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 ■高眉低看

安徽商报 2019-09-07 00:43 大字

·何华

以前的京剧名伶,多是年少坐科学艺,文化程度有限。出名后,文字上的事,一般有人捉刀代笔。梅兰芳的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就是由梅先生口述,秘书许姬传等人执笔的。那么日记之类私密的个人备忘录,总该自己握笔吧?未必。我读了张胤德《回忆荀慧生先生的几件事》一文,才知《荀慧生日记》,也是由荀先生口讲、秘书措词记录而成的。想想看,以前的老艺人要留下点文字资料,多难啊,首先得敞开心扉把私事私情和盘托出;再说,别人的遣词造句很难做到完全准确,肯定有词不达意之处。

最近读了《程砚秋日记》,非比寻常。凭直觉,这该是他本人的手笔,里面的话实在没法让别人去写。日记文字朴实、简明、计较、幽怨、天真、任性,也像是程的风格。程早年受到恩师罗瘿公栽培,文化程度有所提高,文墨上算是不错的。自己写日记,大概于程不是问题。抗战期间,程躲到北京郊外青龙桥务农,因为不唱戏,断了收入,生活上也较之前窘迫,但是令我惊讶的是程在日记里对自己的亲友甚至夫人果素瑛从城里来到青龙桥吃了他的食物,都耿耿于怀。1944年3月11日,程在日记里写道:“素瑛来了六天,将我平日所吃的最高待遇白面、荞面、豆面、炸年糕均吃了去了。”第二天的日记,又道:“素瑛回城内,再住亦没得可吃了。”似乎抱怨妻子吃完他的藏粮就走了;又有解脱之意,少了一个吃饭的。日记、书信这些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格,程砚秋的艺术,没得说,但他对待亲人的态度实在不敢恭维。像程这样的艺术家,内心多愁善感,没有安全感,觉得别人都来榨取他,这些可以理解,可把发妻的探望也视为“打秋风”,就显得过分了。程的心思很深,敏感之极,这有助于他的艺术,但把这种情绪带到现实生活中就自伤伤人了。

日记里,也少不了对同行的记述。1943年3月14日所记:“张君秋来排《朱痕记》,谈及尚小云,性情别致,偶尔生气能将桌上所有之物摔于地上,窗上玻璃用拳将其击碎,常常如此。”日记里不止一处提到尚小云性情暴躁,动辄掀桌骂人。尚小云的性格和他艺术风格也较吻合,擅演刚烈女子;程的性格则成全了他悲戚婉转幽幽暗暗的角色。同年5月18日的日记:“君秋言马连良上海已不去,言马之为人待下极刻,只知利己不知有人,前在烟台等船,结果要求商会一再续演,船来独身回青岛,置同人于不顾,所谓见利忘义系此辈也。”上面择录的两处,消息来源均出自张君秋,张在拜程为师之前,已拜了尚小云为师,尚小云对张的器重程度绝不亚于程砚秋对张。张君秋也搭过马连良的班,挂二牌,还拜了马连良为义父。可以说,张对尚马两人是非常了解的,关系甚密,到程砚秋处说说他俩的是非长短,在当时也算是实话实说,可是今天翻看日记,总觉有“打小报告”之嫌。

日记里还提到俞振飞桃色新闻、李玉茹吃大烟又戒烟,虽寥寥几笔却修正了我对俞和李的印象。程记下这些,大概没想到会发表,所以无所顾忌。

程砚秋中年发福,五大三粗,在乡下务农更是不修边幅,他在日记里自嘲并自傲地写道:“永祥五弟来访,看我服装言有冯玉祥之势,冯玉祥焉有我精神?”四大名旦大概程砚秋块头最大,发福后演出,“胖佳人”一上场都会惹来一阵笑声,但几分钟后,观众就被他的艺术感染,得意忘形了,外在的胖瘦似乎不是一个问题了。

新闻推荐

烟台市领导到我区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9月5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到我区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并开展“进现场、解难题、促发展”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安...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