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只有一间小教室、几个孩子,到创办学校让更多孩子接受专业康复训练 她为特殊儿童描绘七彩天空
从一间小教室、几个孩子,到创办康复学校,60多个孩子在校接受专业康复训练……张萍大学毕业至今,十多年来一直坚定走在特殊教育这条路上,历尽艰辛,无怨无悔。她是一名教师,但学生们很难写出她的名字;
她是一名校长,但办学十余载却入不敷出;
她是一位妈妈,却因整日忙碌无暇顾忌自己的孩子……
她叫张萍,是福山区的一名儿童康复教师。别人说她傻,她却说自己很幸福,因为在她看来,自己正在从事着人世间最美丽的工作。
2007年,张萍从鲁东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毕业。“为人师表桃李天下”是24岁时张萍为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但是她在实习时偶然接触到的一名智障儿童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方向。“当时我刚刚毕业,对于教育抱着特别美好的想象,但当我第一次见到智障儿童的时候,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为这些特殊孩子做些什么。”张萍说,患有特殊疾病的儿童表面上异于常人,甚至有时让人害怕,但他们的内心却无比纯净。抱着一颗“善意”的心,张萍开始了她的特殊教育之路。
一间小教室,几位特殊的孩子,虽然当时规模很小,甚至称不上是一所学校,但张萍却将自己全部的热情倾注到了他们身上。从最简单的训练做起,张萍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简单而又单调的训练,由于孩子们领悟能力有限,一些动作和环节她都要重复十几遍。一天下来,张萍经常是累得说不出话来。“当时由于刚刚接触特殊教育领域,开展教育活动还有些生疏,所以感觉格外的累。但在孩子面前我必须全情投入,绝不能有一丝松懈。”张萍面对孩子就像母亲一样,她的包容与体贴甚至令许多家长流了泪。
“其实一开始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特殊孩子,但没想到后来孩子越来越多,我一个人根本照看不过来。”为了让每一个前来康复的孩子得到系统治疗,2013年,张萍创立了七色光康复学校。而在当时,张萍并没有太多积蓄,成立康复学校让她在经济上承受着很大压力。“刚建立那会儿确实吃了很多苦,但最苦的时候也要挺过来。因为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在最黄金的康复年龄阶段被放弃,我的内心告诉我,应该有一个团队,有更大的力量去帮助这些孩子。”张萍说。
七色光康复学校最初在一处70多平方米的居民楼里,后来张萍感觉空间太小,影响了孩子们的恢复,于是他们又搬到了一个旧网吧里。而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萍依旧历历在目。“当时我们穷得叮当响,搬到网吧后根本没有钱置办新桌椅,所以我们只能将网吧老板留下的旧桌椅照单全收。”虽然条件艰苦,但呈现给孩子们的必须是充满色彩的温暖世界。为此,张萍和她的同事们买来五颜六色的花布,在大家的努力下,原先破败不堪的旧网吧变成了孩子们愉快成长的温暖之地。“教育是要用心的,特殊教育更是如此。当时的条件虽然非常艰苦,但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乐在其中。特别是看到一些孩子通过训练开始发生改变时,我们的幸福是溢于言表的。”如今,七色光康复学校在福山区清洋街道办事处和残联的协助下,有了更宽敞明亮的教学空间,张萍和她的50多个残障孩子非常兴奋。“现在,我们免费给孩子们康复,由政府付给我们学费。而孩子们呢,不仅可以免费上学,每年还能领到两千元的生活补贴。消息一传出来,家长们都沸腾了,高兴得直抹眼泪。”张萍说,“这些年,我们康复了许多孩子,挽救了许多家庭。有许多残疾孩子,经过两年到三年的康复,和正常孩子没有任何区别,能正常入托或上学。现在我们学校有六十多个孩子在接受康复训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能完全康复,全家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如今,更多优秀的特殊教育老师加入七色光,七色光康复学校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之下,越办越好。“七色光是绚丽的,是美好的,它应该属于每一个孩子。创办康复学校,我们吃了很多苦、受过很多累,但我们从未后悔过。因为,我们能感受到那些特殊孩子对我们的爱,而正是这种爱的力量让我们勇敢地继续走下去。”张萍说道。YMG记者钟嘉琳通讯员颜芙萱姜智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吕伟)为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日前,海岸路...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