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臂英雄”诠释无悔信念 福山老党员孙玉梅说,党员就要冲锋在前

烟台日报 2018-11-27 09:09 大字

尽管左臂已经弯曲变形,但是侍弄起院子里的大白菜来,孙玉梅还是驾轻就熟。孙玉梅今年91岁,是东厅街道盛家居委会人。19岁入党,20岁参军,1947年至1949年于烟台市四区武装部任职,负责组织地方民兵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在一场战斗中,雷管提前爆炸,孙玉梅左手血流如注,留下了终身残疾。建国后,靠着一只右臂,他带领村民建村修水库,建设美好家园。

年过九旬,回忆起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孙玉梅记忆犹新。当时国民党的武装力量正规且强大,地方武装只能智取不能强攻,于是孙玉梅就在夜晚带领民兵深入敌禁区,四处破坏敌方设施,搞突然袭击,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游击战的方式牵制和耗损敌方兵力。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孙玉梅和战友们获悉国民党一小股部队在附近集结,为了剿灭这股势力,孙玉梅和战友们带着雷管等爆破设施悄悄潜入敌禁区,没料到,在此次埋雷的过程中,因为雷管提前爆炸,炸伤了孙玉梅的左手,顿时血流如注。孙玉梅在战友的搀扶下,退出了敌禁区,捡回了半条命。时至今日,孙玉梅的左手仍呈下翻状,无法使用。“服从党的安排,党员就要冲锋在前。”采访中,孙玉梅把这句话挂在嘴上。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以最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中。1948年,国民党军占据东厅,因为斗争的残酷,当时四区武装部里面的7人有3人退出,只剩4人领导全福山县的民兵武装,孙玉梅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不知道害怕,心里就一个想法,谁撤退了我也不能撤退,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谁投降了我也不投降,因为我还要带领这帮民兵兄弟把国民党赶出家乡。”孙玉梅说,正是这份对党的信仰,正是这份对家乡的热爱,支持他不畏战争,不畏艰险往前冲。

1949年建国后,孙玉梅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盛家村。1958年至1960年为修建门楼水库,盛家村整体搬迁至今幸福街道北上坊村。因为粮食不够再加上思乡心切,经上级领导同意,允许库区村重新搬回东厅,此消息一出,全村欢腾,但短暂的欢愉过后,大家又泛起了愁,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重建家园谈何容易,重新选村址,重新盖房,一道道困难摆在大家面前,此时,急需一个能带头的人带领大家啃下这块硬骨头。可当时村里老的老、小的小,村支书已年迈,青壮年又不多。就在这时,孙玉梅带着他那只残手说要是大家不嫌弃,他愿意先带领一帮劳动力回去盖房去。就这样孙玉梅带领着村里仅剩的一帮二十来人的队伍从幸福回到了东厅。

“盖房子缺少原料就自己上山打石头,山上石头不好开采又下水库扒过去的房子上的石头。”孙玉梅说。数九寒冬,寒冰刺骨,孙玉梅就和村里的小伙们跳到水里拖石头,很多人就在那时落下了风湿病。孙玉梅现在也是腿脚不太灵便,每到下雨阴天腿就疼。

缺少原料是一方面,缺衣少穿更是那个时代里致命的难题。“山上的野菜都挖光了,那时候我家儿子刚两岁,每天只能吃向日葵叶子,瘦得肋骨一根一根特别明显,全村的孩子都是这样,看着让人想哭。”孙玉梅说,还是党员奉献在前的精神支撑着自己向前,在他的带领下,一年之后,崭新的盛家村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盛家村人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家园。

艰苦的年代里,历练了孙玉梅坚韧不拔的品质。自1960年接过老支书的传力棒,带领大家搞生产,艰苦奋斗,在村支书的位置上一干就是26年,为盛家村的老百姓撑起了一片天,平稳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及后期的动乱年代。

英雄暮年,精神不老。村里的党员会议,孙玉梅从不缺席;党员义务劳动中,总能见到他的身影。他以72年的时间,坚守住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诠释了老一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YMG记者杨春娜通讯员孔原刘丹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

晨报讯(通讯员刘芳)近日,领学者教育金牌讲师孟燕老师应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二·一中队的邀请,为队员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