打造满足民众需求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2018年7月,《山东省交通运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明确提出用5-10年的努力,打造以公路、水路大通道为基础网络,以综合客货运枢纽、港口、机场等节点,与铁路、航空、管道等其他运输方式有机结合,与省际、国际运输网络充分衔接的综合性、现代化、高品质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未来山东省将实现重要节点多通道连接,重要通道多线路组成。
“畅”——运输上的互联互通,即在客运方面建设从设施到服务、运营、管理全方位无缝衔接的联程联运体系,努力实现“一站式、一票制、一单到底”和时空两个“零距离”;在货运方面依托港口、公路、铁路,在重要节点打造货物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发挥不同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促进货运物流业“降本增效”。2019年7月,山东省130余家单位和企业组成“山东省多式联运企业联盟”,这标志着山东省公铁水资源优化迈出新步伐,将推动山东省多式联运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建设交通强省的重要工作之一,多式联运的发展将有助于山东省各种运输方式发挥组合优势和整体效率,全省物流资源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GDP占比将显著降低。
持续优化各类交通基础设施,以一体化、集约化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加强交通运输各重点领域标准的协调衔接,全面提升山东省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水平
应以基础设施优化提升通道服务水平。在外向通道建设上,以实现与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的有效衔接为重点,推进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连通大经济带(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等)和重要产业发展带,强化省际、国际的互联互通,提升对外通道运输效能。省内通道建设上,高速公路坚持增量扩张与存量扩容并重,以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繁忙路段改造等为重点,增加对外出口,推进高速公路省际互联互通;同时推进普通国道穿城路段、低等级路段升级改造,加快连接城市群、产业经济带干线路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发展速度、网络规模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自然村通公路建设,使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通公路;推进京杭运河主航道、支线航道、小清河航道等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内河航道建设,全面提高山东省内河航道网络化水平。在枢纽建设上,综合考虑城市空间、产业布局、运输需求,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要求,构建多层、立体、集约、便捷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和衔接紧密、多式联运的货运枢纽;加强综合交通节点“最后一公里”集疏运网络建设,服务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应以一体化建设推进客运联程运输。客运联程运输是促进客运互联互通,提升客运服务效率的关键。应当着力破解旅客联程运输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加快推进山东各大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建设,统筹规划布设综合客运枢纽内不同运输方式的到发区、换乘通道,以及安检票务等设施,实现枢纽功能布局紧凑、集约高效、空间贯通、客流衔接有序、换乘方便快捷。加快培育专业化的旅客联程运输经营主体,支持不同运输方式企业依托运输线路、站场资源等纽带,联合成立旅客联程运输企业联盟,合作开展旅客联程运输经营业务。适时推进联运票务一体化,鼓励不同运输方式站场互设自动售(取)票设备,方便旅客购(取)联运客票。积极探索旅客联程运输电子客票,为实现“一站购票”“一票出行”创造条件。
应以集约化发展推进货运多式联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围绕多式联运发展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工程、集装箱联运等,推动多种运输方式的合作。鼓励多式联运企业制定规范的货物多式联运标准合同、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电子赋码制度,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大力发展铁路定站点、定时刻、定线路、定价格、定标准运输,推动省内集装箱铁水联运、公铁联运两个关键领域“一单制”运输。以《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等为指引,依托物流大通道布局,合理规划山东省联运通道及枢纽节点,有序推进连接内陆和东北亚的国际联运通道建设,提高枢纽节点与通道内交通线路的联通效率和衔接水平。推动能够支撑货物多式联运发展的港站枢纽体系、集疏运体系和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打造开放式、立体化的多式联运综合枢纽,支持有条件的引入铁路专用线,完善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推动铁路港站与集装箱码头的无缝衔接,加快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完善铁路货场多式联运作业功能,推进“港站一体化”。
应以标准化促进互联互通能力提升。加快互联互通重点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制定公铁两用桥梁、交叉路段技术要求等,支撑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需要;综合交通枢纽方面,加快制定综合客运枢纽导向系统布设规范等,完善综合客运枢纽服务功能;客运方面,加快制定旅客联程运输服务质量和服务规范等标准,引导提升旅客联运服务水平;货运方面,加快制定多式联运运单、电子运单、快件邮件民航运输要求等标准,服务构建高效顺畅的多式联运系统。此外,进一步加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邮政等各领域标准协调衔接,同时也加强与其他标委会的沟通交流,更加有力地组织开展各交通标准制修订等工作。
(作者系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工程师)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刘洁通讯员臧日平)近日,省商务厅召开“山东品牌高铁行”预选企业交流座谈会,烟台市组织23个名优企业,56...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