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食源性疾病尽早就近就诊 区疾控提醒广大群众注重夏季食品安全,谨防病从口入

烟台晚报 2019-08-02 10:36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史璐璐)进入夏季以来,我区天气炎热,温度高、湿度大,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进入易发、高发、突发期。为此,区疾控中心发布夏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提醒广大群众增强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防微杜渐,避免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防止各类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区疾控中心专家介绍,食源性疾病是指人食用了被有害因素污染或者本身就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后出现不适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极少数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夏季预防食源性疾病,拒绝‘病从口入’要从四方面入手。”专家说,食材选购严把关。购买包装食品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及保存条件,不食用无标识、包装涨袋、漏气,超保质期的食品或购买近效期食品;听装、瓶装饮料和各类真空包装小食品一旦打开包装,最好即时食用完毕;夏天温度高,食物容易腐烂,滋生细菌病毒,外卖食品、流动摊点食品难以保证食物卫生条件,应尽量避免食用;亲友聚餐和大型会餐时应选择有资质和接待能力的酒店、饭店等场所,就餐后注意索要发票等就餐凭证,以防出现问题后可作为申诉、维权的依据。

避免生食海鲜。夏季是市民及假期游客品尝海鲜的好时机,但是海产品加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一些市民认为海鲜鲜活就不会发生食物中毒,只有腐败变质的海产品才能引发疾病,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像副溶血弧菌这种致病菌就广泛存在于海产品中,且生命力顽强,在抹布和砧板上也能生存1个月以上,带有少量该菌的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经3~4小时细菌即可急剧增加至中毒数量。除了副溶血性弧菌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等污染,生食易造成腹泻、肝炎和过敏等反应。因此在加工食用海鲜过程中一定注意生熟分开、煮熟煮透,不要因为贪图鲜美口感而忽视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冰箱不是食品的“保险箱”。日常饮食倡导“现买、现做、现吃”的原则,吃多少做多少,尽量不剩饭菜、不吃剩菜。如有剩余食品,可以等冷却到常温后用保鲜膜包好暂贮于冰箱中。虽然冰箱的低温条件对食品有防腐保鲜作用,但并不代表万无一失。冰箱存放的熟食再次食用时一定彻底加热。同时,定期对冰箱进行清洗、消毒,减少细菌滋生。夏季饮食勿要过分“贪凉”。夏天别为逞口舌之快过分“贪凉”。当较热的人体突然食用过于寒凉的食物后,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很多人群都容易出现脾胃虚寒。特别在剧烈运动后,吃饭前都应少食或勿食冷饮,切忌冷热交替。食用冰镇食品时,尽量在常温下放置半个小时再食用,同时必须严格控制食用的量。

此外,芝罘区疾控中心专家提醒,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要做到五点。“停”: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物;“早”:尽早就近医院诊治;“保”:保留好可疑食物和吐泻物;“报告”:涉及餐饮服务单位要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配合”:积极配合疾控部门有关人员的调查,有利于尽早做出诊断,查实原因。

新闻推荐

芝罘玺萌社区成立舞蹈队

本报讯(YMG记者尹琳通讯员衣海凤付一洲)芝罘区只楚街道玺萌社区党支部近日积极发挥“红玺联萌”党建品牌优势,将辖...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