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家族往事(二)

华西都市报 2019-02-27 03:08 大字

邓世昌原配夫人何氏。照片现存邓世昌女儿的曾孙叶伟力处。

致远舰主要军官合影,中立者为邓世昌和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

邓世昌外孙叶裕芳。他在生前的家信中,保留诸多家族往事的细节。

更多甲午遗事,扫码上封面新闻看精彩短视频。

邓世昌和邓母郭氏去世后,清廷屡降殊荣。但对于邓家来说,外面的热闹难抵家中的凄凉。“太公殉国后,他的夫人我们叫太婆,拿着一个小油灯,楼上楼下地走,呼唤叫我太公的名字。”家里传下来这段往事细节,让邓世昌的嫡传曾孙女邓立英一直难以忘怀。

在寻找邓世昌家族往事的过程中,我们还找到了邓世昌二女儿邓秀婵的后人——邓世昌的玄外孙叶伟力。可以说,邓世昌以及邓家往事就隐藏在这些后裔的家传之中。壹 拿着小油灯 呼喊邓世昌的名字

虽然在邓世昌和邓母郭氏去世后,清廷屡降殊荣。但失去了主心骨,邓家也开始离散。

邓世昌的父亲、祖父都在甲午战争10年前的中法战争期间去世,军情紧急邓世昌没能回家奔丧,此后多年“尝手谕不孝等,以忠孝未克兼全为憾”。

“不孝等”,指的是邓世昌的子女。这句话出自邓世昌殉国后,以三个儿子名义发布的《哀启》,但这句话被讹传很广,被说成是“邓世昌经常手写不孝两个字”。

邓世昌殉国后,家中除了老母亲郭氏,还有一妻一妾、两子以及一位遗腹子。

“太公殉国后,他的夫人我们叫太婆,拿着一个小油灯,楼上楼下地走。那个时候我们在虹口住的地方挺大的,她就在家里到处走啊,呼唤叫我太公的名字,家里的情景也比较凄凉。”家里传下来这段往事细节,让邓立英一直难以忘怀。

原配夫人妻子何氏,当时她还请人画了邓世昌肖像,早晚香烛供奉。

邓世昌的玄外孙叶伟力,为我们提供了数封他祖父叶裕芳生前所写的家信。叶裕芳的母亲是邓世昌的二女儿邓秀婵。这些家信跨度几十年,叶裕芳在信中将自己听到、看到的往事一件件记录下来,他的用意就是希望后人能够记住这些事情。

从这些信中可以拼合起邓世昌家族往事的大致轮廓,其中很多与以往的所知有很大不同。据叶裕芳在1982年的一封家信中写道:关于邓公生平事略,我方面都是外祖母说给我听的,叶家邓家以前都住上海,我与外祖母常常见面,她逝世时七十三岁,那时我是二十一二岁的青年。

叶裕芳口中的外祖母就是邓世昌的原配何氏。何氏1922年在上海去世,生于1901年的叶裕芳有着足够的时间和外祖母交流。在另外一封信中,叶裕芳还提到,甲午战前“邓公初寓烟台,及殉国后不久,全家迁去上海,与我叶家只有一街之远,因此我常与外祖母相见,彼此谈及家事。”

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叶家保存了诸多邓家的往事记忆。贰 长子邓浩洪 承袭了海军职务

邓世昌有一妻一妾,育有三子五女。在1982年的一封家信中,叶裕芳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邓世昌)妻何氏,生子一人名浩洪,又名展鹏,生女五人,我母是次女名秀婵;邓公之妾生子二人,名浩祥、浩乾。”

邓世昌去世时,长子邓浩洪20岁。邓母郭氏去世时,《申报》报道中提到的一句,郭氏“文孙字赞朋者”,“赞朋”应该就是由“展鹏”的字音写作而来。邓浩洪的经历在邓家流传很少。叶裕芳的信中提到“邓公壮烈牺牲后,清朝光绪皇帝召展鹏大舅父进京朝见,但未给一官半职,后曾委为‘海军慰劳员’耳。”

对于此次召见,未见史料记载。不过根据民国元年池仲祐所编《海军实纪》记载,邓浩洪确实承袭了海军职务,“投效广东水师提标”,这个职位在当时更多是一种象征性意义,用以褒奖英烈后裔。

据广东黄埔水师鱼雷学堂第十二届毕业生陈弘毅遗稿《北洋海军参加光复及护法之役的一些史实》中回忆,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黄钟英为海军总长……政府成立之日,曾派故海军提督邓世昌之子来舰慰劳,称为光复海军第一功。”此前曾有人认为此人为邓世昌三子邓浩乾。现在从叶裕芳的信来看,应该是邓浩洪。

邓浩洪最终并未在海军常任。邓浩洪的孙女邓立英说,在民国初年,爷爷就开始自己经营茶庄,自谋生计,“天津、上海的两头跑”。

另根据邓家家传,辛亥革命后,邓浩洪曾多次为国民革命军捐款捐物。

1947年,邓浩洪在上海去世,终年73岁。

叁 次子邓浩祥 上海交大毕业后逝世

邓世昌次子邓浩祥,因为去世较早,留下的信息更加稀少。

据邓立英说,邓浩祥早逝,但具体时间不明。甚至有说法称,邓浩祥是在幼年时去世。

在邓母郭氏去世后,《申报》的数篇报道中均未提到“浩祥”。

叶裕芳的信中则称:“浩祥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不久便逝世。”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1年曾短暂定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

在邓浩祥短暂的人生中,这是外甥叶裕芳给他留下的最详细的记载。肆 三子邓浩乾 处境困难以父之名求职

三子邓浩乾是邓世昌妾氏的遗腹子,邓家的说法,他是在邓世昌殉国的第二年(1895年)出生。

邓浩乾的养女邓孝思2014年9月接受无锡媒体采访时说:“我的父亲邓浩乾是遗腹子,爷爷邓世昌殉国的时候他才刚满百天。”这句话有矛盾之处,从上下文推测,邓孝思的意思应该是在邓世昌牺牲的百天后,邓浩乾才出生。

邓世昌是1894年9月17日殉难,三个月后大约就是1894年的12月底。

另据杨志本主编《中华民国海军史料》一书中收录的1920年7月海军部职员录中,邓浩乾的出生日期也被标注为“1894年”。根据《哀荣录》里邓家发出的《哀启》,最后署名“棘人邓浩洪、浩祥、浩乾”来看,邓世昌生前已经为三子起好名字。当年邓世昌去世后,妾氏带着邓浩祥和邓浩乾去了哪里,邓立英说:“那就完全不知道了”。

现存关于邓浩乾的记录几乎全部与海军有关。《中华民国海军史料》一书中收录的海军部职员录中,1920年7月、1922年3月邓浩乾登记的职位是编译科科员,别号“健明”。

他在海军部任职也和哥哥当年一样,都是一种象征性意义,是国家对勋裔的照顾。在1935年第77期的《海军公报》上,可以看到邓浩乾的一封“呈函”:

“原具呈人邓浩乾:二十四年(1935年)十月十九日呈一件,为先父世昌于甲午之役在大东沟抗敌殉难,请念忝列难裔处境困难,准予录用由。”

后面是时任海军部部长陈绍宽的批示:“呈悉。仰即先行来部接洽”,时间为1935年10月31日。

从这封信来看,他当时的处境并不好,甚至需要借邓世昌为理由进行求职或者续职。同页海军公报上,还有一个叫魏予钦的呈文:“为充长风巡艇司书数年,现艇经废弃,家贫,恳乞准予录用由。”但却因“现无缺额”而无法录用。在1936年9月的海军部职员录中,邓浩乾的职位变为铨叙科科员,此事已经实行军衔制,邓的军阶为“上尉”。铨叙科主要负责人事工作。

但此后在1943年3月和1947年5月两批海军部职员录中,均不见邓浩乾的名字。遗腹子邓浩乾 落脚无锡直至终老

关于邓浩乾的资料同样有限,邓家其他人对邓浩乾的情况同样不甚了解,不过我们在无锡找到了一些历史片段。

邓浩乾,只有一名养女叫邓孝思,他晚年退居无锡也与她有关。

2016年,我们曾到无锡找到邓孝思的外孙女,她为我们提供了一份2003年无锡当地媒体的采访资料,当时邓孝思已经77岁了。这份资料有着丰富的细节,整理如下:

听奶奶说,父亲是在北京出生的,父亲是遗腹子,当时爷爷刚刚为国捐躯。我生在北京,父亲邓浩乾毕业于设在上海的江南大学,在海军做文员。母亲梁竹青毕业于南开大学。抗战以前,我随父亲一同到了南京,后又去了重庆。抗战以后,又随父亲回到南京,在北京(记者注:从后文看,应该是南京)读完了高中。高中毕业后,我听说交通部设在镇江的一个电信学校招话务员,就去报考,一下被录取了。1947年,我被分配到无锡邮电局工作。我在无锡生活了56年。刚到无锡时,只有20出头,丈夫也在无锡邮电局工作,我们就在无锡安家,育有二子一女。

邓孝思说,父亲先在海军做文员,后又到“侨民事务所”任职,当事务所要从南京迁往厦门,父亲割舍不下女儿,就谢绝了邀请,携夫人一起到了无锡,和女儿一起生活,一直到去世。

从邓孝思的回忆看,邓世昌去世后,妾室带着遗腹子邓浩乾去了北京。长大后邓浩乾到上海读书,毕业后在国民政府海军部工作,最后随女儿落脚无锡。

但这份回忆还有不少讹误有待考证。

比如“上海的江南大学”。现在能查到的信息是,江南大学是1947年10月由中国民族实业家荣德生先生在无锡创办。曾在该校任教的钱穆,在《师友杂忆》一书中有过回忆。从时间和地点上看,邓浩乾学校应另有他指。

比如“侨民事务所”,当时国民政府负责侨务工作机构叫“侨务委员会”,从1933年开始在重要口岸和省市分设侨务处、局。抗战爆发后,侨委会从南京迁往汉口,旋迁重庆。厦门侨务局是在1934年12月成立,抗战时迁往晋江。

结合史料分析,邓浩乾应该先在海军部工作,抗战前调入侨委会,后分配到厦门侨务局,但并未就职。

邓孝思回忆:邓世昌牺牲后,其子老大去了上海,老二留在老家广东番禺,老三去日本留学,老四邓浩乾在海军工作,还有一个女儿在上海。

这明显与史实不符,《哀启》里已经明确只有三子。但这些已经无法再向邓孝思求证了。

邓浩乾一直生活到1969年去世,享年74岁。邓孝思在甲午海战120周年后的第三个月,即2014年11月21日在无锡离世,享年88岁。

当时山东威海甲午战争博物院举行有关甲午战争120周年的相关纪念活动,邓孝思说:“如今我年岁也大了,行动不便,不然的话,我真的想回去看看,去威海看看。”

邓立英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曾和姑姑邓孝思通过信,但后来断了联系。

封面新闻记者王国平

新闻推荐

全国经济普查持续到4月底 已完成5000余户企事业单位和800余户抽样个体户数据采集

本报讯(YMG记者徐睿通讯员张炜)“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是多少?”“年末从业人员有多少人?”“全年有没有购置大的固定资产...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