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改造中如何留住乡愁
人大代表建议:将“城中村”变身“文创村”
本报讯(YMG记者邹春霞)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一个小村落,它像一枚被时光封印的琥珀,完整地保存了老一辈人的生活记忆,更留下了曾生活在那个年代那个村落里的人们对故乡的惦念。
市民杨波先生给本报“捎话到两会”打来热线电话,他说,随着烟台城镇化推进,老村落改造中如何留住乡愁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记者连线烟台市人大代表、山东广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延松,他表示,将把这个建议带到两会上去。
老村有故事,文化需传承
“烟台中心城区辖区内有许多有故事的老村,历史文化底蕴很丰富。”杨波说,比如莱山有“宁海州科举家族”杨氏的南塂村、清朝工部尚书李永绍尚书府邸的西解甲庄村等。
还有其他一些老村,至今保留着家族祠堂等一些老建筑,都将可能随着城镇化建设而消失。
因此,杨波建议,在进行旧村拆改时,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乡村历史记忆的整理和老建筑的保留工作。
开家族专项文化博物馆
“城市发展是个生命有机体,历史传承是一座城市的乡愁。”管延松说,烟台旧改项目、区片改造,不仅要以优质配套、产业升级取胜,还要记住历史、讲好故事,建设有底蕴、有温度、有情怀的城区。“杨波先生关注的,我也很关心,的确,把‘城中村’改造成‘文创小镇’或‘艺术村’,成为一个文化景观,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情。”管延松说,比如规划建设村史博物馆或家族专项文化博物馆,就是一种传承。
如对大郝家旧村拆改,主打胶东武术之乡品牌,仿建拳房,收集郝氏后人手中的螳螂拳谱、枪谱放置其内,收集练武老物件以及其它体现武术之乡的遗存;对午台南塂旧村拆改,主打科举文化品牌,收集杨氏后人手中先人的诗词遗稿、举人旗杆底座等老物件,将杨氏家族脍炙人口的科举佳话通过画像、雕塑、格言警句的形式展示出来,建设相关精品景点。对西解甲庄旧村拆改,主打尚书府第和清末古建筑群,对现有的老房子修旧如旧,设立清末民间官宅博物馆。
打造标志建筑
“提炼‘文化因子’也很关键。”管延松说,在改造中,规划、设计具有特定文化元素的小区布置、标志性建筑、街道名称、会所服务公共建筑。如将科举文化、武术之乡等揉进小区的开发建设中去。
他还建议留下影像。就是在旧村改拆之前,利用无人机和相机将整个村庄和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做一下航拍、摄影,留下影像资料。
此外,还要留下文献资料。将村庄的建成历史结合本村家族迁徙、居住的历史系统梳理,汇总编写成村庄变迁史,留下文献资料。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连强峰云)近日,区住建局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警示教育、纪律学习活动,汲取反面典型教...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