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岁老太穿针引线爱绣花 见证新中国成立70年,感恩幸福新时代

烟台晚报 2019-07-21 11:33 大字

肖玉兰老人至今仍坚持绣花绘画。YMG记者李鑫摄影报道

芝罘区福庆街19—1号居住着一位105岁老人肖玉兰,虽然她已年过百岁,但身体硬朗,喜爱绣花,每天都会拿出一段时间刺绣,如今老人“四世同堂”,老人总是说:“自己赶上了好时代、享不尽的‘福’。”

每天绣花绘画,与快乐相伴

近日,记者在老人女儿文永娟家见到了肖玉兰,别看她是一位有着105岁高龄的老人,但是精神矍铄,见到记者来访,高兴地与记者打招呼。“我现在晚年生活得十分幸福,儿孙满堂,儿孙们对我都非常孝顺,经常来看我,每天的生活‘甜如蜜’。”在肖玉兰老人卧室,她戴着老花镜,穿针引线,端详着手中自己绘画的绣花图案,一针一线十分娴熟,在绸缎上刺绣的“鸳鸯”栩栩如生。

肖玉兰说,自己父母去世早,自己儿时跟着姥姥、舅舅、姨妈长大,那时生活困苦,一家人经常吃不饱饭,白面都是稀罕物。但是她从小就对绣花有着特别的喜好,痴迷上了针绣这门传统手艺,10岁开始慢慢跟邻居们学习,十五六岁时绣花就已达到很高水平。因为针绣手艺高,她进入了烟台进出口公司绣花社工作。肖玉兰手工艺品花样繁多,针绣的图案,赋予颜色和立体感,紫水晶、蓝宝石、祖母绿、玉石,搭配上精致、优雅的图案,一年可绣织数百件绣花工艺品。那时候她刺绣的床罩、桌布、手绢等绣花手工艺品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

肖玉兰结婚后,与丈夫文益三、婆婆以及丈夫的哥哥、嫂子居住在一起,育有七个子女,一家老小十余口人挤在四五十平米的平房里生活。那时肖玉兰的丈夫在大马路商店工作,而肖玉兰每天起早贪黑做绣花手工艺品,与丈夫一起赚取生活费,供养孩子和一家老小。

肖玉兰将儿女们逐一拉扯养育成人,有的成为医生、有的传承她的针绣手艺,成为了烟台服装厂、烟台毛织厂骨干技术员。“我的母亲在旧社会吃过不少苦,养成了勤俭持家优良品德,这是我们子女们最值得学习的。”在肖玉兰老人身旁,女儿文永娟也帮着母亲绣花。她说,母亲现在岁数大了,老手艺也没有丢,每天总要拿出一些时间绣花,绣花、绘图成了母亲晚年生活最大乐趣。

感恩新时代,幸福满满

谈及母亲长寿秘诀,文永娟说,老人的生活很规律,每天都是早晨5点半起床、晚上9点钟入睡,老人日常三餐以蔬菜、清淡的菜肴为主,食盐放得很少,特别是晚上以稀饭、汤汤水水为主。长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母亲是一个乐观的人,为人和善,从来没有与公婆红过脸,一家人居住几十年从来没有闹过矛盾,母亲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时刻影响着子女们,子女们在工作中,也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要求上进,对待父母孝道有加。如今,105岁的肖玉兰天天除了喜欢绣花、绘画之外,还喜欢收听收音机,有时候在女儿的搀扶下,坐上轮椅到户外转一转。文永娟经常陪着母亲来到小区广场,陪着母亲聊天、晒晒太阳,看看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母亲虽然已是百岁老人,但是她的身体十分健康,除了眼睛不好、耳朵与人交流有些听不见、腿部关节疼痛之外,每年查体身体各项指标都很好,既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也不高。”文永娟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自己的父亲72岁去世后,母亲一直由他们7个子女轮流照顾,现在7个子女都已退休,最大的82岁、最小的63岁,最多精力还是用在照顾母亲身上,非常珍惜一家人今世“母子、母女”情缘。

每当肖玉兰看到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就是最开心的事,尤其是每年给她过生日时,四代同堂、几十口人,老人开心得合不拢嘴。“我出生时,民生困苦,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百姓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见证了40多年来时代巨变、日新月异,晚年住在宽敞的楼房里,想啥有啥,生活富足,在幸福的晚年生活中,我感恩新时代的美好!”肖玉兰说。

新闻推荐

烟台市9家企业入围全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本报讯(YMG记者侯召溪)记者昨日获悉,省工信厅公布87家企业为2019年“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经市工信局严格遴选、积极...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