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一甲子强筋壮骨六十载 烟台山医院骨科发展60年纪实

烟台日报 2018-12-03 09:10 大字

→在60年庆典上,烟台山医院院长张树栋为老专家献上充满感情的红色围巾→上世纪60年代,烟台山医院骨科医生在讨论病例↑烟台山医院在全省率先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到目前共完成手术400多台,手术量位居全国第二←美国斯坦福大学专家与烟台山医院专家共同手术←上世纪70年代末,烟台山医院骨科医护人员合影↑1999年与香港大学成立国内第一个关节置换外科中心↑汶川地震抢救后,患者出院与骨科医护人员依依惜别【传承·发展】从7张床位到430张,构建国内一流骨科医学中心时光退回到60年前。

1956年到1957年期间,在郁郁葱葱的烟台山下,静静矗立着一所依海而建的医院———烟台市市立第二医院,这就是烟台山医院的前身。当时,时任医院副院长的邹时习,开始为病人做脊柱结核等骨科手术。

为了更好地开展骨科工作,1958年,医院从外院调入了两名中医正骨医师孙德秀、王乐卿,医院外科新开了一个门诊———骨科门诊。那个年代,在整个山东省都没有几家骨科门诊,“咱们的门诊虽小,但‘辈分’不低,当时在全省,我们可是最早成立骨科门诊的地区级医院之一,在烟台市更是第一家顾客门诊。”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骨科原主任、已经满头华发的曲曰池,在回忆门诊开设之初的情况时,脸上的自豪难以掩饰。

骨科门诊开设之初,医院尚无专门的骨科病房,直到1962年的4月,骨科病房才从外科独立出来,张广通任科主任,大夫是杨春荣和曲曰池。“那个时候,骨科医生增加到了5位,床位7张,这7张床位,却承担起烟台地区范围内的各种骨及关节结核、小儿麻痹后遗症和常见骨折的诊疗工作,我们医院的骨科,也从此开始一点一点地发展了起来。”烟台山医院原院长张广通说。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到了上世纪70年代,医院的骨科医生增加到8名,床位30张;上世纪80年代,医院的骨科医生增加到16名,床位90张;上世纪90年代末,烟台山医院骨科细分出创伤骨科、脊柱外科、骨关节疾病科、手外科、骨肿瘤科、小儿骨科、运动医学等多个亚专业学科,骨科整体实力持续增强。

在此期间,烟台山医院也培养了一大批骨科专家:邹时习、张广通、曲曰池、曹亨桂、蒋曰生、孙明、张树栋、刘云鹏、沈炳华、常黎明……他们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创伤一科陈旭,创伤二科孙涛、创伤三科王丹、创伤四科洪焕玉,骨关节科王诗军,运动医学科毕海勇,小儿骨科慕明章,手外科于胜军,南院骨科刘克贵,脊柱外科刘建青,骨肿瘤科邹本国,机器人手术专家姜传强……这一个个烟台患者熟知的“骨科人”的名字,在给医院骨科不断带来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给烟台人民带来了越来越好的诊疗技术。

六十年风雨征程,骨科人未曾止步。现如今,烟台山医院骨科建有国内首家慢病研究所和骨科研究所,骨科开设有创伤、脊柱、关节、手外、骨肿瘤、小儿骨、运动医学、足踝外科、综合骨科、骨病与慢病科等8个专业12个病区,专业划分与国际接轨。目前拥有床位430张,医生143人,年手术量14000余台。在规模、学科建设、技术水平、科研教学能力等各方面,均居于区域内领先位置。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首批“A”级特色专科,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是烟台市骨科质控中心。“2017年,烟台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医学中心建设,精心布局十大医学中心,这其中就包括由我们主导建设的瞄准国内先进,立足国内一流的烟台市骨科医学中心。”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院长张树栋表示。六十载风雨兼程,一甲子杏林春暖。

今年,是烟台山医院骨科发展的第60年。

六十年,一甲子;六十年,一轮回;六十年,是几代烟台山骨科人,在共和国建设的进程中,在烟台市卫生事业发展中,在烟台山医院不断壮大中,用智慧和汗水、真诚与热血,铸就而成的厚重历史,谱写而成的华彩乐章。

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载春华秋实。一代又一代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烟台山医院的骨科医护工作者,历经风雨矢志不移———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他们救死扶伤、抢险救灾、支藏援非、进岛下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对外交流,他们励精图治,竭诚服务,以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为医院发展、为烟台市骨科整体水平提升、为百姓提供“快捷、优质、高效、温馨”的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骨科集体、骨科多人先后受到国家、省、市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多次表彰和奖励,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骨科专家,让我们记住这些灿烂而又坚定的名字:邹时习、张广通、曲曰池、曹亨桂、蒋曰生、孙明、张树栋、刘云鹏、沈炳华、常黎明……

传承———创新———引领。在给烟台人民带来更好诊疗服务的同时,烟台山医院骨科也带动烟台市骨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新·引领】从60年前自己建造解剖室,到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60年来,烟台山医院骨科人未曾停止过探寻、追求、创新的步伐。

1962年,骨科成立伊始,第一代骨科人就自己动手建造解剖室,术前做解剖实验,以确保每台手术都能一次性成功;次年就开展了经胸腔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在上世纪60年代,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原院长张广通和他的团队在烟台市率先开展断掌、断指再植术,1976年,成功接活前臂不全离断再植,到了1977年,又研制出了人工塑料假体,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烟台山医院骨科人创新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1997年在全省率先开展进口髋(膝)关节置换返修术;次年在全省率先开展肩关节置换术;199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膝关节活动平台置换术。

进入新世纪,烟台山医院骨科在创新方面的成绩硕果累累。2004年,烟台山医院开展了烟台市首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手术;2005年开展了烟台市首例跟骨再造术;2006年开展了烟台市首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2007年,医院使用计算机辅助导航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使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精准性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质量与使用寿命上了“保险”。

新时代,新技术,新作为。

智能、微创、精准、快速康复是骨科机器人的代名词,2016年7月28日,它在烟台山医院“首秀”,完美地完成了全省首台骨科机器人手术。到目前,烟台山医院共完成骨科机器人手术400多台,手术量位居全国第二。其中,世界首台骨科机器人股骨头坏死减压植骨术、小儿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骨科机器人In-Fix治疗骨盆骨折手术和国内首台骨科机器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手术均在此完成。去年5月,烟台山医院获批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入围的地市级医院担起了国家级任务。同年,医院还拿到了烟台市医疗卫生界的首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多适应证骨科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研究”。

不仅团队主导科技创新,个人也在寻求技术突破。2001年由张树栋院长等研究的“中国人胫骨后倾角解剖与放射学测量评价”填补世界医学空白,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COA国际学术大会上,2015年、2016年、2018年,烟台山医院的青年医生赵宇驰、岳俊伊、曲文庆三位青年医师在优秀论文评比中分获二等奖或三等奖,烟台山医院也是山东省内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医院。“近年来,我院骨科的科研能力持续增强。近10年,科研课题立项54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7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8项,烟台市重点研发计划35项。发表中华级论文56篇,SCI收录45篇。医院骨科的整体科研水平在烟台市同行业中稳居首位。”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科研科科长姜俊杰表示。【合作·共赢】

成立烟台市骨科专科联盟,创建山东省骨科精品专科和省级创伤中心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烟台山医院再次成为烟台市医疗卫生行业的焦点:惠及烟台市范围的烟台市骨科专科联盟正式成立。烟台市29家医院成为烟台市骨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作为骨科诊疗的龙头单位,烟台山医院担任联盟理事长单位。

这是烟台山医院骨科,又一段全新征程的启航。

因为,联盟成立后,不但要依托烟台山医院骨科技术资源,实现各成员单位间的“共建、共享、共赢”,在医、教、研各方面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还要在烟台市范围内,建立基本服务、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覆盖烟台市范围患者急、慢、疑、难、重症的骨科分级诊疗体系。“这就意味着,在烟台市每一个区域,不管是县市区还是乡镇,依托烟台山医院骨科技术资源,通过联盟内各单位的优势互补,将会有1-2所甚至3所骨科突出的医院,服务于患者,来满足区域内百姓对骨科专业的需求。”烟台山医院院长张树栋告诉记者。

以合作求共赢,从而惠及烟台市百姓,让远至农村的骨科病人也能享受最先进的骨科诊疗,烟台山医院脚步始终铿锵。

在联盟成立的同时,另一则消息也重磅传来:由烟台山医院主导的“省级创伤中心”创建活动同步启动。

什么是创伤中心?它将为百姓带来什么?张树栋解释说:“今年以来,国家卫健委明确推动二级以上医院建立5大医疗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并且明确必须完善相关设备配置。”五大医疗中心这种宏观的顶峰设计,对全国人民来讲都是一个重大利好,跟随国家脚步,全国省、市两级也纷纷启动五大医疗中心的建设。从我们烟台市级而言,烟台市创伤中心建设,已由烟台山医院和毓璜顶医院构建完成。“现在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接轨省级创伤中心,该中心创建完毕后,不但能满足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还会对区域内每一个案例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省市同步诊疗,提升新的医疗救治水平。”张树栋表示。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采访结束时,烟台山医院已经在省卫计委完成了对“山东省骨科精品专科”申报的答辩,不日内将有好消息传来。“传承———创新———引领,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中,更加高精尖的未来医疗时代,需要我们去开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烟台山医院骨科将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为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不断创新发展,引领共同进步。”张树栋最后表示。通讯员秀玲叶杏国杰守林YMG记者林媛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冬季警惕猩红热

发病以3-8岁儿童为主本报讯(YMG记者李俊玲通讯员刘正毅)记者昨日从烟台市疾控中心了解到,随着天气转冷,猩红热进入多发...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