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锅桥 芝罘史话
□郝培松
罗锅桥是过去烟台市区的一座拱形桥,位于大海阳河入海口南面不远(现大海阳路与西大街相交处),是刘珍年时期修建的。1956年修大海阳路时,大海阳河加盖,罗锅桥就拆除了。
罗锅桥过去很有名气,是烟台西行第一桥。它不仅是座桥名,也是那一带的名称。早先罗锅桥周边的住户多是外来人,从事重体力劳动,穿着打扮及生活习俗与大马路一带的居民有很大差异,说话带外地口音,你问他住哪儿,他一般回答“在罗锅子桥”,烟台当地人则称“罗锅儿桥”。1980年前,罗锅桥一带多个单位用罗锅桥命名,如罗锅桥百货商店、罗锅桥市场等。过去烟台第二化工厂生产的“罗锅”牌香皂很受消费者欢迎,据说其设计灵感就来自罗锅桥。
罗锅桥虽好看,但因高出路面很多,给过往行人和车辆造成很大不便,特别是人力车过桥很吃力,雨雪天就更难了。从工艺看,建拱形桥要比建平面桥复杂得多,造价也高。那么当时为什么要在大海阳河上修这么一座拱形桥呢?我想可能是为了行船的需要:大海阳河的水虽不能浮船,但涨潮时海水会涨到这里,海中的小船、舢板这时就可以驶入河道避风或装卸货物。为了行船不受影响,所以就修了拱形桥。
不过,芝罘区政协文史委的彭守业先生不认可我的看法。他说当年海水即使涨到罗锅桥也行不了船,修罗锅桥应与烟台发电厂向海里倒煤渣及运煤有关。在罗锅桥修建前十多年,位于其南面的发电厂就在大海阳河河底东面修了一条轨道用于运输,工人在发电厂将煤渣装满矿车(时称“轱辘车”)后,稍用力一推,矿车就沿着轨道顺势滑到海边倾倒,两名工人还站在矿车后面,很轻快方便。当时为发电厂运煤的帆船将煤卸在大海阳河入海口处,矿车倒完煤渣后,再装满一车煤,由两名工人顺着轨道拖回来,比用车拉便捷。1930年修东西向的公路桥时,为了矿车能继续行驶,发电厂要求修拱形桥,也可能由发电厂出资修建,这样桥修好后,矿车仍能在桥下畅通无阻地跑,只是苦了行人和车辆。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逄苗通讯员莫言云利)集贸市场电子秤准不准,加油站加油量足不足,超市的商品净含量够不够……这些消费...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