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从业余作者到作协主席
从小山村走上文学之路,从业余写作到专业创作,从铁路员工到作协主席……这就是烟台市作家协会主席王秀梅。
学理科的她凭借着笔耕不辍发表大量小说,一本《聊斋志异》让她迸发出创作灵感,为了心中所爱,她放弃原有工作,“把爱好作为职业”,王秀梅做到了,而要做一生的文学追逐者,她还在路上。
快人快语,这是记者对她的第一印象。没有废话,直奔主题,思维敏捷,语速极快……在烟台文学创作研究室,烟台市作家协会主席王秀梅向记者聊起了她和她的文字。从杂志开始的文学梦1972年的王秀梅出生在牟平的小山村。从小就对文字充满好奇的她因为父亲的关系,开始阅读各种文学杂志。“我父亲当时是村支部书记,他当时订了不少杂志。”王秀梅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农村家庭里能看到《人民文学》、《小说选刊》、《鸭绿江》,还有《大众电影》、《上影画报》等,直到现在我都感到匪夷所思,勉强初中毕业的父亲,怎么会订这么一些很有品位的杂志?”就是这一本本杂志,让她的文学路开始起步。小学三年级开始,她就已读过如《新儿女英雄传》、《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大人”的书。“当时也不知道从家里什么地方翻出了这些书,《红楼梦》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根本读不进去。可是《聊斋志异》则不同。”
王秀梅热爱文学,语文成绩自然不错,“除了语文,政治、英语成绩也很好。”当年小中专考试,她的政治成绩位居烟台市第一,“我记得当时自主发挥题很多,对我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一篇小说带她走上文学路1994年,刚从天津铁路工程学校毕业的王秀梅被分配到了铁路部门。“这跟我的文学梦完全不相干。但在当时来说,一纸城市户口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她对文学的追求,却并没有因为铁轨而阻隔。“到2009年,我一直在铁路系统工作,期间经历了1999年铁路改革,岗位从合同管理员、仓库保管到‘公文写手’。那段时间开始尝试文学写作,写作成为了我的避风港。”那时的她会利用中午休息,晚上下班的时间写作。“但时间都是碎片式的。”
直到2001年第一篇短篇小说《踏雪无痕》发表,王秀梅好像一下打开了文学的“阿里巴巴大门”,2000年夏天,她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笔会,从那开始她才正式决定走上文学道路。“当时是《中国作家》和《女友》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笔会,在北京。记得当时花了不短的日子克服巨大的社交恐惧,坐火车,倒地铁,到了一个名叫苹果园的地方。”王秀梅说,回到烟台之后,她开始着笔创作第一部短篇小说《踏雪无痕》。
虽然这部短篇小说未让她在笔会后的征文中获奖,却在两个月后,顺利地在《当代小说》2001年第7期上发表了。也正是这种“鼓励”,让王秀梅坚定了自己的写作之路。成为“特殊人才”进入文学创作室仅2002年一年,她就有十多篇小说发表。从2002年到2009年,她白天办公,晚上写作,这一写就写到了烟台文学创作研究室。2001年也被王秀梅定为自己的创作元年。
2009年10月,对于王秀梅来说,算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她作为“特殊人才引进”,从铁路系统调至烟台文学创作室,开始了正式的专业写作。“这次转折,让我的工资降了一二百块钱,但为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值了。”王秀梅坦言,“当时烟台的创作室面临断代的问题。”
1984年,烟台文学创作研究室作为烟台市文联的下属事业单位正式成立,多年来集合起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形成了令全国文坛瞩目的“胶东作家群”。其中的佼佼者如矫健、姜利国、卢万成、马海春、陈占敏等,是山东省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可60后的作家几乎没有,如果再不及时补充70后作家,那烟台文学断代将更加严重。”
就这样,成为“特殊人才”的她如愿开始了专业作家生涯。随后,《一九三八年的铁》发表。“我是一个对年龄节点很敏感的人,很喜欢对这些节点做规划。如40岁,曾经的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个节点完成一个既定目标———写一部时间、时代跨度大,有厚重感的小说,至少字数在三十到四十万字。”她说。
紧接着,2013年,短篇小说《父亲的桥》在《人民文学》发表,获得第三届泰山文艺奖,并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人民文学》的编辑在看到《父亲的桥》时,说:‘看到王秀梅这个小说,觉得她的视野一下开阔了。’”王秀梅开心地说。致敬蒲松龄创作同题小说如果从2001年发表小说处女作开始算起,到目前王秀梅共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超过900万字,出版长篇小说《大雪》、《零度火焰》、《幸福秀》等11部,中短篇小说集《去槐花洲》等6部,并多次被《小说选刊》、《当代长篇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作家文摘》等转载。其中,短篇小说《去槐花洲》曾被翻译成希腊文,在萨洛尼卡2010年国际书展上展出,她也随同中国作协代表团去参加了书展。此外还获得过第二届泰山文艺奖、第二届齐鲁文学奖等奖项。十多年来王秀梅的作品类型,如果硬要界定的话,以描摹当下城市题材的作品居多。“这当然与我和当下城市生活的互相融入有关。一个作家写经验之内的自己熟悉的事物总是会得心应手一些。当然,很高级的小说,必要在此基础上渗入自己独特的东西。”在众多作品中,王秀梅对《父亲的桥》最为重视,因为这是一部让她“视野变得开阔”的作品。而如今,她开始向蒲松龄致敬,创作《聊斋志异》同题小说。“我现在重新看《聊斋志异》,发现我的写作风格与蒲松龄非常相似,从小读聊斋的情节,也让我有了创作同题小说的想法。”而其中一篇《仙人岛》,刚刚获得了山东文学奖。“初步计划一年写两篇中篇同题小说。”她说,“要做一生的文学追逐者,我还在路上。”YMG记者刘晋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徐鲲)昨天是“大雪”节气第九天,白天市区上空虽然云量不少,但天空还算晴朗,在南风助力下,白天气温较前一天继续...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