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八旬写剧本讴歌“80后” 寻访玩家

烟台晚报 2018-11-24 09:07 大字

主持人:YMG记者曲彩云摄影报道

热线电话:18053576722

他78岁,年近八旬,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写出六个超过十万字的剧本,如今又在动手创作第七个。他所有剧本写的都是“80后”,都是年轻人的担当、诚信、大爱,讴歌的是家乡的变化、社会的进步、时代的风采。他是吕成家。

因“社会关系”难圆大学梦

如果不是受到曾经当过日本翻译的叔叔的影响,作为福山一中第一届高中毕业的高材生,吕成家本应该走进大学校园、成为真真切切的天之骄子。然而,1961年,19岁的吕成家高中毕业后,因“社会关系”问题,与大学无缘,只能回乡务农。“我好一顿哭,很气馁,心情一落千丈。”说起当时的情景,吕成家依然为错过大学生活满心遗憾。

吕成家有一个爱好,这个爱好在高中时就已经开始了,那就是写剧本。1958年,吕成家的剧本《党的生命》在全市中学生话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讲的是上海钢铁工人邱财康被钢水烫伤后,医疗小组全力以赴救助他的故事。吕成家还在其中扮演主角邱财康,“手指别起来,脸被绷带缠起来,扮作烧伤的样子。这是我写的第一个剧本。”虽然是处女作,但很成功,拿到了烟台市中学生话剧比赛最高奖,这给了吕成家很大的鼓舞和信心。

聪明才智用在对社会有用的事上

回乡务农的吕成家没有撂下写剧本的爱好,在夜里和农闲时间,他一直笔耕不辍。1965年,他创作的独幕吕剧《夺粮》参加了烟台市独幕吕剧汇演,获得一等奖,中国戏剧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会长阎玉明点名让他改剧本,第二年参加全国汇演,“(他)告诉我,到北京汇演无论我得什么奖,都要留我在山东分会。”但命运多舛,第二年恰好赶上“文化大革命”,全国汇演中断,吕成家也与山东分会无缘。那段时间,因为不敢写,吕成家无奈弃笔。

吕成家的家乡福山东北关属于菜区,不过上过高中的他在村里被当成有文化的人,务农不久即开始从事电气焊工作。吕成家也没有辜负村里给予他的“文化人”的称谓,为村里、为社会做了很多贡献。“没考上大学,把咱的聪明才智用在做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情上。”吕成家年轻时就有心怀家乡、心怀国家的格局。

他先是发明了机井管,给福山区水利建设提供了很多方便,福山区水利局破格招聘他到江西支援江西水利建设。“当时打机井的很多,这个机井管用处很广泛,用的是60公分粗管,4千瓦———6千瓦的水泵可以昼夜不停地抽。”

福山大兴西干渠工程时,县里让吕成家参与了管道修配部分,吕成家又发明了倒虹吸。“在三十里堡挖一道沟,上水水位四米高,下水水位三米,底下管胎是我发明的,福山人都知道的双棒儿壕,底下也是我发明的管胎。”吕成家不图回报,一心只讲奉献。

年近七旬骑车到农村采风

人生数十载的积累,让吕成家拥有一双发现生活真善美的慧眼。这个当年激扬文字的少年,如今已经是一位勤于思索的老者。在感受中国大地沧海桑田变化的同时,他也在感受着身边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退休后,福山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惊喜,“我的心里总是鼓荡着激情,这股激情催着我重新拿起笔来,为腾飞的福山、为充满正能量的年轻人动动笔。”福山福地福人居,吕成家认为自己不为福山、为福山人写点什么,对不起美好的新生活。“生命不息笔耕不止,我要讴歌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光彩,歌颂福山,歌颂年轻一代。”于是,吕成家的剧本创作开始了。

作品创意要有个高起点,还要有完整的故事,人物要有个性、语言流畅、情节曲折,确定好了题材要去积累素材,这是吕成家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出生于农村,吕成家更熟悉农村,虽然已经年近七十,但他依然兴致勃勃骑着自行车到农村采风,张格庄、高疃,最远时要骑行五六十里地,有时候干脆借住在农家,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有时候风雪冒烟,也得去。创作得有生活基础,不能坐在家里想,得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有鲜活的题材。”甚至,为了体验青年人的生活,吕成家还会和年轻人一起到练歌房去。“社会发展了,娱乐生活多元了,年轻人去练歌房很普遍,如果我不去,我怎么能写得出他们真实的生活呢。”吕成家的剧本创作,多以农村青年的创业为主线。创业自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创业时的酸甜苦辣,我得感同身受。”吕成家陪着他们一起欢喜,一起落泪,他要求自己全部都要去体会过,然后再捕捉题材、消化吸收。

采风回家,吕成家奋笔疾书,有时晚上十二点,熟睡的他梦中忽然来了灵感,他会马上爬起来,一写就写到天亮,“熬夜了本来应该精神不济,但我熬夜了反而精神奕奕,那种感觉比喝酒都美。”

写好了一段,吕成家就带着自己的创作到走访过的人家或者把人请到自己家来,给大家看看,请大家提意见。2009年动笔,2010年5月,《峥嵘岁月》杀青;2013年完成了《脚印》、《人间天堂》;2016年《雨后阳光》、《梅花三朵》问世;2016年到2018年10月,点赞福山大樱桃的《大樱桃》创作完成,如今,他又开始动手创作《人间正道》……《脚印》有着吕成家自己的影子,可以说是他生活的写照。故事的主人公唐大川高考那年,父亲突然去世,家里需要人照顾。唐大川毅然放弃高考回乡务农,承担起照顾亲人的责任和生活的重担。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唐大川在村支书的支持下,带领村民开发种植大樱桃新品种,并进行立体种植。唐大川坚持不懈,5年后,当成熟的大樱桃挂满枝头,丰收的喜讯传遍家乡时,唐大川也收获了真挚的爱情,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可以说,吕成家的每一个剧本,讴歌的都是农村年轻人新的精神面貌,是他们的坚守和执著,是他们的担当、诚信和爱。

十多万字手写五到六遍

每一个剧本,吕成家都要手写五遍到六遍,右手指甲磨秃了,右手食指也积劳成疾,失去了知觉,捏上去毫无反应。“一个剧本一般都是十多万字,最近写的这一部15万字,写六遍,眼睛累得总像是有眼眵。”老伴不舍得吕成家太辛苦,让他别写了,但他怎么舍得放弃?吕成家勤奋创作剧本,并不是为了钱,只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吕成家东北关的房子已经列入拆迁计划,目前他躲迁在外,“政府对咱们很好,拆迁给我的房子足够我生活得很宽裕。”不缺吃喝、不缺用度,吕成家唯一想做的,就是发挥余热,为家乡鼓与呼,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填满自己的人生,让人生充实、精彩、丰富。“人呀,得活得有价值,不是拥有财富多少,而是为社会奉献多少。”这就是吕成家勤耕不辍的原因,为社会奉献,自己心里坦然。尤其是创作《大樱桃》的时候,一次老伴摔倒,他在搀扶老伴的时候自己也跌倒了,腰椎神经摔坏,只能卧床,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大樱桃》通过对主人公马国亮负伤致残、退役还乡建设家乡,争创中国大樱桃之乡品牌这一段经历的描述,鞭挞了当前农村残留的旧俗恶习,讴歌新一代青年新的人生理想和道德理念,弘扬了退役军人敢于担当的开拓进取精神,以启迪人们诚信、友爱、向善向上,创造美好人生。

如今,吕成家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烟台红艺会社理事长,经常组织电影、电视剧、吕剧创作研讨,组织吕剧演唱。吕成家的剧本,也吸引了北京一些文化投资公司,他们打算将他的剧本拍成电视剧,但吕成家一直没有和他们合作。他的心里想得很远,他不需要商业的炒作,而是需要一个真正能够懂得福山、热爱福山的人来拍他的剧本,让全国、全世界的人都能认识福山、认识福山人。“人可以无声无息地来,但绝不能无声无息地去,我想给社会留下点念想,这念想不是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而是创造了多少精神的财富。”吕成家愿意终生为家乡进步、时代光彩而讴歌。

新闻推荐

旅居养老,乐享晚年

烟台御花园老年公寓宋华西: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