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描绘最美故乡情 成忠臣中国人物画暨山水花鸟画展开幕

烟台日报 2019-04-15 09:29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钟嘉琳实习生谭誉华摄影报道)浮云游子意,最美故乡情。昨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收藏家协会、收藏家杂志社主办,烟台市文化馆协办的“作品会说话———成忠臣中国人物画暨山水花鸟画展”在烟台市文化馆展出。现场展出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成忠臣百余幅画作精品,折射出独特的人生哲学、生活情趣,表现出画家绘画创作过程中的理论思考和在传统绘画上的探索过程。作品会说话,真正的艺术靠作品来说话是成忠臣一贯坚持的信念。“在新时代的新风气下,作品会说话将迎来曙光,这是毫无疑问的。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新的风气将是艺术家靠作品说话。”成忠臣表示。展览现场,他的作品把一些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神话故事通过传统笔墨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把书法的线条融入绘画,形成苍劲古朴的画风,反映出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观看展览的朱女士表示:“这些画作给人古色古香的感觉,设色淡雅,清新明亮,既妙趣横生又有深度。我注意到许多作品都描绘的是古代人物、动物的形象,能够感受到画家丰富的想象力。”

“绘画作为第二自然,是画者的精神还乡路。作为我来讲,此时回乡办展包含了多重意义的还乡路。这次展览的作品会让家乡观众明白什么是装饰品,什么是艺术品,对喜欢收藏书画的人来讲,也验证出什么是俗眼,什么是真眼。”成忠臣告诉记者,“此次画展有幅我28岁时的作品,题款是‘不与小人物争名气,立志与古代圣贤争志气’,这是我从艺四十多年的为人从艺观。”出生在海阳的成忠臣,久居北京。对他来说,不管离开家乡多久,家乡都是心中时刻的牵挂。记者了解到,现场展出的作品,大都是成忠臣20多年前在烟台创作的作品,可以看出这位在画坛久负盛名的艺术家心怀桑梓,点墨弄彩,寄托追求。成忠臣从十四岁始学习书法,系统地学习过颜真卿、苏东坡、王铎、郑板桥字体,打下良好基础,后又探索毛泽东书法字体。由于书法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的线条融入绘画,形成苍劲古朴的画风。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加强师法自然和师我心的法则,努力反映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经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在对古人技法探索的风格上,找到了源本,在画面极为丰富的表现同时,又可看出潇洒用笔的神韵。

“忠臣的这批作品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他书写的毛主席的诗词很壮观,令人感动。忠臣是一位很勤奋、能干、执着的一位书画家,既有书法能力又有绘画能力是很难得的。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画,绘画的脉络都很清晰,一看就是从一些大师的笔下去学习进行绘画创作。”展览现场,原市文化局副局长陈兰英表示,“这批作品展现的是民国时期到解放后的人物风貌、山山水水,一下子又把我带回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说明忠臣的传统功力还是很深厚的,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次机会多多交流学习。”

华夏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军是成忠臣的“铁杆粉丝”,他对展出的作品赞不绝口:“置身在拥挤的城市,成老师能在喧嚣浮躁中守住自己那片狭小的天空,守望着他的静美,不断地尝试突破和创新,突破传统的创作方式、方法及语言,探索新方法,开拓新思路。展开宣纸有思路,提起画笔有思维,落笔下去有思想,收笔过后有思考,他抛弃古板与成见,不断突破自我。”

成忠臣从青年时代追求艺术时起就一直远离名利,不求闻达,不论艺途多么坎坷,从未使自己放弃对艺术的挚着追求,他以渊博的知识,在传统之路上深钻苦学造就着自己绘画之独有面貌,并以感情的深沉和形式显示了风格的成熟,使之作品骤然升华。几十年来,他一直牢记恩师叶浅予的教导“在艺术上自强不息,生活上知足常乐”,低调做人,老实学艺。他懂得,一个艺术家水平高低是作品说话一一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此次展览的作品会说话,是他对自己艺术成就的自信。

新闻推荐

烟台海港医院将建成10万平米医疗综合楼群,并创建国家级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 国企医院改革的“烟台模式”

本报讯(YMG记者高少帅)齐聚一堂,共商大计。4月13日,在烟台万达文华酒店举行的央企医院改革发展论坛,吸引了全国的卫生健康界...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