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张裕:在传承与变革中砥砺前行
YMG记者孙长波
寻常百姓家,在晚餐的时候喝上一杯张裕金奖白兰地,许多老人已经习惯了这传承百年的老口味;有朋自远方来,打开一瓶张裕解百纳干红葡萄酒饮用早已不是洋气的事。在全球最大葡萄酒单体生产厂之一的烟台张裕国际葡萄酒城,每小时25000瓶葡萄酒从一条生产线上灌装出来,然后从烟台发往全球各地。而在万里之外的法国干邑富朗多、智利魔狮等酒庄也已被深深地烙上了张裕的印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传承百年品牌的精髓,张裕在不断创新中保持增长,目前已在四大洲形成了十四个专业化酒庄布局,品牌及产品涉及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4大洲,销往七十多个国家、地区,成为全球布局最广的葡萄酒企业之一。
以质量领跑,铸就百年企业发展基石
1949年9月30日晚,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晚宴上,张裕葡萄酒被选为首场国宴用酒。1954年10月,周总理以张裕金奖白兰地招待日内瓦会议代表,此举被誉为金奖白兰地外交。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上,北京张裕爱斐堡酒庄2011年份霞多丽干白、北京张裕爱斐堡酒庄2012年份赤霞珠干红成为指定用酒。70年来,凭借媲美国际知名产区葡萄酒的实力,张裕葡萄酒作为中国国宴用酒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时刻。截至2019年2月底,张裕解百纳全球累计总销量突破5.32亿瓶,摆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上至国宴,下至寻常百姓家,国内葡萄酒行业最大的IP,张裕究竟是如何传承百年的?“我认为无论是老的品牌还是新的品牌,最根本的还是质量。对张裕人来说,就要牢牢地树立‘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根本的观念,这句老话到了什么时候我觉得都不过时,没有这样一个根本的话我们这个企业将不复存在。一旦这个根本做好了,我们不用害怕,可能在某一个时期我们这样那样的工作没有做好,但只要我们产品的质量能取得消费者的认可,我们就不害怕。”张裕公司董事长周洪江接受媒体专访时说。
质量的根本对张裕来讲最重要的是原料的控制。张裕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李记明博士表示:“对于高端酒和大规模生产的酒,原料的管控上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酒庄酒你肯定要人工用得更多,在国际上都不能机器采摘。但是大规模的生产肯定要机器采摘,包括产量的控制上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另外我们在着力抓的就是货架期的问题,这个产品怎么能存放得时间更长,对酒的品质衰减的影响,这个主要是靠对包装材料的控制。比如说瓶子的瓶口和瓶塞的结合度。因为葡萄酒是很容易氧化的产品,如果瓶子的质量不好,或者瓶塞和瓶子的结合不好,在装瓶子的过程中控制不好,那么这个酒就很容易氧化。酒没装瓶以前质量很好,装瓶以后放到货架上,有的能放三年,有的就不能放三年,只能放一年,这个是我们现在要大力研究和改进的,从设备改造上,从原材料的控制上,我们都在进行严格的控制,抓细节。”
2003年12月,国家批准在张裕公司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一葡萄品种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是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的内容之一。张裕在全球有十多个产区,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土壤特点,加上不同的品种,研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对海外收购的六个企业,我们要发挥好三个平台的作用:技术交流平台、原料平台、营销平台。比如每年的三月份,国内的技术人员,我们国内八个酒庄的酿酒师,就要到张裕在澳洲收购的歌浓酒庄和在智利收购的魔狮酒庄,参加当地葡萄采摘、发酵和酿造工作,而当我们国内九、十月份葡萄收获的时候,澳大利亚、智利等地酒庄的酿酒师也来参加我们国内酒庄酿造季的工作。不同的葡萄,不同的生产酿造工艺、不同阅历的酿酒经验,加上对不同精密酿造设备的使用,使得这种技术交流令各方受益匪浅。不这样做,出不来好酒。”张裕股份公司总经理孙健说。
事实上,回顾张裕127年的成长之路,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了第一位,正是由于严格的质量标准、完善的品控体系,才让张裕面对时代变化而始终屹立不倒。
顺应市场,改革驱动成长
创新变革、顺应市场需求是每个百年老品牌得以发展的根源,张裕也不例外。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对张裕来说同样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阶段。1952年国家第一届名酒评选,金奖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味美思被第一届评酒会评为“中国八大名酒”,而且连续三届国家名酒的评选都荣膺。1956年3月2日,张裕向中央领导呈写《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生产情况报告》,中央领导在听取食品工业部汇报时指出:“要大力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同年,国务院领导批准食品工业部拨给张裕公司65万元专款,用于提高名酒质量。
在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前,张裕的销售基本上靠国家商业部门的调拨,因此只有几个人的供销科,供销科既负责供,又负责销,那时的张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只是一个典型的生产车间。到1989年时,企业经营已经非常困难,仓库里产品堆积如山,滞销货物超过7000吨,6条生产线4条停产,年底亏损400万。当时,公司主要负责人孙利强走马上任,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成立销售公司,建立销售队伍,在全国各地建立10个经销处,以市场为导向强化销售管理,改变了赊销的老做法,规定货款可以打折,但必须先款后货,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通过3年努力,企业基本摆脱困境。
1992年,张裕建厂百年,就在100年庆典的前两天,张裕捧回了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一份进出口贸易权。从此,张裕走上了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并驾齐驱的路子,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企业。1993年,“张裕”注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成为国内葡萄酒行业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1994年,张裕重组成立了烟台市第一家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张裕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张裕改制项目获得了国家国资委和商务部的批准:烟台市国资委、意大利意尔瓦公司、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和张裕员工组建的公司共同持股,张裕集团成为一家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抓住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三次大的机遇
1996年,“干型”葡萄酒在国内销售占比很小,市场上的主流葡萄酒主要是“干白”。从那一年开始,从南到北刮起了一场干红风。为了应对市场,除了在生产上做一些配置之外,张裕做了一个很大的决策,把销售团队的四支队伍全部并成一支,集中精力卖干红葡萄酒。“大概过了两三年之后,张裕在国内干红市场就基本奠定了龙头地位。在这件事之前,张裕还不占优势,但是在抓住机遇之后,张裕就变成行业排第一的企业了。”孙健说。
第二次机遇是在1998、1999年的时候,当时中国葡萄酒市场已经开始稍微升级了,有些消费者觉得喝三四十块钱的酒不过瘾,还想喝更好一点的,那个时候张裕就把1931年创立的老牌子———解百纳,当成重点进行推广。“当年我去中央电视台竞标,不到两千万的一个标,就被评为当年葡萄酒行业的几大‘傻’之一。因为那些评审专家认为,解百纳商标权尚在争议中,张裕就敢在这个品牌上投那么多钱,太冒失了。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张裕在解百纳这个腰部产品上发力,切实收到了效果。解百纳的主流零售价位基本是在80-200元/瓶,这个价位的销量最大,企业效益也好,消费者也喜欢,各级利益都能保障,到现在张裕把解百纳做成了大单品,一年能达到3000多万瓶的销量。”孙健依然能记起当初竞标的情景。
第三次机遇始于2002年,当时中国葡萄酒市场再次升级,也正是那个时候,中国才开始有了酒庄概念。2002年,张裕建成了中国第一座专业化酒庄———张裕卡斯特酒庄。孙健说:“在那之前我们去国外学习,当时的卡斯特集团(现卡思黛乐)在法国有8座酒庄,我都羡慕的不得了,人家一个企业就有8座酒庄,作为一个国家,中国当时一座酒庄都没有。”
从2002年张裕建成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起,到现在张裕已经在国内建设了8个酒庄。借助酒庄,张裕不断地往高端升级,解百纳的零售价位是每瓶80-200元,但酒庄酒一般都是300元的零售价,一直到一两千不等。
“我们能够在行业中排在最前面,而且和后面对手的差距,拉的也比较开,抓住中国葡萄酒市场三次大的机遇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周洪江说。
加速全球化布局,开启新征程
从2011年连续7年来,国产葡萄酒产量呈现下滑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葡萄酒产量为62.9万千升,同比下滑7.4%,进口酒同比下滑了8.9%,行业仍未走出深度调整期。
如何调整,无疑将关乎行业未来。在这一背景下,张裕加速全球化布局,陆续在法国、西班牙、智利、澳大利亚收购6座酒庄,目前张裕在全球已布局14大酒庄、21间工厂,拥有葡萄园25万亩。“未来,张裕将继续做强中国葡萄酒行业唯一的百年品牌,为世界各地消费者提供中国酿造的优质葡萄酒;通过积极的海外布局,在全球范围内臻选葡萄美酒,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餐桌需求,引领中国葡萄酒消费升级;推动张裕成为中国人控制的、在国际上响当当的世界品牌!”周洪江说。
“以全球谋中国,以整体谋局部”。用国际化眼光和水准,张裕对本土市场的精耕细作就有更足的底气。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预测,到2021年中国的葡萄酒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葡萄酒市场。更有数据预测,10年后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葡萄酒市场。参照欧美历史经验,当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时,必然在中国诞生全世界最大的葡萄酒厂。从综合实力上看,张裕胜出的几率无疑是最大的。
向着新征程,百年张裕已经昂首起航。
新闻推荐
烟台海上世界项目征迁工作再传捷报 占压北马路十余年房屋被拆除
本报讯(YMG记者尹琳通讯员孙小伟摄影报道)昨日上午10点,伴随一声令下,4台大型挖掘机铁臂高扬,20余名工人同时进场,对矗立...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