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汽笛声

烟台晚报 2019-02-20 09:44 大字

杜春鹗

那天在微信群问起牟平“建大”,老同学告诉我,这个工厂早就不存在了,厂址已变成住宅楼和马路了。我听后感到很可惜,当年“建大”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建大”全称叫牟平县建大机械厂,主要生产农用机械,位于牟平城西三四里地,距我们村非常近,是上世纪50年代牟平城里较大的国有企业,曾为牟平农业发展做过大贡献。农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工具,其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建国初期,家乡农具非常落后和匮乏,“建大”工厂的出现,填补了这一工业空白,所以很受当地欢迎。“建大”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脱粒机,广泛应用于玉米、黄豆、谷子、小麦等农作物脱粒作业,由于质量过硬,在当时名噪一时,成为村村队队必备的农用机械。只是那时农村没电,需要锅驮机带动。我在生产队场院多次参加过脱粒机劳动,工作效率高,深感脱粒机是农民的好帮手。后来听说“建大”又转产22马力柴油发动机,一时成为抢手货,为当地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1956年我在牟平武宁完小念书,那年秋天,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建大”。厂房建在一个大院子里,普普通通的几间平房就是生产车间。我们在现场看到,马达轰鸣,机床飞转,工人正在加工制造各种农机具,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工厂一位师傅向我们介绍生产情况。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乡下孩子,没见过工厂,更未见过车床、钻床、铣床这些先进的机器设备,参观“建大”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晴不够使,处处都新鲜,同学们问了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记得我的问题是这里能否制造拖拉机?得到的回答:不能。不过那位师傅笑着说:等你们将来参加工作时,肯定能!从此我有了一个梦想,盼望长大了,有一天能成为“建大”的一员。

工厂每天那悠长豪放、响彻四方的汽笛,成为周围十里八乡最熟悉的声音。每天上午8点,中午12点,下午5点,工厂准时鸣响汽笛,不但指挥“建大”职工的作息,同样也指挥着乡村的劳作。日久天长,那声声汽笛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我每次听到感到又悦耳又动听。那时农村没有小广播,更没有手表和收音机,家庭条件好些的,有一架老式座钟。“建大”的汽笛声被当作标准时间。每当响起汽笛,正在街上拉呱的婶子大娘,会一溜小跑地回家,忙着校对自家的钟。工厂每天三遍汽笛,农民最看重中午的。因为这时社员正在山上干活,汽笛响过,意味着收工,回家吃饭。一次工厂汽笛因故没响,社员们只能手搭凉棚看日头,直到晌歪了才回家。

前几天看央视节目《记住乡愁》,我感慨万端。如有人问我的乡愁具体是什么,我的回答:是那一声声萦绕心头的“建大”汽笛!

新闻推荐

莱山区法院执结标的额2.6亿元

2108年全年受理案件5913件,结案5273件,同比分别上升23.4%和21.64%;全年共执结各类案件1589件,让“老赖”无处可赖,标的到位...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