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起:无师自通的群文之星

烟台日报 2018-12-03 09:10 大字

YMG记者刘晋摄影报道李春起的音乐路起步毫无基础,无师自通的他通过一把二胡摸出了曲调。如今,他成为集演奏、音乐创作、制作乐器于一身的音乐人。作为烟台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的他,是目前烟台音乐界颇具影响的领军人物。三十多年来他对管弦乐、作曲、演奏孜孜以求,得到烟台及国内著名音乐家的高度评价。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多次在全国荣获大奖,也曾两摘群星奖。他为烟台的群众文化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刚退休一年的李春起并没有闲着,走进他的住处,到处都散落着乐谱。“这还是其中一部分,还有一些在文化馆里。”他一身休闲装扮,坐在沙发上,“我的音乐路真的可以说是无师自通。”

即便如此,心灵手巧的他不但在音乐创作上取得很大成绩,就连制作小提琴这样的手工细活,也是信手拈来。而要说他的音乐路,还得从那把二胡讲起。一个戏匣一把琴敲开音乐门七岁那年,李春起家中的一个戏匣子成了他的“启蒙老师”,“它可以听到音乐,那个东西对我很有影响。那个时候播的是洪湖水,特别好听,我就躺在床上边听着曲子边幻想着。”

从那开始,他萌生了学习音乐的想法,“虽然当时并不知道搞音乐是个什么概念,要从事音乐只是一瞬间的想法。”后来他哥哥在学校里拿一个二胡回家,“这一下子让我有机会了,他有的时候出去,我就在家里拿着这个二胡去拉。”“确实是自己琢磨,拉着拉着我哥哥说不能动这个,走的时候就藏起来。我爸爸却说我拉的比哥哥好听多了。他尽管不懂音乐,但是他能听出来,我哥哥拉的声音就像唱歌嗓子特别抖的那种,而我拉的就是挺悠扬的那种,有种美感。”在父亲的鼓励下,哥哥的胡琴就成了他爱不释手的“玩具”。“每天都在拉,这个拉不是盲目地拉,二胡有两个琴弦,可以拉‘哆嗦’,也可以拉出来‘拉咪’这样的指法,我是一一在上面把它找出来,也就是说C调、D调、E 调、F调都找到了,这个是从来都没跟他们学过的。”

1967年李春起被当时烟台著名的少年艺术团体烟小红以最小的年龄录入旗下。第一次演出老师就要求李春起拉板胡,从来没拉过板胡的李春起用了不到半天的功夫就学会了这门乐器。从此李春起的板胡独奏就成了烟小红的保留曲目。16岁写出第一首歌曲从13岁开始,受样板戏影响,李春起改练了小提琴。“我大都是自学,只有到烟小红以后张老师教我拉过板胡,他是唯一教过我的人。从那以后小提琴也好,吉他、钢琴也好,包括后来的做曲以及现在搞的电脑作曲、音乐制作什么的,基本上都是自己摸索。”李春起说。

对李春起影响最大的,是一位叫李绪亮的钢琴老师,“我们经常在一起,我拉小提琴他弹钢琴,我们的氛围是非常好的。那个时候古典音乐不允许你随便演奏,我们便私下里偷偷演奏,因为喜欢。”在那个期间李春起受到李续亮的鼓励,决心去搞创作,在16岁那年,他就写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写的歌曲得到了李老师的大加赞赏,从此也奠定了我搞创作的信心。”

而李春起真正出名,还是他进入烟台市说唱团之后。当时说唱团里缺少一名拉坠琴的,而烟台会演奏这门乐器的人又很少,他经人稍加指点,然后闭门一个礼拜,竟然把坠琴拉得有模有样。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参加烟台市的活动越来越多。两摘群星奖成就“群文之星”1977年,李春起被调入烟台市群众艺术馆,在那里他担当起了乐队指挥、音乐创作、组织群众文化等任务,他的音乐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之所以称李春起为“群文之星”,是因为他从工作到退休,始终与群众文化牢牢联系在一起。期间他的舞蹈音乐先后两次在全省音乐舞蹈调演中获得金奖。

1996年他和张荫松共同创作的《耕海》获得了文化部群星奖金奖。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由贺宗仪作词,解维力、李春起作曲的《闯海人》摘得群星奖金奖桂冠,随后,取材于国家级“非遗”项目长岛渔号的这部作品,在2016年又荣获国家艺术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分量重、艺术性强,可以称得上是烟台艺术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李春起坦言。

另外,还有一件大事,不得不提。2011年10月烟台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交响乐团———烟台文华爱乐乐团筹备成立。李春起担任艺术总监及常任指挥。“2012年9月10日,乐团在烟台大剧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那晚的大剧院座无虚席,盛况空前,人们为烟台有了自己的交响乐团而激动不已,为乐团精彩的演奏而欢欣鼓舞。”

直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盛况,李春起依然难以平复内心的激动,“我们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是在职员工,因为音乐梦,我们走到一起,可这其中也有很多困难。”时至今日,“时间”,依然是干扰乐团正常排练的最大因素,“毕竟团员都有自己的工作,虽说每周只有两天排练时间,但还是经常凑不齐人。”即便如此,他们每年一次的新年音乐会依然会如期举行,而且每年都换不同的曲目,每年都会让观众耳目一新。

如今,已经退休的李春起依然坚持每周两天的排练,“感觉退休了比上班还累,除了排练,还要创作、准备曲谱。你知道,一个交响乐团的构成是非常复杂的,要想把各种乐器串在一起,着实需要下些功夫。”自己做琴的“能工巧匠”除了创作,从小就特喜欢动手动脑的李春起,还被人戏称为“能工巧匠”,18岁的时候他因为痴迷于吉他,就自己尝试做过吉他。“我这个人,从小就手巧,结婚时家里的所有家具都是我亲手做的。”这份“木工”底子,再加上对古典音乐、和声的敏感和独特的艺术感觉,1996年当在美国上学的孩子因买不到合适的小提琴而陷入苦恼时,他萌发了自己制作小提琴的想法。他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对声音的敏锐感觉以及丰富的想像力,都倾注在共鸣箱的每一处细小的凹凸和每一下精准的打磨之中。经过繁杂的制作工序,一把把亮丽的小提琴欣然问世。多年下来他已制作了几十把琴,吕思清来烟时,他制作的提琴得到了吕思清的肯定,也得到了孩子的老师———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音乐教授的好评。

退休后,他便把这个“副业”重新拾起,又多了一份乐趣。“我有段时间都着魔了,胳膊都累坏了。”虽然做了这么多琴,但李春起却并没有把自己与市场联系起来,他说,不少人对他的琴感兴趣,可他却从来不轻易卖出,不是不想卖,而是希望把赋予了他太多情感和心血的提琴交给真正的知音。

新闻推荐

福山16个老旧小区焕新颜

本报讯(YMG记者杨春娜通讯员韩泽凯)初冬时节的银河名都小区,道路平整,绿化有型,让人赏心悦目。近年来,福山区部分年头儿较...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