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芝罘繁华地

烟台晚报 2019-02-11 09:43 大字

潘云强

“我与芝罘”征文

在老芝罘人眼里,“烟台市”的范畴指的是东炮台以西,通伸塂以东,南山以北的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狭窄地界。金沟寨和新桥以外,都是乡下,至多称作郊区。中学毕业,我参军去了外地,因此,在我青少年时代的记忆中,当时的烟台(即芝罘)百货商店,数量很少。大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及解放路一带,星星点点散布着几个烟台市百货公司下属的门市部,门市部都不大,多是一个个长方形的大屋子,进得屋里,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个个狭长的木头打的柜台,柜台顶上是玻璃面,有的玻璃由于长期使用,碎了也不舍得换,用医用胶布粘贴着,柜台被简陋地分为几格,格子里摆放着商品,针头线脑、香烟火柴、各种文具用品日用百货。屋内墙边是一溜更大的木柜,上下也分几层,做工比较粗糙,上边放着一卷一卷的布匹、文体用品、锅碗瓢盆等体积更大的商品。售货员就站在柜台前。在柜台外边的空地上,还放着一些大小不一的铁桶,其中有的盛的是煤油,有的是食用花生油、豆油等。如果有顾客要买外边的商品,售货员需打开柜台前的木头隔断,走出来为顾客称量。

由于门市部空间较小,各种商品摆放在一起,特别是大多数商品没有包装,如鸡蛋糕、核桃酥,都散装在玻璃瓶和其他器皿里,而大粒的海盐、红白面糖、散装的白酒果酒,也一概是裸露在外边,再加上食品和商品大多混放在一起,空气中总有一种怪怪的味道,叫人说不清道不明。母亲经常出入这些门市部,购买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那时买糕点糖果,并不像现在用塑料袋,包装的物件大部分是纸。而我们的衣服,都是用布票在门市里扯布,到街上的裁缝铺做的。学生时代的我,是不屑于看这些东西的,我最愿浏览的是文具,特别是钢笔,对我最有诱惑力,那时我经常看着柜台里摆放的上海生产的英雄、派克等名牌金笔,心中暗想,我要是有这么一管笔多好呀。但价格太贵,只是过过眼瘾而己。我记得中学用的最好的一管笔,是央求妈妈在解放路门市部购买的英雄牌铱金笔,中学毕业时,笔尖已经磨得秃了,歪了,至今我也不舍得丢。

上世纪70年代末,塑料制品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市面刚流行起来一种塑料鞋,我爱人非常喜欢。我从部队回烟台探亲,跑遍整个芝罘区的商店,终于在西南河的百货公司第五门市部,帮爱人买到一双号码合适的,那是一双黑色呈凤尾纹的塑料鞋,很时髦,爱人穿起来简直是爱不释脚了。一次夏天下大雨,西南河路面大水成河,她下夜班穿过西南河时,被及膝的大水冲走了一只脚上的塑料鞋,爱人还没稀罕够,心疼不已,鞋是上海某厂生产的,于是她按照鞋盒上面留的电话号码,给上海厂方的销售科打了一个电话,说明原委,厂方很是同情,即刻给她寄来一只同样的鞋,爱人也把钱夹在信封里,寄给了这个负责任而又急顾客所急的上海厂家。

对比这些小门市,当时的位于烟台市福建会馆旁边的新世界商厦,则无疑是繁华得多。这是座四四方方的水泥建筑的楼房,建筑中间类似一个天井,四周遭的屋子,则是商场,这里比那些小门市,显然要气派很多,柜台大多是做工精致的玻璃柜台,商品的摆放也是规矩得多,楼下是日用商品,像柴米油盐茶、罐头食品都在一楼,自行车、大盘的绳索等大宗商品,没有电梯,也不方便搬送,大部分也安排在楼下,或整齐码放在中间天井的院子里,楼上分门别类的是布匹、衣服、鞋帽及文体用品,这儿的商品,可以说包罗万象,琳琅满目,由于同一种商品的生产厂家较多,所谓货比三家,因此价格上可为顾容提供更多选择的余地。我是比较喜欢新世界的,在我眼里,这儿是烟台的商业“巨无霸”,每到星期天,商店里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十分热闹,老丹桂戏院,以及后来的胜利剧场,都集中在这儿。这里也可以说是当时烟台的文化中心,如果是节假日,这儿还有拉洋片的、玩戏耍把式的,以及卖糖球、爆苞米花的,又是另外一番天地。另外一个热闹的地方是北大街,那儿不光有当时烟台地标性建筑大庙,更有一个砖木结构的老烟台百货公司,楼上楼下全是木头地板,这儿货也比较齐全,只是体量比新世界略小一些,从百货公司步行向东不远处,在北大街东头路北,是一家当时烟台颇有名气的瑞蚨祥布店,这个布店集全国各地布料及丝绸之大汇,无论你需要什么花色的、什么料子的布,到这儿总能买到,运气好的话,还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处理布头。

这些商店,现在来看虽然简陋,但确实方便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后来,这些商店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历史,或许只是在烟台商业史上,留下了它们曾经的繁华与位置。而南大街上,耸立起了一幢崭新的大楼———烟台市百货大楼,这座很有现代气息的商业大楼的建成,昭示着烟台的商业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烟台商业迎来了真正的春天,一夜之间,振华商厦、华联商厦、良友商厦,三足鼎立。宽敞的购物大厅,配上明亮的橱窗,再加上首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用以代步的自动扶梯,无论在心理上视觉上,都给烟台人带来一种巨大冲击,三大商厦成了烟台商业新的名片,这儿不仅购物环境舒适优雅,而且商品种类更多,品种更全,不但花色新颖,而且质量上乘。每到节假及休息日,三大商厦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在此期间,像银座等各大百货商场,也纷纷抢登烟台市场。

随着烟台的商业业态呈多样化发展,除了这些大的商业大厦,一些私人开办的小的服装店、土特日杂品店、五交化商店,也如雨后春笋,成立起来,当时的韩国城,南大街购物城,就是由一家家私人小店构成的,在进货渠道和销售方式上,私人小店比大商场更具灵活性,也是大商厦从进货渠道到销售方式的完善和补充。这些购物城,都是由政府或企业提供场地,由一家家私人小企业创办的,我家离韩国城很近,晚上没事,一家三口就会进去走一趟,在里边也淘了不少衣服,当时的人们是比较哈韩的,很多少男少女甚至以穿韩国衣服为荣,一些爱美的女士,对日韩化妆品格外垂青,虽然价格不菲,仍趋之若鹜。当然,这里边最值得一提的是烟台三站,正是利用三站是烟台乃至胶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的地位,开始了它的筹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烟台三站小商品批发市场已经发展成为胶东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入驻的批发户达全部商户的百分之四十,每到年节,三站每天人流如织,以致附近路口交通几近瘫痪,到三站的可不光是市区的人,还有大量的周边区县的人,甚至北京及东北人也漂洋过海,慕名远道而来,购买海产品,置办年货,正是这些庞大的客户群,使原来以卖小商品和销售中低端商品的三站华丽转身,发展成以批发为主的胶东地区最大的商品城。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风东渐,超级市场开始在国内市场异军突起,严重地冲击了中国当时的日用百货的经营方式,超市首先在国内一些大城市扎根,很快就在烟台这样的二三线城市里风靡,烟台首先萌芽出了一些小型超市,随着时间推移,超市规模也逐渐长大,在现实的竞争中,良友、华联逐渐淡出烟台市场,振华这样的烟台商业巨擘,也在现实中渐渐转型,成立了自己的连锁超市,在竞争中求变求新,站稳了脚跟。而外地一些知名超市,如家家悦、美特好,甚至一些国外的大型连锁超市,像沃尔玛等也把触角伸到烟台,在烟台市场上切到了属于自己的蛋糕。

而如今,以大悦城、万达广场等为代表的集吃住看玩购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在烟台方兴未艾,我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没有禁得住诱惑,30多年没迈进影院的人,也到大商场里看了一场电影,接受了一次新生活的洗礼。现在不仅在芝罘中心区内,即大多烟台人所称的市里,连其所辖的幸福、世回尧、黄务片区,都有了自己的商城或大型购物中心,而且根据区位不同,有的偏重历史文化,有的偏重生活用品,有的侧重休闲旅游……

生活在芝罘,我们的柴米油盐也随着这里商业的发展变迁而不断地更新升级。

新闻推荐

芝罘区七百余名环卫工坚守一线

本报讯(YMG记者曲彩云通讯员丁明明马晓凤摄影报道)春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家庭聚会、走亲访友是多年不变的传统。但...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