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前行航向始终如一
本报评论员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我们开发海洋、发展蓝色经济的历史。在40年发展中,烟台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做海洋文章,海洋经济很快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城市的聚宝盆和财富源,取得历史性奇迹,其经验和成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立足长远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凝聚发展合力,坚持规划引领,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的力量,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强化组织协调,形成推进发展合力。发展海洋经济是一篇大文章,不是哪一个时期能完成的事情。纵观烟台市40年海洋产业发展,各项战略的顶层设计,凝聚起社会各界发展合力、各级各部门创业干劲,为经济快速起跑提供了坚强保障。如2007年,市委、市政府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列入烟台市八项重要工作之一,成立了市海洋经济发展推进委员会。近10年来,该委员会办公室充分发挥推进协调职责,每年制定印发海洋经济发展意见,明确年度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配套制定年度海洋经济考核细则,并在项目审批、土地出让、海域使用金减免等方面争取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推进了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改革开放40年,是一个摸石过河、架桥过河的过程,要少走弯路、快速发展,离不开“规划先行”四个字。进入新世纪,烟台市先后聘请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科研单位,编制印发“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海洋经济区域规划和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实施港口总体规划、渔业经济发展规划、海岸带规划、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海域使用规划等专项规划,对于指导烟台市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造船及海洋机械制造业等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继而得到全面跨越发展。
优化区域布局,科学开发利用空间。海洋经济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区域良性互动、陆海统筹发展是应有之义。开发建设海洋进程中,烟台市调优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科学设定海域、海岛和海岸带功能,着力保障滨海旅游、现代渔业、临港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用海,因地制宜构建海洋经济核心区、临港高端产业聚集区、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等海洋经济格局,明晰了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闯出了特色发展路径。此外,遵循自然规律,区分国土功能,制定产业发展环境准入标准、鼓励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等,实现海洋空间的有序开发利用,促进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产业上档升级。无论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一个产业,为发展塑造核心动力、实现赶超,根本在于科技创新。在推动海洋经济的多次转型升级中,烟台市一方面,突出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以加强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整合科技资源力量,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相继建立一大批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所在。另一方面,抢抓战略机遇,积极接轨国际市场,承接产业梯次转移,着力引进“中字头”企业落户,加强与全国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对外贸易成为烟台市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途径,引进外资成为烟台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外力,塑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洋经济必然是开放型经济。走过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烟台市更加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推动海洋产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合作与竞争,谋求现代海洋经济新发展,向着“海洋经济大市”的城市目标跨步迈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宋晓娜通讯员李苏乘)记者获悉,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卧龙园严格按照区委、政府的具体要求,结合园...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