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相声的对联说起
■联韵沁芳
文联万家艺润芝罘
春节期间,春晚相声《妙言趣语》引发了热议。相声中有一个细节,相声演员引导人们朗读了三遍“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由于这一提法不符合对联的基本规则,引发了广大联友的议论与一批热爱楹联的青少年的疑惑。本期,我们将就此简单谈谈对联的平仄安排问题。
《联律通则》第一章第四条规定:“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第五条规定:“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
根据声律节奏“二字而节”,并安排好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交替,这指的主要是律句。为什么可以“二字而节”,并且要让节奏点上的字在句中平仄交替?笔者以为,有以下理由。
一、受律诗的影响。“二字而节”,是在联句是一个律诗句的前提下而言的。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初唐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分为四联八句,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内部讲究对仗、平仄。对联是在律诗成熟之后才出现的一种文体,自然受到律诗格律的影响。当联句是一个五言或七言律句时,一般都会“二字而节”,处于偶数位次的字(第二、四、六字)为节奏点,需要平仄交替。如杜甫《登高》中的第二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如郑燮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平平/仄仄/平平/仄领异/标新/二月/花。仄仄/平平/仄仄/平二、按节奏平仄交替,实际上是自然规律。笔者以为,无论是自然世界还是人类世界,均有起伏之规律。如海潮之涨落、山峦之起伏、四季晨昏之更替;如乐曲唯有声调变化,方可体现其美;图画唯有色彩浓淡搭配,方可和谐;如学习、工作,均需劳逸结合,往往成败相间、悲喜参半,如此方令人珍惜。叶嘉莹先生说过,平仄,其实并非规定,而是自然规律。
对联亦如此。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需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显得不单调。汉语基本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于是,以两个音节为单位,形成平仄交错,就构成了律句的基本句型。如此读来,音调和谐,富有变化之美。
对联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骈文、诗词曲等格律文学的成分,经过实践,人们总结出了规律。七言律句的基本句式有四种,从对联角度看,可形成两种基本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当然,一般来说,节奏点上的字(即偶数位次的字)的平仄非常重要,奇数位次的字,在不违背对联规则的前提下,可不论平仄。
而五言律句的基本格式,取上述七言律句的后五字即可。
当然,古联中,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以上所言,只是一般规律。其他领域的工作者不懂基本格律,春晚节目也没有注意把关,这恰恰说明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学形式,对联的基本规范需要普及。我们也经常收到一些不合对联基本规范的稿件,在此撰文与各位读者交流,望以后我们能够重视规范,写出更好的作品。
我们相信,优秀传统文化的春天正在到来。本期继续征联:欲醒千树桃花,春随锦鲤破冰出;征下联。请注意,“醒”古音可平可仄,此处用的是平声;“出”是古入声字,在此为仄声。稿件请寄到zfqyljxh@126.com,截止日期:3月3日。欢迎赐稿!
芝罘区楹联家协会供稿
新闻推荐
依靠创新驱动,全方位强化产品竞争优势 威思顿引领国内智能计量领域
本报讯(YMG记者郭超通讯员纪海燕摄影报道)很多人收到过供电公司发来的电费预警短信,提醒人们该交电费了,但他们也许并...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