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站公益“换书吧”里年味浓 品书香过大年老少咸宜

烟台晚报 2019-01-30 09:48 大字

YMG记者盖鹏摄影报道

临近春节假期,除了置办年货与收拾家务外,静下心来阅读书籍也是不少人的休闲选择。记者上周日在位于三站汇通广场的公益“换书吧”看到,不少市民来到这里学习充电。捧上一本好书,品书香过大年,正成为港城市民的过年新风尚。

小读者独爱昆虫类图书

27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换书吧”看到,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挑选图书。“请问你们这里有和昆虫有关的图书吗?”通伸小学三年级学生武书屹询问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武书屹在科普类和少儿类书架前仔细挑选,虽然没有找到昆虫类读物,但也收获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

提起昆虫,刚才还有些内向的孩子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对昆虫有特别的爱好,3岁就开始把虫子带回家做朋友,刚上一年级就读法布尔的《昆虫记》,结合自己养虫的经验理解书本内容,家里的课外书也大多与自然科学相关。“他刚会说话的时候就喜欢昆虫,对昆虫简直如数家珍。”提到外孙的这项爱好,姥姥唐女士非常理解。她告诉记者,家里的教育理念比较开放,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别的孩子的周末时间都放在了奥数、英语上。我们家这个把时间都给了研究昆虫。孩子学习成绩不错,我们也很支持他去追寻内心的爱好。”

银发族集中来“淘宝”

临近过年,“换书吧”里,老年人所占比重也有所提高。

上午十点,一位穿着笔挺中山装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在每个书架前都会停留一会儿,时不时跟工作人员聊上两句,问问书的来历。精挑细选后,他相中了两本小说。

这位老人名叫刘玉杭,家住福山,是“换书吧”的常客,几乎每周都会来,老人家里的藏书已有数百册,其中近半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作品。得知“换书吧”开放后,每周末,刘玉杭都会精心挑选家中的藏书,并列好准备交换的书单,待到周六周日一大早就从福山出发,一来一回就是大半天。谈到为何每周要奔波20多公里专程来换书,老人说:“淘书换书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情怀。我逛‘换书吧’两个多月了,近期最钟爱的几本书都是在这里淘的,而‘换书吧’里有价值的旧书也很多,一些看过的书籍可以拿到这里来交换,很方便。”

家住白石新城的孙先生带来一本《沉思录》,他告诉记者,自己并不喜欢人多热闹的地方,呆在家很无聊,每周末就会来到“换书吧”读书换书,小本子、钢笔、椅垫是他的装备,记录读书笔记成了他的习惯。“换书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老年人来的时间比较早,为了方便老年群体,“换书吧”开门时间也相应提前一些。

热心读者捐出珍贵文学史料

如果说图书交换是一次思维火花的碰撞,点燃更多人的爱书之心,那么图书捐赠则是一次爱心的汇流。

近日,家住西炮台社区的80岁退休教师张和玉主动致电工作人员,捐赠了包括全套《安家正文集》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写、于1959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全集等34本图书和54本杂志。“我把这些书捐到‘换书吧’,是为了让它们发挥最大的阅读价值,让更多人了解胶东历史,热爱文学。”老人朴实的话语,寄托着对书籍的这份拳拳深情和殷殷期盼。他还建议,“换书吧”开设资料查询区,将文学史、文集、报刊合订本等史料排除在可交换书目之外,专门公开展览,让每位来到“换书吧”的读者都能翻阅,浸润书香。

家住大海阳路的徐红、迎祥路的赖云鹤分别向“换书吧”捐赠100本、60本图书。正是这些爱书人的热心善举,“换书吧”得以不断壮大,让更多烟台市民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受益者。“换书吧”由烟台交运集团三站汇通广场和烟台晚报联合创办,倡导分享阅读理念,连续举办五个月以来,已经成为了固定、全民自发的公益活动,很受市民的欢迎,每次换书活动都有新面孔的加入。

截至昨日,“换书吧”藏书量已从成立之初的3000本,增长到23000余本,藏书涵盖社科、文学、少儿科普、经管等各门类,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参与图书捐赠,丰富“换书吧”图书数量和种类。市民朋友可把家中闲置的图书拿来,按一本换一本的比例换回您喜欢的书籍或者杂志。

如果您家中有不要的图书,也可以联系我们,晚报记者上门收取。“换书吧”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30-5:00。联系电话:13396458251、13562536460

新闻推荐

“海霸路”命名引市民关注

记者多方联系采访,不见高新区地名办回应本报讯(YMG记者纪殿国摄影报道)烟台高新区有一条路叫“海霸路”。1月8日,市民...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