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杯”中学华语辩论锦标赛山东分站赛 烟台一中辩论队夺冠 社团生活,因材施教,培养“学业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双高人才
YMG记者栾静通讯员高杰摄影报道2019年2月14日-18日,“纵横杯”中学华语辩论锦标赛山东分站赛,在烟台二中举行。来自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的24支代表队,140多名优秀辩手,相聚一堂,在言语激战中,感受思辨的力量,思考改变社会的可能。
烟台一中辩论队,由蔡婷婷、孙娅黎、王海强3位老师担任指导教师,由王相宇、周宣妤、孟浩宇、李梦娇、迟淞元、王腾、侯沛琪等7名学长、学姐们组成强大专家团队,由鲁方宇、孙雪雯、王镨迎、柴佳仪、宋泓澄5名同学组成烟台一中一队,由于子涵、岳一鸣、葛鹏程、滕贞颖、于欣、孔娅芯6名同学组成烟台一中二队参与比赛。
同学们凭借三寸之舌,经过小组赛、复赛、半/决赛4轮唇枪舌剑PK,烟台一中辩论队扬起“明辩之风”,最终以强大实力,战胜对手问鼎冠军,鲁方宇同学获得“全程最佳辩手”。
初生牛犊,舌战群雄,挺进复赛
在小组赛中,一队5名同学与日照实验中学、淄博实验中学的同学们;二队6名同学与日照一中、淄博七中的同学们,围绕“信息技术社会,是否仍需读书破万卷”这一辩题展开激烈交锋,两队同学均以出色表现,战胜对手会师复赛,复赛中一队同学以优异表现战胜二队挺进半决赛,二队同学获得殿军。
作为烟台一中辩论队的优秀队员,周宣妤已于2018年毕业,此次是受邀与其他6名学长、学姐们组成强大专家团队,与学弟学妹们一起鏖战群雄。在采访中她对记者说:“这次比赛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信息技术社会,读书仍需/不需破万卷’和\‘人更应该向前看/向回看’这两个辩题。准备第一个辩题的时候,学弟学妹们大都是高一,对于辩论场上的许多技巧、心态处理都比较陌生,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于辩论的热情。因为是小组循环赛,所以要准备正反两个持方,这需要自己不停地说服自己,这对他们来说难度是巨大的。”“在一次次的讨论、模拟过程中,我们明白了辩题的价值与意义。\‘信息技术社会,是否仍需读书破万卷’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而这个辩题教给我们的是在新的时代,要辨证地看待问题,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变化,明确读书的意义,学会如何学习。”“在这个辩题的准备与比赛中,我看到了参赛同学一遍又一遍推翻重来的一辩稿,他们开始时因紧张而颤抖的声线逐渐平稳,效率逐渐提高的质询攻击,逐渐防守严密的申论;我看到专家团队场下旁听时的百倍紧张,更看到老师们的辛苦与煎熬。”
结果不负众望,两队同学均表现了绝佳实力,战胜对手挺进复赛。
通宵备战,赢在决赛,问鼎冠军
半决赛中,一中同学们围绕“中学应不应该实施能力分班”这一辩题,与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展开论辩,同学们以出色的发挥战胜对手,与天津南开中学的同学们会战总决赛。
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大家全力以赴通宵备战,围绕“人更应该向前看/向回看”这一辩题,思考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寻找本真,如何把握当下,如何面对未来进行深入探讨。赛场上同学们凭借精彩的表现,强大的思维逻辑、默契的配合、坚定的价值输出,最终战胜对手问鼎冠军,鲁方宇同学获得“全程最佳辩手”。
周宣妤对记者说:面对决赛这个前期并没有投入很多准备的辩题,面对强大的对手天津南开中学,队员们没有退缩,选择全力以赴。辩题的讨论一度陷入困顿,23点时我们尝试通过模赛找寻灵感,因为蔡婷婷老师的一句话我们去看了一期奇葩说,在凌晨2点时,一下子灵感迸发有了逻辑,开始了一辩稿的输出。凌晨4点,婷婷老师灵感乍现为我们找到了辩题的价值在于“认识自己,走好当下路”。凌晨5点,我们与队员们一起明逻辑、做攻防,分战场、论价值,决赛在次日上午9点准时开始。队友们忘记彻夜疲惫,凭借大家共同的智慧,顶住巨大压力,以出色的表现,最终以7:2的优异成绩战胜对手,问鼎冠军!
社团生活:对现在和将来的“我们”意义非凡
烟台一中辩论队成立于2010年2月,此次的辉煌战绩也是给一中每一位明辨人最好的礼物。十年磨一剑,一路走来,同学们辨的是事理,明的是真情。
采访中,辩论队的同学告诉记者:“一中辩论队只是一中教育的一个缩影,在一中,学生们的生活不止有学习,还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更有和正课一样的德育课程。一中鼓励我们参加实践活动,并积极通过社团发展兴趣爱好,使我们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明晰地感受到了老师的带动与温暖;也使我们见识了更多优秀的同龄人,学习到了许多与考试不直接相关、但与人生直接相关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它或许是辩证的思维,或许是包容的态度,或许是那些悄悄改变着我们,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这一切都对现在和将来的我们意义非凡。一中的意义,对很多一中人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学校,就像我们说明辨那样,“一入明辨,永不毕业”。
烟台一中秉承“公诚勤毅”的校训,落实“科学素养、人文情怀、扬长发展、社会责任”的育人目标,致力于给同学们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学业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双高人才。
学校根据实际,整合资源,把学校的学生社团建设与课程改革、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学校选修课等紧密结合,建立了7大类、14个学科,囊括了中国古代小说欣赏、演讲与写作、辩论技巧、动漫、摄影等60多门选修课程,共成立34个学生社团组织。
每周五下午的正课时间,高一每一名同学都能参与到自己的社团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找寻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塑造最好的自己。
每个社团配有指导教师、授课教师,教师利用本专业知识,整合各种资源,精心备课。多年来,社团活动明确凸显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同学们积极、有选择性地、有效地参加社团活动,在活动中提升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锻炼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协调能力,最终成长为烟台一中“学业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双高型人才”。
立德树人,扬长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西班牙时间2019年1月29日,第35届Elite Model Look全球精英模特总决赛冠军揭晓!烟台一中高二学生郑文迪摘得第35届模特大赛总冠军,成为“世界精英模特大赛”的首个中国冠军!17岁的郑文迪多才多艺,初、高中均就读于烟台一中,自小学习钢琴和舞蹈,先后学过拉丁舞、民族舞、芭蕾舞,还曾与钢琴家郎朗同台献艺。从初中到高中,郑文迪不仅学习好,而且还是学校的文艺骨干。每年的校园艺术节上,都有她的精彩表演。
记者曾经采访报道过的烟台一中2013届优秀毕业生孙传鹏,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录取,该班全国仅招30名学生,在全省只录1人。高一起,他就参加数学、物理的奥赛社团,2012年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物理一等奖、数学一等奖双得主,2013年清华大学保送生山东省第一名。说起学校的课程,孙传鹏说:“很喜欢烟台一中设立的修身课,由李崇贤老师主讲,不仅教给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还有立志、尊重、发现、感恩……我想,这是我在一中的教育中,学到的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知识、能力’,它将引导我的一生。”
孙传鹏也非常喜欢烟台一中的科技创新社团,在那里,有很多同学搞创新实验,并小有成就,学校每年参加的全省、全国科技创新大赛,都会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同学们的热情与兴趣得到激发,再加上专业老师的辅导,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帮助同学们早日实现梦想。
烟台一中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社团、艺术节等活动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极强的表现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烟台一中素质教育改革的成功体现。
社团担当,因材施教,践行教育观
校园里举行的演讲、书画、文艺演出以及各类体育竞赛等活动是由“社团”担当,他们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如“浪花”文学社每年组织参加的各种级别的作文大赛,一中学子们总是名列前茅;“海之声”合唱团走向世界,每年赴维也纳参加世界和平演唱节、“海之韵”舞蹈团、“海蓝”美术社也是每年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才艺主角”等。
社团与社团之间存在竞争,同一个社团的成员之间为了争金夺银进行激烈角逐。竞争使校园文化精品涌现,也让优秀同学脱颖而出。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又培养了学生竞争能力,激励学生奋发成才。
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一中正是根据这样的教育理念,在“科学素养、人文情怀、扬长发展、社会责任”的育人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双高”人才培养目标。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严格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实行德育课程一体化,着力培养有学习能力,身心和谐,知行统一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科奥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各类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研究意识,鼓励学生的质疑思想和批判性思维。老师要挖掘、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将孔夫子的“因材施教”进行到底。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王鸿云通讯员柳静周文斌摄影报道)“公主抱”是一个自带浪漫气息的词语,似乎它的背后总伴着温暖与...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