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的母校情结

烟台日报 2019-07-15 08:48 大字

张炜看望萧平老师并献《你在高原》1980年《贝壳》成员和萧平老师合影□李世惠时光倥偬,岁月如流。从1980年初夏毕业离校至今,整整39年过去了。在这并不短暂的日子里,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炜随时听从母校的召唤,曾几十次回到母校:有时来去匆匆,一两天,甚至几个小时,连饭都来不及吃;也有时少则住个三五天,多则一周以上;总之,一切以母校工作为重,唯母校需要是瞻。1993年张炜文学周张炜是带着一二十万字的创作手稿于1978年考进烟师中文系的。在校两年间,他如鱼得水,拼命地读书,牢牢地记忆,顽强地消化,勤奋地写作。他志向远大,目标集中,与生俱来的文学情结开始蜕变衍化。一方面,他不时地向闻名全国的作家宋萧平主任请教创作真谛,向教授文艺理论的王志强老师讨教创作风格,向写作教研室的刘传夫、李慧志老师寻求写作技巧;另一方面,他发动组织成立了文学社,创办了油印刊物《贝壳》,带动一批文学爱好者在中文系刮起一股强烈的文学旋风。毕业前夕,他在《山东文学》发表了短篇小说。

在山东档案馆工作期间,白天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晚上则谢绝各种聚会活动,沉湎于自己痴迷的文学创作。炎夏,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严冬,手脚冻得麻木而僵直。他不停地写啊写,几十万上百万字的淬练终于使他“笔下生花”———可以游刃有余地、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想所感,可以绘声绘色地、栩栩如生地描叙人物景物场面细节。量变引起质变,厚积必将喷发。张炜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不可遏止地来到了:《声音》《一潭清水》连续两届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秋天的思索》《秋天的愤怒》也相继获得多种优秀中篇小说奖。新星冉冉升起,张炜声名远播。

韩愈曾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慧眼识珠的省文联领导很快把天赋异禀、成果卓著的张炜调进省作协,使其成为一名专业作家。自此,张炜的文学创作犹如井喷,一发而不可收。这期间,长篇小说《古船》横空出世,好评如潮,成为那一时期最轰动最有影响的力作之一,其后频频而至的种种奖项,牢固奠定了《古船》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3年的金色秋天,在山东友谊出版社隆重推出五卷本《张炜名作精选》之际,山东作协和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烟台大学共同举办“张炜文学周”,活动相继在济南、烟台两地举行。时任烟台师院院长的王荣刚先生,对活动极为重视,对张炜赏识有加,对中文系教学刮目相看。省人大副主任苗枫林,烟台市政协主席巴忠鼎、市人大副主任刘同德、副市长李皆荣等领导出席大会。除了文学周活动,张炜还到中文系看望了老师们,登门拜望了萧平先生,并应笔者(时任附中校长)邀请,和萧平先生一起到附中为学生作报告、题词签名与合影留念。光阴荏苒,26个年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早已成家立业,分布在国内外。此刻我在想:他们还记得当年萧平爷爷、张炜叔叔给他们作报告的情景,还珍藏着两位作家给他们的签名、题词与合影吗?

那次张炜在学校呆了近一周时间,是他毕业13年来最长的一次。2007年萧平创作50年报告会逝者如斯,历史的巨轮驶进21世纪。从“张炜文学周”至2007年的14年间,张炜接连出版了《九月寓言》《柏慧》《外省书》《丑行或浪漫》《怎不忆蜀葵》《刺猬歌》《你在高原》等长篇小说,继续保持着他经久不衰的创作旺势。2002年省作协换届,他众望所归地成为省作协新一届掌门人,开始施展着文学创作之外的才干。这期间,他虽也多次回校,但都是来去匆匆,席不暇暖。直至2007年,他才为了一件大事回到母校住了数日。

这件大事就是由省作协与鲁东大学联合举办的“萧平文学创作50年报告会”。宋萧平先生,笔名萧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历任烟台师专中文系主任、烟台师专校长、烟台师院院长、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烟台市作协名誉主席等职,曾获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中国作家协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征文奖、第六届百花文艺奖等。《海滨的孩子》是我国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选的亚洲儿童文学作品,并收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八卷本《百年文学经典》;《三月雪》被改编成广播剧和电视剧。2007年获得烟台市十大(首位)“文化名人”称号,荣膺鲁东大学“名师”。给这样一位德高望重、佳作传世的老作家、老领导举办“创作50年报告会”,回望他八十载丰富的人生经历,品读他半个世纪里创作的美文佳构,研讨他作品中的独特审美追求,在山东文坛树起“尊崇前辈,勉励后学”的好风尚,怎能不是一件现实意义强烈、历史意义深远的大事呢?

自担任山东作协主席以来,张炜“在其位,谋其政”,恪守职责,勤政廉洁,为山东文学的发展引航把舵,做了许多有意义有影响的好事实事。这次活动就是他一手倡导策划的,并亲自出面邀请了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常委、前文化部长王蒙先生莅会。4月20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记者云集,报告会盛况空前,轰动一时。

王蒙与萧平惺惺相惜,彼此仰望,已是半个世纪的老朋友了。王蒙在报告里提到半个世纪前读过萧平《海滨的孩子》,其中的有趣情节和动人场景至今印象深刻。他不无幽默地说,自从读了《海滨的孩子》,自己便打消了儿童文学创作念头,自此不再写儿童文学作品,究其原因,怕也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缘由吧!说到这儿,王蒙笑了,萧平笑了,张炜也笑了,大家都笑了,这会心的笑声汇集着掌声在报告厅里久久回荡……

张炜的报告简约凝练,从容平静的叙述掩抑不住他内心的波澜。当他代表省作协把全省第一块“文学成就奖”的奖牌颁发给萧平先生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山东文学两代作家的领军人物,齐鲁文坛的两座巍峨高山,一时定格在鲁东大学报告厅的舞台上。

报告会期间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是为“鲁大作家群”展室揭牌。在一所高校的中文系里涌现出萧平、山曼、赵曙光、刘传夫、李慧志、张炜、矫健、滕锦平、李曙光、尹黎云、马海春、冷丽华、李尚通、黄志毅等如此众多的作家,其中不乏享誉全国的著名作家,实在是极为罕见的现象,这也自然成为鲁东大学一张独特而耀眼的文化名片。展室里陈列着师生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与手稿、1979年张炜在校读书期间主编的两本油印文学刊物《贝壳》等,当然占据半壁江山的还是张炜的作品。当王蒙先生在校领导、萧平、张炜陪同下看完展览时,他禁不住啧啧称道“太棒了,太好了”,并欣然允诺回京后把题词寄来。果然不久就收到了他秘书寄来的墨宝:人杰校灵。如今这四个大字镌刻在校园里的景观石上,成为一道内蕴深厚的人文景观。2011年鸿篇巨制《你在高原》研讨会2011年是张炜文学创作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一年,计有39卷、450万字、分成相对独立10本书的《你在高原》获得第八届(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状元”,引爆文坛和媒体的关注与震动。这部关于家园的心灵史和成长史的鸿篇巨制凝聚他二十多年的心血,在漫漫的写作过程中,由于当时简陋的生活条件和长久写作过度劳累,他曾多次晕厥,有一次晕厥时竟倒地摔伤,失去知觉……“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张炜焚膏继晷、呕心沥血而成的《你在高原》,成为当代文学又一座雄伟的丰碑。

校友是母校的宝贵财富,母校是校友的坚强后盾。张炜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母校的领导、老师、学子们喜在心上,兴奋不已。经过紧张的筹备,《你在高原》研讨会于10月28-29日在鲁东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文艺评论》《文艺争鸣》等高校院所、评论期刊的60余位专家学者、编辑记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陆建德,《文艺争鸣》主编王双龙,复旦、南开、山大、苏大等高校的教授专家进行了专题发言。研讨会围绕《你在高原》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重要价值与影响,张炜的创作理念与创作历程,以及转型期的中国文学创作现状与未来等议题展开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

张炜自始至终参加了所有的报告会,并多次和与会专家学者、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纯文学在当下中国的现状、推荐阅读的经典作品、耐心回答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等。

紧张忙碌的报告会刚告一段落,张炜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望萧平先生,并把精装本的《你在高原》献给恩师。一向“腹富口俭”的萧平,这次也没多说话,但那表情分明写着满意与欣悦。那次随张炜一同前往的还有烟台、济南的作家:马海春、瓦当、王秀梅、王方晨等。

这一次张炜在校呆了四五天。临行前,他满怀深情地挥毫写下:我爱鲁大文学院辛卯张炜。2019年首届“贝壳儿童文学周”近些年,张炜开始关切儿童文学,并倾力完成《半岛哈里哈气》《少年与海》《寻找鱼王》,以及开放式多卷本的长篇童话《兔子作家》。《寻找鱼王》等作品的热销和获奖,充分表明张炜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依然张力饱满,出手不凡,佳作迭现。

凝结着张炜长达两三个月的心思与汗水,首届“贝壳儿童文学周”活动于6月11-18日在鲁东大学隆重举行。从会前考察学术报告的场所,迎送他亲自出面联系邀请的国际国内一流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与作家、研究者、出版商深度交流,接受媒体记者的频繁采访,到开幕式上的精彩致辞,主持多场报告会、座谈会,为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历届获奖作品展剪彩、观展,观看王超导演的电影展,与青年作家对谈文学,不厌其烦地给索求者签字、应请求者合影,邀请授课老师和老《贝壳》成员出席开幕式及聚会、登门看望缺席聚会的刘传夫、李慧志业师……从清晨至午夜,从饭桌、房间到会议室、报告厅,他一直在辛勤地工作着,不停地忙碌着,勉力地支撑着,一刻也不得闲。他真的好累好累了,所以活动甫一结束,就匆匆离会赶回老家,在高寿的母亲身边踏实睡一觉,休憩几天……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明舟,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主任鲁博安,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学部委员,浙江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方卫平,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作家张之路,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翻译家朱自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汤素兰,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等分别作了不同类型、深刻独到的学术报告。7天27场报告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会场座无虚席,人满为患。新华网率先报道了首届“贝壳儿童文学周”活动,人民网、中国作家网、大众网、《光明日报》《联合日报》等众多媒体也相继报道。这次活动极大提升了鲁东大学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了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也为作家、出版家、研究者搭建了信息交流的广阔平台。作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又作出了新的贡献;作为鲁大“杰出校友”,张炜又为母校的学科建设、特色发展奉献出辛劳、智慧和赤心!

情结,是一种深藏心底的感情,一种难以化解的纠缠,她会长久地盘踞着你的心灵,使你有为之献身的冲动,并以此为荣。张炜的母校情结,正是这样一种情怀。39年来,他几十次往返母校,即使他正处于创作、讲学的高度紧张忙碌期,他也随时倾听母校的呼唤,急母校之所急,助母校之所需,为母校倾心尽力,无怨无悔。而学校每一次按规定发给他应得的劳务费,他从未收取分文,他主张直接拨给《贝壳》,用来奖励犹如他当年一样的痴迷文学、爱好创作的学子。

如今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的张炜,依然生活朴素,低调做人,默默做事。他秉承萧平师“腹富口俭”之风,极少眉飞色舞地夸夸其谈、指点江山。可一提到母校,他却如数家珍,总有话说。那些在母校学习生活的难忘瞬间,与老师、同学建立的深厚情谊,都收藏在他的记忆里。他深情感谢母校对自己的培养,他为母校的巨大变迁和蓬勃发展、尤其是文学传统的回归与勃兴感到欢欣鼓舞。“我愿将终身从事的文学事业融入到母校的建设发展中,为母校的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竭尽所能,为母校的建设发展鞠躬尽瘁———这是我的义务,也是我的荣幸。”张炜不止一次地、动情地如是说。

这一次张炜在母校整整呆了10天,是39年来最长的一次。作为鲁东大学张炜文学研究院、胶东文化研究院、万松浦书院名誉院长,鲁东大学文学馆名誉馆长,张炜今后每年都要回母校工作、讲学一段时间,那种朝至夕归、来去匆匆的行止将会成为过去式,落叶归根、常驻母校或许会是他今后生活轨迹的新常态。

新闻推荐

生活在AI的世界是种什么体验?

您可以有一名“超级秘书”,它既是理财助理,又是健康管家,还能为您出行导游;您可以对音箱下令,它能打开咖啡机,还能分辨您此刻是...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