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晚报烟台市芝罘区文联 主办芝罘区作协 芝罘散文学会 芝罘区诗歌学会 协办 大马路小胡同 王明昭

烟台晚报 2019-01-13 10:00 大字

从太阳升起的东方赶来芝罘,顺海沿儿走必经大马路。

大马路并不大,短短的路段西端就连接上了北大街。但,大马路却车水马龙地繁华。曾经的骡马大车响着铃铛穿梭在这条东西走向的大路上,这条大路也就名正言顺地落下个至今仍然延用的名号———大马路。

大马路往南,依次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三马路为公交老站点,至今依然报“前方到站———三马路”。谢天谢地!不像其他诸多站点,朝令夕改,什么某银行某医院某某什么的,改得人晕头转向。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怕也难找到回家的路了。幸亏大马路以南地域宽阔,那一带老路多,老街多,老胡同多。所以,甭怕,不会走丢。

大马路以北呢,离大海区区几里地的空当,就地坐落下一大片密密匝匝的灰瓦石墙的石头房子。老式的石头房雨后蘑菇似的相互簇拥成另一团光景。出了胡同往北,便是大海。一望无际的大海荡荡漾漾壮阔至海天一线。所以大马路以北没有可开路的闲场。偌大一片石头房子占地十去八九。这里的小胡同倒是相当得多,且均为窄窄长长的小胡同。窄狭得容不下三五人并肩而行。

小胡同没有名字,统统称石头胡同。因为脚下铺就的是一块一块的石头。或长或方或大或小的石块铺垫得平平整整,年深日久,业已蹅踩得光滑放亮。石头胡同,呈南北朝向的约有四五条。而东西朝向的小胡同往往是随了石屋石墙而弯曲,横竖拐绕如龙门阵。胡同的北头,临海。没风没浪的日子,可见成群结队的游人悠然自得的光脚丫儿胡乱地印满沙滩。海岸边,垂钓的人们或坐或立地静等,凝注一尊尊雕像。海里撒网的老翁,兜一网鲜货上岸。他在自家的石屋前搬来炉灶。甩手把一条两拃长的大鲇鱼囫囵个儿丢下锅,不过油、不放盐、不搁佐料,清白水煮,倒煮出一锅的香。香飘四溢,舀两勺大伙儿尝尝。乳白色的奶汤,鲜得你直咂摸嘴。老翁网的鱼不够卖,简直是你一条他一条地争抢。不用过秤。打眼一瞅,老翁喊出斤两。不信,你称称,只多不少。有时多个二两三两的、差个块儿八毛的,无所谓,零头抹了,拿走。靠老人家石屋的左侧右侧,还有几家经营海龙海马海蛇海龟等海干货,及珊瑚、珍珠、贝类等旅游品的。在石墙上掏掉几块石砖,凹个窗,或院门口支个货架摆摊,坐等买卖。守家在地的,手头还不耽误干点零碎活。

长长的小胡同,通连起南北两端。上班的、捞海的,挑担的、推独轮小车的,来来往往地把胡同的石头路碾压得愈加牢固、瓷实。但小胡同绝对挤不进大马车。骡马大车只能行驶在小胡同南端的大马路上。

大马路与一条条南北小胡同血脉相通。大路两旁,多半是像模像样的店铺和门头房。诸如日杂百货烟酒糖茶齐全的那种。还有饭店,酒馆,浴池,旅店什么的。但更多的是地摊海鲜,三步一岗五步一亭的,当天岀海的虾爬子、海蛎子,螃蟹、海虹、海肠子等等,及各种各样的鱼,活蹦乱跳的,招惹得你不得不于上下班之际拐个弯腾出手拎一塑料袋回家。恁多的鱼鳖虾蟹,大都来自石头房子里的男人女人之手。驾一叶小舟,年轻夫妻双双撒网捕捞。退潮后的礁石滩,忙乱着一伙儿一伙儿的赶海人。大马路街头,石头胡同口,一手钱一手货的一桩桩交易在欣喜中完成……冬日里,孩子们常常跟着卖海货的家人收摊后去新华浴池泡澡。泡,名副其实属大人的专利。劳碌一天了,躺在热气腾腾的大浴池里泡,泡它一个大汗涔涔,浑身通透,解乏,强体,提神。可小孩子家家的、细皮嫩肉的,屁股一沾水就蹽,猴儿蹦地尖叫,烫。泡过澡,到东昇灌浆包子铺,小米粥、灌浆包,吃个香喷喷肚儿圆。浴池离包子铺不远,十步八步的事。抑或,在胡同来盘烟台小吃焖子、豆腐脑、肉火烧、铁板鱿鱼什么的,也挺好。之后,兴兴然回家,再约小伙伴们藏猫猫。

细细长长而又狭狭窄窄的小胡同,成了孩子们的娱乐世界。他们你追我赶,声东击西,南躲北藏,又蹿又跳。惹得大人不得不说上两句:毛头小子,还不回家做功课!黄毛小子也不得不忙刹车,靠石墙歇憩。石头墙,晒了一天的日头,仍存些温热。一座座石头房,是把粗糙的石头一面凿巴平、或许原就有个扁面可用,便顺手拈来,一块一块的,垒。从房基垒至山墙顶,筑成石屋。石屋几经沧桑,地基有些下沉。进屋落脚,有一下跳入浅坑的错觉。然而石屋却冬暖夏凉,海风吹不进,冰雪冻不透。一家老小坐在炕头,吃饭拉呱过日子。石屋,全是坐北朝南,院墙门却是各有东西。这石墙石屋石胡同的始建者们,是历经了怎样的艰辛才筑成这般独具风格的铜墙铁壁,给如我一般的小小少年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美好印记。

每天每天,当太阳升起雄鸡高啼的时候,石屋人家的院门便抽掉门栓“嘎吱吱”推开了。自此,整整一天,大多人家的门都虚掩着。大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恣意。也有的,两扇木板门、一扇的门搭吊锁在门框门鼻儿上,另一扇门虚掩着,任你随时推门而进———

这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绿意葱葱的无花果树冠遮住半个小院,或是一架葡萄,泛着紫光,一嘟噜一嘟噜地垂吊下来,向你炫耀。女主人矮下身子,伸着沾着面粉的手笑吟吟岀屋搭话。她的男人容光焕发正要岀门,上班或做工。夫唱妇随的一幅画,好美。抑或明年生下儿女,小日子美上加美。那家,门敞开着。老宅,灰瓦。石屋翘檐上坐有神兽,屋脊卧着雕物。是,龙凤戏珠。这让老屋光彩依旧。老两口鬓发斑白,坐在日光里掇弄鱼网,看样子要去捞海。老屋,老人,映一团祥和氤氲。

另一家,挤了一院子人。石屋上的老瓦揭下来,许是久经沧桑难抵风雨冰霜了,换上红鲜红鲜的新瓦,石屋一去旧颜陡显容光焕发了。一院子的人都是左邻右舍的帮工……这般的石墙石院石屋,护佑着一家一户,平平淡淡度日,温温暖暖生活。任日月轮转,驻四季沧平。

日头落山了。夜幕降临了。家家户户亮起灯光,木格格窗棂子里晃动着忙碌的身影。石头房子上空飘升起袅袅炊烟,海腥味儿掺和着香甜味儿的那种,炊烟袅袅。

夜来了,静寂也跟来了。偌大一片的石屋石墙石头胡同静静地开始步入梦乡。潮起潮落的大海也平息了。月牙儿撒下一派清辉,宛如婚娘的细纱幔帐徐徐而落,虚无缥缈,温馨醉人。遽然,小胡同里传出几声呼唤,不知是谁家的孩子贪玩忘了饭时,是妈妈在喊。那喊声好像故意压得低低的,柔柔的,细细的,流水般绵长———

孩儿回家,回家吃饭!

———小小少年的那片石屋石墙石胡同,虽早已荡然无存,可它却牢牢地烙在心中,几回回白日里想、几次次梦梦里归呀,我们曾经拥有的大马路、小胡同。

新闻推荐

书讯 烟台藏石名家出版《奇石神韵》

本报讯由烟台藏石名家谭德秀先生编著的《奇石神韵》一书近日由黄海数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收藏的百余...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