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器官,传递人间大爱,清明节将至 特别的缅怀给特别的你

烟台日报 2019-04-01 09:29 大字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却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生命的价值。他们让盲人重拾光明,让心脏再一次跳动起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捐献器官,传递人间大爱。据市红十字会统计,截至目前,烟台市共实现器官捐献252例、角膜94例、遗体92例,挽救了600多名重病患者的生命,使近200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这些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遍布社会各行各业,有公务员、工人、教师、农民、学生等,他们以不凡的善举、用生命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宝贵贡献。清明节将至,让我们把特别的缅怀送给特别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们。公务员的最后一笔“党费”2018年8月15日,牟平区原科协主席张凯走完了他的人生路,按照其生前嘱托,家属帮他交上了最后一笔“党费”———捐献遗体和眼角膜。他将继续用他那双充满爱心的眼睛来关心这个世界,用他的遗体来助推医学事业快速发展,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升华,获得永生。今年的清明节要到了,张凯的爱人纪惠丽想起丈夫依旧是满眼泪花。2011年4月张凯患上了癌症,在与病魔顽强抗争了7年之后,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公务员,张凯开始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在他的坚持和说服下,2018年6月6日夫妻俩在牟平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他这个人心眼好,见谁有困难都伸手拉一把,去年8月5日,牟平红十字会过来送上1000元慰问金,他坚决让我把这钱作为他的最后一笔党费上交党组织,为党做最后一点贡献,想想他捐献的角膜还在看着这个世界,我很欣慰。”纪惠丽说。张凯捐献了遗体和角膜,遗体用于医学研究,角膜则帮助失明的患者重拾光明。“张凯确实令人钦佩,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唯物至上、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和伟大情怀。”牟平红十字会会长王鹏飞说。人民教师的“最后一堂课”段建珉老师走了,离开了她热爱的三尺讲台,离开了她亲爱的学生们。可段老师并没走远,她捐献了眼角膜,用另外一种方式,在某个角落,关注着她的家人和学生们。段老师用自己的大爱之举,为她的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2019年2月19日,段建珉实现了她捐献眼角膜的遗愿。这个从教24年、年仅48岁的牟平实验中学教师,给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看着段老师的遗像,丈夫钟海峰难掩悲痛,“她性子直,做事要强,家里家外都是把好手,她嗓门特亮,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材料,我和孩子都非常想念她。”钟海峰说。就是这么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也躲不过病魔的侵袭。2018年初,段建珉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可她在一直拖着,5月到医院一查,竟是胃癌晚期。病魔来势汹汹,段老师作出捐献角膜的决定,“我们的孩子读高二,她说以后不能看着孩子长大了,那就把眼角膜捐出去,用另一种方式看着孩子长大,看着她的学生越来越好,也能帮助有需要的人。”钟海峰说。一家五口共同的“心愿”眼前的这五本证书,来自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大家庭。55岁的李德亮,是牟平区龙泉镇西杭格庄一位普通的村民,2011年,他们全家做了一个“大决定”。李德亮的一双儿女,李德亮的妻子、父亲以及李德亮本人全部签署了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申请表,这也是烟台市第一例“全家总动员”。目前,五人中李德亮的老父亲已经实现捐献。牟平红十字会会长王鹏飞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签署申请表的情景:先是李德亮来红十字会签署的,后来他回家把自己的这个做法和家人一说,全家人都同意并愿意和他一样加入。“李德亮的老父亲当时82岁,我们去牟平区鑫慧敬老院找到老人,他签署完后,李德亮的妻子也签了名字,李德亮的两个孩子,当时在外地读书,是放假回来找我们签的,这一家人了不起,而且李德亮还是我们‘牟平好人’。”遗体器官、角膜捐献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他们的生命将会延续,他们的爱心将会永留人间。2000年,一名胃癌患者经过公证,去世后将其眼角膜捐献给开发区医院,成为烟台市首例角膜捐献者。目前,烟台市共实现器官捐献252例、角膜94例、遗体92例,挽救了600多名重病患者的生命,使近200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清明节前夕,我们将举行‘生命如花,大爱永生’的特别缅怀,设立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纪念林来缅怀捐献者,同时还将设立关爱基金。”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岳新说。

YMG记者衣文萍通讯员刘月明杨高翔

新闻推荐

烟台刘宗俊: 无偿献血200次17年践行初心

本报讯(YMG记者李俊玲通讯员刘申辉)2019年3月24日,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平凡的周末,而对于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刘...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