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村与福临夼村 芝罘村庄记忆

烟台晚报 2019-04-12 09:51 大字

□彭守业

芝罘区域内的大多数村庄过去属于福山县,只有梁家、福临夼、金沟寨及上车门、南车门五个村过去属于宁海州(民国初年改称牟平县)。其中,梁家、福临夼两村进出芝罘区多次:清末时,两村隶属宁海州连海乡仙人社,1942年隶属牟平县临烟区,1945年临烟区划归烟台市,改为烟台市第七区,1946年1月改称宁海区,1947年9月宁海区划归牟平县。1951年两村隶属牟平十五区庙后乡,后隶属陈家乡,1957年1月陈家乡划归烟台市,后并入初家公社。1965年5月初家公社划归牟平县,1977年4月又划归烟台市,1984年改为初家镇,1994年12月初家镇划归莱山区。2002年10月,两村划归芝罘区奇山办事处。两村最近一次划归芝罘区的原因据说是:为了促进烟台市东部开发,市政府拟迁往梁家村域内的大王山前。将市政府从芝罘区迁往莱山区需国务院批准,而省政府就可以批准变更村庄的隶属关系,所以将梁家、福临夼两村由莱山区划归芝罘区,使市政府驻地仍在芝罘区内。但过去了这么多年,市政府似乎取消了原来的搬迁计划。

元朝初年,梁氏三兄弟自“小云南”迁到大王山前定居,建梁家村,其后又有陈、刘、李、张四姓入居,这五姓是梁家村的坐地户和大姓,其他姓氏多是清末后逃荒来的。现在村里人口最多的是陈氏,其次是刘氏、梁氏。陈氏来自文登县莱山村(现属威海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刘氏多支,为主的一支来自奇山所城;而福临夼村历史则晚得多:清末时,所城里的几家富户购买了大王山前的大片山林,开荒栽植西洋水果。他们住在烟台市区,将土地包给“二地主”,“二地主”再雇佣流落在烟台街上的灾民们来此耕种。民国后移民逐步增多,形成村落,因位处梁家村西,故名梁家西夼。1922年,村西基督教堂中的传教士取洪福降临之吉意,将村名改为“福临夼”。土改前福临夼村是一种典型的佃农经济,很少人自己有土地,是芝罘区唯一的佃户村。福临夼村最早的定居者为孙氏,村民来自山东、江苏、黑龙江3省28县,男性姓氏有57个。

梁家、福临夼两村位于烟台市最高峰大王山前,域内有大王山、平顶山、三人石山、凤凰山等山脉。大王山,又作岱王山,东临大海,西北接黑夼山,南部毗邻凤凰山,南麓有著名的寺庙———竹林寺,称竹林山,山腰以上石峰突出,山顶略平。大王山山势高峻,因山上有巨石矗立,巍巍如大王,巨石上刻有“大王神石”四个大字,故名。山上有许多奇石,其中仙人桥、仙人床、红脸石、神仙洞、大王石、金蟾石、窗窝石、纱帽石八处景观被称为“大王山八大景”,这八大景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每个景点都有一段传说故事。山上还有“反长毛”时修的寨墙、国民党军队修的碉堡及部队雷达站。凤凰山位于大王山南,山体呈椭圆形,山顶略平,明朝时曾设烽火台于山上,故名烽火山,又因山形似凤凰展翅,称凤翅山,后演变为凤凰山。清末民初时,大王山一带森林覆盖率达95%,森林中有很多几人才能合抱的大柞树,这些柞树之间树枝相交,密密麻麻,有的青少年走路时索性到柞树上顺着大树枝走,从这棵树走到另一棵树上毫不费劲,且能在树上走很长一段距离。后来竹林寺的和尚雇人在山上烧柞炭,大柞树逐步不见了,但这一带植被仍很茂密。

两村所在的大南山一带不仅是烟台栽植西洋果树最早的区域之一,而且水果口感绝佳,其中最出名的是“香蕉苹果大阳梨”,即青香蕉苹果和阳梨,最有名的是阳梨,过去仅梁家村每年就出产50多万斤,多送到罐头厂做罐头,另外有数十万斤茄梨出口香港。在梁家村出产的水果中,尤以望家夼产的水果最有名,该夼有40多亩果园,以阳梨为主。60年代时,梁家村曾精选了两箱阳梨和香蕉苹果送给毛主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回信致谢。福临夼村出产的阳梨和青香蕉苹果也毫不逊色,该村的大樱桃也很有名,系清末时从朝鲜仁川引进,从1977年开始大规模引栽,不仅粮田全部栽上了大樱桃,一些低产果园也改栽大樱桃,2008年大樱桃面积近千亩。福临夼村的大樱桃不仅栽植早,而且口感好,在烟台市属上乘。1993年时经烟台市科协评比获金奖。同年,媒体到福临夼村拍摄了纪录片《北国春果第一枝》,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放。遗憾的是,由于房地产开发,现在梁家、福临夼二村已无水果生产了。

新闻推荐

助力芝罘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工商联打造非公党建工作亮点,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宫商廉)今年,区工商联将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集中优势资源,精准高效服务,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