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琐记 割牛毛草
我的村庄是一个水果之乡,村民栽种水果有200多年的历史。这种水果就是专指大洋梨,其形状似葫芦,柄长,也有人叫它葫芦梨,长巴梨。
早年,从一家一户单干开始,到生产队大集体,全村种植洋梨约计800亩左右,全村有专业的果业组织负责管理。大洋梨往外销售不能等十成熟收获,而是在处暑前就开始采摘了,过了处暑就全熟透了,不易储藏外运。洋梨摘回来要装筐,往外出售运输,记得早年大多出售给烟台罐头厂以及香港,大港等地。早年没有塑料箱,纸板箱,都是清一色的棉槐筐,一筐60斤。那时梨很少用纸逐个包装,而是筐周围套蒲包,里面再用一层牛毛草围起来,不使大梨损伤磨坏。这么多的产量是需要大量的牛毛草的,大队仅仅靠花2分钱一斤收取老百姓卖那点是解决不了大问题的。因此大队就找到了学校,要发动小学生帮忙上山割牛毛草。那个时期学校属于大队管理,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重视,所以大队三秋三夏经常到学生到6个生产队帮助劳动,搬麦子,拾麦穗,割地瓜蔓,掰玉米,得搜花生,秋后拾软枣等。
牛毛草,老百姓叫它羊胡子草。针状毛发形,像牛毛,似羊胡,马鬃长,约尺余。绿色,细长,柔软,用手不容易薅断。生长习性,喜欢在后阴头。阴暗潮湿的地块,山坡上,包堰下,草丛之中,都是它们的生长地。有个词叫“多如牛毛”我们这儿山区牛毛草可以说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一墩一墩,一蒲拉一蒲拉,匍匐而长,非常旺盛,非常壮观。大队果业组急需用牛毛草了,头天就和学校联系好,各班老师布置给学生第二天换好干活衣服,带上工具,做好各项准备。山区农村的孩子打小都热爱劳动,各种活都会干,一听说要上山割牛毛草,个个喜笑颜开,跃跃欲试。第二天上学,同学们都带着镰刀,网包,绳子,由各班班主任老师带领,5个年级6个班分别到不同的地点去割。牛毛草细长柔滑,墩状,没有快镰是割不下来的,所以孩子们回家都叫家长把镰磨得锋快铮亮。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都想着割的比别人多,不愿意落在后面,争取早早把网包割满。在上山割草之前,老师首先给同学强调,上山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绊倒摔伤,滚下山坡,防止蛇咬,防止割破手指。上山时,老师会提前备一些碘酒,红药水类的药,以及布条和线,割伤后准备包扎,当时也没有创可贴。幸好都是农村的孩子,打小都上山割草做饭,都会使用镰刀,所以很少出现事故,但是也要以防万一。其实,每个同学割一网包牛毛草不在话下,找着生长旺盛茂密的地方,不用费多长时间。有时学校两节课后风凉了再上山,除非大队果业组急需用,要提前上山割。这种草细,轻,软,好晒,不用一个日头,用手或叉子一阵就翻晒干了,马上就能使用。
岁月匆匆,往事悠悠。如今,社会发展了,条件进步了,包装打件都使用泡沫箱,纸板箱。水果包装再也不用就地取材使用大队编匠组自己编的棉槐筐了,也不用使用牛毛草装筐了,小学生再也不用上山割牛毛草了。可是回想起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带领学生到生产队参加各种劳动,给果业组割牛毛草的往事,好像就在昨天,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孙英山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邹春霞通讯员赵立超王洪崴摄影报道)昨日,烟台高铁新区建设再传好消息,莱山区仅用17天时间基本完成...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