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菜市场
周末在一个群里闲聊,烟台土著居民、大学老师王女士说她不知道红利市场在哪儿,大家都惊叹她不食人间烟火。
我常常在没有购买意向时,到小区的摊贩前,到文化路市场或三环市场逛逛,而红利市场,一般是有大宗采购的时候才去。
第一次去红利市场,是跟着邻居。一眼望不到头的市场,让我目瞪口呆,简直了,比我小时候去公社赶的山会还要大呀。我只是要买块姜而已,面对这个浩瀚的市场,有点茫茫然。邻居老练地拿起来一根胡萝卜,放鼻子底下闻闻。我也学着拿一根耸耸鼻子,刚想赞美,邻居挑剔地说:“这不是老辈儿的胡萝卜,走。”我懵懵懂懂地放下,歉意地对摊主笑笑,收下摊主一通白眼。
到了一处卖杂粮的地方,邻居眼里放光,冲向一包小米:“这个米好,新米!”摊主也不矜持:“大姐,你眼光真歹毒,这是今年刚下来的米……”邻居乘机问:“你看我一吆喝,马上来人了,我们多买点给你开张。”摊主精明得很:“俺早开张了。一天两袋子根本不够卖,5块钱一斤,秤给你高头儿就有了。”邻居撇撇嘴:“贵了。”拉我就走。
第一次去大场面,就有厉害的师父带我入市,实在幸运。然而后来的日子,不管在哪一处摊位前,我还是经常会忘记那些挑货的技巧。
我家在一处老小区,未封闭。有人觉得不安全,但也正得益于开放,经常有周边农民带着自己种的东西来摆摊,那浓浓弥漫的人间烟火气,可能是高档小区里很难见到的。
一个福山来的大叔,有一句经典开场白:“吃个好黄瓜吧你!你看看我这黄瓜……”大叔摊上售卖的农产品一年四季变换着,不变的是开场白的句式:“你吃个好桃了(子)吧!你看看我这桃了!”单曲循环,换个主题词就行了。他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好,我不确定,但他那份无以复加的自信,让我钦佩。
另有一个黄务大哥,初次相识在一个阴暗的傍晚,风雨欲来。见他着急回家,我包圆儿了他的玉米。以后,不管我清早见他还是傍晚路过,他永远是商量我:“你包圆儿这些?”似乎他总有需要处理的东西,就像为我量身定制的一样。
不久,彼时读初一的女儿神秘地告诉她爹:“我妈和一个卖苞米的好上了!每次包圆儿买一堆东西———买回来就放着,根本吃不动。”不久,那个大哥竟然再也不来了,不知道他们父女对人家做了什么。
要是以为我在菜市场只是走马观花,回家八卦一下,那就错了,我还可以见义勇为。
那日去市场,正是初秋小雨后,出门时将霁未霁,走几步,竟然风也飘飘,雨也潇潇。好在雨丝温柔,倒也别有情趣。突然,我眼见前方停着的一辆面包车旁,一位胖胖的老太倚着车,缓缓向前侧着身子倒了下去。
众所周知的原因,过往的人们自动闪出了一片空地儿。我冲过去,只来得及对旁边一位大姐说了一句:“您帮我做个证。”确定大姐点了点头,我才蹲下身问老太:“大姨,您是腿不好,还是心脏不好,或者头晕?”大姨瞪着无助的眼,不求助,不呼救,一任泥水在身下蔓延。她开口了:“你不用担心,我自己摔倒的———我昨天就头晕。”
不是动不得的病,我便把手伸进大姨腋下,去架她起身。大姨胖胖的身子,加之背贴车子,侧躺在地,我架了两次都无济于事。我商量给我作证的大姐:“您帮我?”大姐毫不犹豫,施以援手。大姨起来后,旁边摊位的老板递过来一个马扎,大姨稍作歇息,缓过神来,由衷地赞叹了一句:“还是咱们烟台好人多呀!”
围观的人长舒一口气。这一幕众生相,没有误解,没有狗血,“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然而,每每回忆,我都会被老太、被那位大姐、被那位递过来马扎的摊主感动着,同时,也为自己感动一把。
烟台好人多,大姨说得没有错。曾经在三环市场,有一家无人售菜摊。据说,摊主夫妇本来就是出了名的豁亮人,从不与顾客计较,有一阵儿,摊位上居然只有电子秤和一个装着钱的方便袋“当家”,摊主不见了。相邻摊位的说,老板娘病了,老板每天把菜送来,就去医院伺候老伴儿了。熟悉的顾客只管自己动手称菜,自己算账。
摊上摆的各种菜也不凌乱,并没有被翻拣得乱七八糟。袋子里的零钱乖乖地躺在那里,即使有50元的大钞,也安然无恙。每每路过,看着就心生温暖,为了这坦坦的信任,为了这不负信任的各各珍重。
行走在市场,漫步摊头前,这里的情景、气息、声音,比电视剧的波诡云谲更让我留恋。琐琐碎碎,每天重复,每天又绝不一样,所谓人间烟火,百味百态,生生不息。
网上有一种调侃:“要是抑郁了,就去逛逛菜市场吧。”说这话的,一定是过来人。
新闻推荐
“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鲜艳的红领巾系满理想,带领青少年放...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