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绣又称绒线绣,是用彩色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进行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绒绣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内棺的装潢材料里就有“铺绒绣”。 芝罘绒绣
YMG记者刘晋通讯员初沛晟摄影报道
芝罘绒绣将我国传统的工艺针法同欧洲风格融于一体,光是毛线色彩就有1000多种。她不仅能生产图案富丽的靠垫等日用品,还能仿绣世界名画、彩色照片、人物肖像、中国画等艺术品。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绒绣《东海日出》,毛主席纪念堂正厅的巨幅绒绣《祖国大地》,都是芝罘绒绣的代表作。
在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烟台市首批十大县域特色文化产品”中,芝罘绒绣榜上有名。这一省级非遗项目如今再获新的头衔。
绒绣又称绒线绣,是用彩色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进行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绒绣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内棺的装潢材料里就有“铺绒绣”。据长沙汉墓出土文物考证,西汉时期,我国毛线织绣就已由新疆流传到中原等地,当时的作品多为坐垫、褡裢等。但是,需要解释的是,将彩色毛线绣在有网眼的坚硬的钢丝布上,却是近代从欧洲传到我国来的。
虽然历经辉煌,可绒绣如今的发展却并不景气。成为首批十大县域特色文化产品,希望能让绒绣“涅槃重生”。溯源绒绣最早就是在烟台相比于其他非遗项目模糊的“家谱”,绒绣的发源地更加明朗———烟台。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点,记者在不同场合都听到过同样的话———“绒绣是你们烟台的?”
这里,讲一则已经不算神秘的故事。1886年,外国人在已开埠的烟台做商务,法兰西传教士史密斯要送一件礼物给英国王后玛丽过生日。当时英国最流行的工艺品便是绒绣,玛丽王后也极擅绒绣。史密斯偶发奇想:用英国的毛线和图案加上中国的技法绣一幅中西合璧的绒绣,这样的礼物既新鲜有特色,又可以比较一下中西方的绣织技艺。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善办洋务的烟台商界名流李伯轩。李伯轩听后连连称好。当他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英国毛线、网格布以及《皇后出巡归来图》油画送到许家后,擅长绒绣的董夫人感到很为难,这些材料对她来说不仅陌生,而且如果做不好,肯定会丢中国人的脸。温柔贤惠的董夫人拐弯抹角地把丈夫责备了一番,就走进绣房干了起来,一干就是半年多。
当作品送到英国王室,玛丽王后看后惊呼:“董夫人是清朝的柳婕妤”。
时间再转到上世纪初,英国传教士詹姆斯·马茂兰在烟台开设“仁德洋行”,随后,英美商人在上海也开设谦礼洋行、谦泰洋行等企业,组织浦东地区川沙、东昌、高桥一带的妇女制作绒绣产品。由此可见,中西合璧的绒绣最早出现在烟台,换句话说,绒绣,完全可以认祖在烟台。
跟其他非遗项目一样,绒绣在发展过程中,也根据各自地域情况,形成了各自风格。其中,以烟台为代表的芝罘绒绣和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派绒绣最为出色。
据烟台绒绣非遗传承人周志娟介绍,芝罘绒绣的技法更丰富,层次感也更加分明。“我曾经绣过一幅绒绣作品,里面用到的针法就有40多种。而且头发、水流等都需要不同的技法。”除了技法多变,芝罘绒绣更加耐看。这里说的耐看,即“可远观也可近赏”。“相比上海绒绣,芝罘绒绣更值得称道。她是将我国传统的工艺针法同欧洲风格融于一体,光是毛线色彩就有1000多种。芝罘绒绣不仅能生产图案富丽的靠垫等日用品,还能仿绣世界名画、彩色照片、人物肖像、中国画等艺术品。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绒绣《东海日出》,毛主席纪念堂正厅的巨幅绒绣《祖国大地》,都是芝罘绒绣的代表作。辉煌绒绣挂上人民大会堂现在绒绣发展最出名的有两座城市,除了咱们烟台外,还有就是上海市。说到绒绣,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许若愚。遗憾的是,这位绒绣大师已经与世长辞。但他开启的那个时代却永远烙在了绒绣工作者和喜欢绒绣人的心中。
许若愚的奶奶就是之前说到的董夫人。1948年,许若愚的父亲许振邦重建锡安工艺厂。但当时,历经几十年的战乱和摧残,百业待兴,从事绒绣的高级技术人员更是屈指可数。年事已高的许振邦夫妇此时想到了16岁的儿子许若愚。许若愚性格内向,做事细心沉稳。尤其令他们感到满意的是,儿子从小就对中西方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一个雨夜,父母叫他到书房说:“从现在起,你要做许家绒绣的掌门人。”于是,初中刚毕业的他拿起了绣花针。1954年,烟台绒绣在经历了公私合营后,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许若愚在公私合营之前调入国营外贸加工厂,组建设计室。他的父亲任设计室主任,许若愚任设计师。
烟台绒绣开始进入许若愚时代。
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更是将烟台绒绣推向全国。当时纪念堂总负责室内装饰的华君武教授在人民大会堂看过烟台绒绣,也听说过当年周总理多绣多用的指示,所以决定将这一任务交给烟台。这幅大画高7米,宽24米,规格之大堪称世界之最,还要限时完成。接到任务后,烟台马上组织了43人,分两班赶绣。任务完成的同时,许若愚也将绒绣推到了最高点。振兴绒绣不再拘泥于挂在墙上现代的手工业,没有了创新,就只有死路一条。绒绣也是如此。如何振兴绒绣技艺,成了摆在绒绣手艺人面前的“难题”。但能够入围首批十大县域特色文化产品,无疑让芝罘绒绣有了创新的勇气和振兴的底气。
烟台艺翔绒绣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涛坦言,“在市、区两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如今的芝罘绒绣不再拘泥于只挂在墙上。茶盘垫、杯垫、背包的装饰,创新的身影随处可见。此外,绒绣手艺人也在积极研究新的图案和用途。低到百十元,高到千余元不等的绒绣制品已经成为来烟台旅游人的必选商品。”
但仅靠创新,还远远不够。就像许若愚曾说的,“其实,40年前,绒绣的传承就很迫切,并采取了一些举措。例如帮助厂子筹建设计室和建立配套的绣制样品技术车间。从学校和社会招收青年学设计并派人到中央工艺美院长期学习。40年过去了,现在看收效一般。设计人员自己的作品,中国、山东、烟台特色的稿样寥寥无几。学过美术的也只会从十七八世纪的名画中动手。而且现在这些人大多已退休。爱不爱绒绣、努力与否,才是关键,是今后应该重视的。绣样技术车间高潮时人员40多名,现在看有成绩的几位也是以热爱为动力,是经过艰苦努力过来的。所以说,今后的人才培训首要是看内在的热爱程度,能否为小小的绒绣事业去奋斗。”“随着欧美金融危机、社会变革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加之绒绣本身产品单一、生产人力成本高的特性,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到上世纪末,曾经辉煌的生产厂商纷纷倒闭,从业人员另谋出路,绒绣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周志娟坦言,在传承、培养方面,上海绒绣率先做出了改革。“我们也不能落后。”如今,绒绣进校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虽然跟其他非遗项目相比,绒绣的传承问题还迫在眉睫,但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神情,绒绣传承人们知道,绒绣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新闻推荐
烟台市过半学校实行信息化教改 全国“互联网+”课堂创新教学研修会在烟台市举行
六月27日—29日,全国“互联网+”课堂创新教学高级研修会在烟台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基础教育领域的6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骨...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