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企发力新技术新产品,揽获多项行业“第一”,“国际范儿”十足 制造强市 创新驱动
创新,发展的永动力。
从制造业大市迈向制造业强市的实践中,烟台企业将创新作为驱动力,深入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科研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这,也成为这座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密钥。
在日前举办的“媒眼看烟台·聚焦制造业创新”集中采访活动中,本报记者随同中央媒体采访团一起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探寻烟台制造业创新的路径。
发力新技术新产品,增强人才和科研力量,创新在烟台制造业发展中正引发新一轮变革,烟台企业也正以创新为驱动,一步一个脚印,为迈向制造业强市注入强劲动力。深耕产品创新处处都有No.1四天的采访中,国家级媒体大咖们每到一处,总要被企业在产品创新中的惊人表现所震撼,“处处都有No.1”也成为这座城市的制造业留给中央媒体采访团的最深刻的印象。
12日上午,刚走进中集来福士展厅内,“蓝鲸1号”的模型就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蓝鲸’系列钻井平台建造中,中集来福士完成了大部分的自主设计以及完全的自主建造和钻井调试。”中集来福士项目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相比于传统的钻井平台,蓝鲸系列配备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的闭环动力系统,两个井心系统同时工作,可提升30%的作业效率。
当天上午,由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一座极地恶劣海域半潜式钻井平台在烟台基地举行命名仪式,该平台被命名为“仙境烟台”号,是世界上首座以“烟台”命名的钻井平台,这也是一座第六代、适用于极地恶劣海域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是中集来福士在COSL系列、“蓝鲸”系列之外的又一系列产品。
作为我国首批七家进入工信部海工装备企业“白名单”之一的企业,中集来福士从1978年交付中国首座座底式钻井平台“胜利1号”起,截至目前,已累计交付80余座不同类型的海洋装备,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国际主流客户订单;已交付9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占我国80%、全球25%的市场份额。
在泰和新材采访,国家级媒体大咖们惊讶于科技创新带来的“奇迹”:
比如看起来平凡无奇的芳纶,做成防护材料,可有效防弹防切割,做成复合材料,又是动车、游艇等理想的结构材料……这种集优异的耐高温性、阻燃性、绝缘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纤维,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工业、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发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烟台氨纶,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率先从国外引进氨纶生产技术,全面自主攻克氨纶产业化技术难关,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而在相继攻克聚合分子量在线控制、纺丝凝固条件控制及牵伸比分配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后,泰和新材集团最终形成具有完整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间位芳纶产业化技术。2004年,一举完成年产500吨间位芳纶产业化项目建设,实现了间位芳纶的规模化生产,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少数几个芳纶生产国之列。
作为曾捧回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成果,间位芳纶的研发成功,在泰和新材集团创新发展之路上还具有里程碑意义。公司突破了此前仅以氨纶为主的单一产品结构,开始专注于产品结构的丰富与产业链条的延伸布局。眼下,泰和新材集团已发展起上至精细化工,中至芳纶纤维,下到芳纶纸及芳纶织物为主体的芳纶产品集群,形成国内唯一的最为完整的芳纶产业链条,拥有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三大产品板块为主导的十大产品体系。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泰和新材集团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基地。公司现有氨纶产能75000吨/年,居全球前五位;间位芳纶产能7000吨/年,居全球前二位,芳纶纸2200吨/年,居全球前二位,行业领军地位更加稳固。瞄准技术创新成为行业领跑者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正是深谙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烟台市制造业企业不断在技术创新上深耕,创造了多项行业“第一”“唯一”。
走进玲珑轮胎中亚试验场,多台汽车正在场地内进行轮胎测试。该试验场通过模拟轮胎各种使用环境,配备尖端试验检测设备,对轮胎性能进行全方位试验检测,提高产品技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据悉,该试验场填补了国内无室外轮胎试验场的空白,将大幅缩短轮胎产品研发周期,加快中国迈入世界一流轮胎制造国的进程。
不只是试验场,推动产品提档升级,玲珑轮胎在技术创新上也不断发力。目前,该企业已拥有山东玲珑技术中心、北京玲珑技术中心、北美玲珑技术中心、欧洲玲珑技术中心等技术研发基地。凭借各研发中心组合发力,玲珑产品屡获殊荣———自主研发的“低断面抗湿滑低噪声超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节油轮胎用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制备关键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迄今为止轮胎行业唯一的国家科学发明,填补了国内空白。截至目前,公司参与制定和修改了近8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承担了11项国家级创新课题,取得全球500多项专利。在新材料、新技术环保型轮胎研究上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蒲公英橡胶轮胎、石墨烯补强胎面轮胎、3D打印聚氨酯轮胎,引领行业变革。
在绿叶制药高新区产业园,采访团观看到了国家级创新药的生产全流程。从生测实验室到理化分析室;从微球研究车间到自动化立体仓库,高端、精细化的生产车间让采访团连连点赞。
从这里也足见绿叶制药对技术创新的重视。该公司80%左右的产品来自自主研发,每年新药研发投入达到了销售收入的8%-10%,在长效制剂和靶向制剂两个领域,绿叶走在了同行业前面。目前,绿叶制药正在加速推进中枢神经领域的战略布局,多个在研新药将陆续面向全球上市。其中注射用利培酮微球(LY03004)的新药申请已被美国FDA受理;注射用罗替戈汀缓释微球(LY03003)已分别在中国和美国进入III 期临床,并在日本开展I期临床试验;盐酸安舒法辛缓释片(LY03005)已在中国进入III 期临床,并在美国进入关键临床阶段;在研创新给药途径药物利斯的明多日贴剂已在德国完成针对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关键性试验,并达到预期终点。此外,绿叶制药多个在研产品正处于临床研究的不同阶段,绿叶制药的新药研发即将进入丰厚的收获期。蓄力人才与平台支撑发展潜力获点赞“公司由高学历、高素质科技人员组成的精英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当听到东方电子拥有这样一支年轻的科研队伍时,采访团都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颇为看好。
作为一家先后中标并完成北京奥运保电、上海世博保电、广州亚运保电等重大项目的企业,“中国保电专家”的名片已经让东方电子成为“智能电网”领域的佼佼者。
如此亮眼的发展背后,是东方电子将人才工程作为头号工程的强力支撑。目前,东方电子技术中心现有科技活动人员1206人,其中应用研究员16人,博士16人,硕士216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5人。不仅如此,东方电子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工作站建立以来,共有9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工作,公司每年对博士后的工作经费投入为每人20万到30万元。这些人才不仅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也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强劲动力。截至目前,该公司共拥有350多项知识产权,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33项,其中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8项。
同样将人才与科研平台建设摆在公司发展首位的,还有冰轮集团。
从一家只能修修补补的小型机械修配厂,发展成以低温冷冻、中央空调、环保制热、能源化工装备、精密铸件为主导产业的跨行业、跨国经营的大型集团化企业,冰轮集团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眼下,冰轮集团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在内的5个国家级、8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在安全、绿色、节能等方面持续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已掌握-271℃~200℃全温区冷热核心技术,是国内温度控制最广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揽下中国制冷学会仅有的两个科技进步特等奖,承担联合国三项制冷剂替代项目,引领了行业绿色制冷技术的发展;近10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72项省部级以上奖励;主持和参与制订48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授权专利143项。YMG记者刘洁
新闻推荐
市委讲师团在“学促”活动中,要提升境界、抬高站位,进一步明确责任、提升素质、抓好创新,宣传好万华精神,宣传好市委市政府的...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