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蓝的战略 经略海洋,烟台向着海洋经济大市的目标跨步迈进

烟台日报 2018-12-17 09:09 大字

本报记者刘新国姜乾海洋,是烟台的天然宝藏、城市名片,也是烟台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未来所在。

乘风破浪,扬帆海上,烟台依托横跨黄渤海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古代便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航地,1984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从此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烟台的兴衰与海洋息息相关。这座依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城市,从最初摇橹撒网的小渔村出发,沿海撒下梦想的种子,一点点被时代浇灌开花,海洋经济发展在4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渔业到三产联动、由浅海到深海的历史性跨越。去年,烟台市海洋生产总值达2009亿元,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占烟台市GDP的27%:

———耕海牧渔,海中掘金,烟台市渔业年产值、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水产品出口占全国的1/15,成为全国重要的苗种培育基地、海水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陆海统筹,走向深蓝,烟台市特色临港、临海产业经济带初具雏形,烟台市矿石码头、原油码头、通用码头、集装箱码头均达到或接近世界最大靠泊等级,海洋经济成为地区经济增长极。

———向海图强,经略海洋,烟台市深水平台建造数量世界第一,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占全球市场份额30%,海洋生物医药产值超过百亿元,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旅游业正在向海突破,海工装备、滨海旅游、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产值均居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是驶向五洲四海的风帆,也是一次永不停歇的远征。40年走来,“仙境海岸”积极开发建设海洋,塑造了活力迸发的烟台,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绝美画卷。40年走过,年轻的城市每一天仍在深耕蓝海、连接五洲,全力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让烟台这颗黄渤海畔的明珠,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耕海牧渔———渔业由猎捕型转身农牧型烟台,濒临渤海、黄海,海洋资源丰富,沿岸较大海湾有7处,近海渔业生物有200多种,渔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占据重要位置。这里自有人类活动之日,先民们便开始了广泛的渔猎活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烟台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市委、市政府贯彻“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实行国营、集体、个体齐上并进的渔业体制,激发了广大渔业工作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筏式养殖和池塘养殖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业蓬勃兴起,与海洋捕捞业形成并驾齐驱的喜人局面。

改革开放初期的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体制改革,为渔业生产积蓄了快速发展的条件。当时,海洋捕捞具备较为成熟的开展外海和远洋捕捞基础,水产品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正在朝外向型、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但是面对诸多利好,仔细审视渔业发展,仍有很大潜力:浅海、滩涂养殖仅利用可养面积的20—30%,平均养殖单产与市外高产地区差距在一倍以上。

从海陆建设一体化的高度出发,市委、市政府把海洋与渔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开始组织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推动产业实现新突破。其中,“海上烟台”战略的提出,使烟台市海洋开发由此进入系统发展、更高层次发展的局面。(下转第五版)

新闻推荐

暖阳高照气温适宜,多到户外走走吧

晨报讯(YMG记者徐鲲)昨天是“大雪”节气第九天,白天市区上空虽然云量不少,但天空还算晴朗,在南风助力下,白天气温较前一天继续...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