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路工程一举多得

烟台日报 2018-11-19 14:51 大字

□宋世民东西岸路工程作为当时烟台绅商与洋行竞爭的产物,不仅显示了烟台商人团体的社会担当,也对烟台港向近代港口的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烟台大会届时虽然没有提出建造人工港池建议,但东西岸路工程却在客观上形成了后来建成的人工港池南岸壁。1861年初夏,当英国驻登州领事官马礼逊,趁烟台开埠前夕政局混乱之机,在烟台山上大肆圈地筹建英国驻烟领事馆时,一名英国商人却盯上山下西侧,岩礁嶙峋的岸滩。这位勤于开拓的英商,同样是瞅准当地官员争权夺利的机会,欲趁虚而入,为他开办的福开森公司修建私人码头。只是碍于没能获得明确的控制和使用权,才迟迟没能开工。1866年,当东海关在山下西南面,筑建起烟台港有史以来第一座公用码头,配置上简单装卸机具后,形势发生变化。财大气粗的驻烟洋行纷纷在海关码头以北,抢占岸线,筑建码头、填辟货场,争相将烟台自然港内重要岸线占据利用。此时,烟台街面华人商户尚势单力薄,眼见入侵者蚕食乡土却无力抗争。

时光荏苒,至1901年春,得益于烟台开埠后拥有的独特物流地位,本地工商业界抓住发展机遇,在洋商挤压、官府盘剥中,摸爬滚打羽翼渐丰,时称商界“八大家”(即“义昌”的徐净臣,“天成棧”的王子超,“双盛泰”的王心斋,“恒茂”的于子恒,“洪泰”的刘云弟,“顺盛”的张介堂,“协茂”的黄荫南,“福泰”的郑百维),相互串联,自发组织成立了本市商人的第一个领导机构,名曰“大会”。推举“洪泰”经理刘云弟充当首任“会首”。这个烟台早期的商会组织,暂借大庙(天后宫)前院山门西侧的南大厅,作为临时集会和办公地址。绅商入驻,让这座供奉着海神娘娘的庙宇,陡添许多市场气息,这里不仅成为金融百货等行业自然交易所,也是机构图谋民族工商业发展、解决影响地方经济问题的“议事厅”。

这个看来松散的商人团体,迫于时局,刚坐到一起,探讨议题就不约而同直奔社会焦点:即如何挽救烟台港经济颓势,重振依港兴市盛况,以助推本市华商生意稳定兴旺。此时,引起烟台商界严重关注的经济衰相,实际上都与西方列强侵犯有关。一是德国于1897年11月武力侵占青岛后,为进一步控制山东经济命脉,海陆并行,大举修建人工港池和胶济铁路,竣工不久,便将山东省内及山西、河南等大片区域原经烟台流转物资,引移青岛,导致烟台产值省内独大的皇冠落地,商务周转机构及部分商家相继外迁。另一原因则是驻烟洋行所为。如前文所述,早在东海关公共码头投产之初,英商福开森便抢先在烟台山下西侧,筑建了一个公司所有石砌码头。各国洋行从福开森的行为中,认定清政府软弱可欺,一哄而上,各霸一方,圈地施工,随即有滋大码头、摄威利福码头、和记码头等,先后竣工使用,它们占据了烟台港在当时的重要岸线,不仅妨碍了港口管理和发展,也挤压了烟台华商的发展空间。

此时,大庙北墙外就是宽阔海滩,东西挡浪坝尚无踪影,放眼周边,芝罘岛、担岛、崆峒岛一览无余。在海关码头投入使用前,这里曾是各国商船装卸区域。作为一个自然港湾,千百年来,在此装卸全靠舢板过驳,其基本程序是:货栈(商船)-浅滩(舢板)-舢板(浅滩)-商船(货栈)。自海关码头落成后,港口活动中心迅速东移,这里则日渐冷落。相比之下,坐落在烟台山西侧几条洋商私建小码头,依托简易配套设施,商船装卸周转率高,也因此成为各国洋行的摇钱树。这种抢占中国土地,建造“洋码头”的恶劣行径,早已激起华商义愤,借大会诞生机会,如何阻止洋行抢占海岸线,保护民族工商业的问题,自然顺理成章摆上桌面。几经商讨,大家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在毫无遮拦的港湾南沿(即现北大街以北),修一道“海墙”,围墙内可造地,海墙外沿可供商船靠泊装卸,尽管避风条件不及烟台山下西侧,正常天气时,同样省却舢板过驳、滩涂搬运这道笨重工序。另外对洋行步步蚕食岸线行动也是一种抗衡和制约……

大会首脑几经协商,决定在华商中间募集白银40万两,着手进行烟台港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华商自行控股的“东西公共码头岸路工程”。

是年,烟台港区南部的海岸线尚在现今北大街一带,西南河东、西两翼退潮后皆为滩涂,是小船、舢板集中停泊场所。在此建造岸路工程,其规模远比烟台山下私人码头浩大。即使投巨资建成后,因东西挡浪坝连图纸都尚无踪影,在冬季受频繁北或西北风影响,船舶极难帮靠,更谈不上安全装卸。这也是洋商为什么纷纷在烟台山下西侧抢占地盘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些利弊,烟台华商自然心似明镜,屈于疆土破碎、政府腐败,也只能倾其资财与洋商一搏。何况填出一片土地,不仅阻挡了洋行码头漫延趋势,其卖地收入也能摊薄施工成本。再退一步说,改变烟台自然港的原始面貌,此时若无大会出面承担,再没人可替代。就这样,绅商们慷慨投资,请来海坝工程行家里手,精心设计,一幅承载着商界精英们美好愿望的蓝图,很快展现在大会议事厅。

按设计规划,东西岸路工程,东与海关码头以南的南太平湾(海关码头初为凹形,中间俗称太平湾,南北水域亦称南、北太平湾)衔接,向西跨西南河河口再向西,筑建一道“阻浪垒”(亦称海墙),然后再将海墙内围拢的海湾全部填平,可得土地约450亩,其中码头与道路占地67亩,盖建房屋用地383亩。

东西岸路工程中的主要项目是阻浪垒,它于1903年竣工后,由于围拢的海湾没有及时填满,一度形成了以西南河为界的两个海湾,延续海关码头的太平湾称谓,顺序将这两处海湾叫着东太平湾和西太平湾。两个太平湾均留有口门,满潮时,小船可以驶入躲避风浪。

实践证明,东西岸路工程作为当时烟台绅商与洋行竞爭的产物,不仅显示了烟台商人团体的社会担当,也对烟台港向近代港口的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烟台大会届时虽然没有提出建造人工港池建议,但东西岸路工程却在客观上形成了后来建成的人工港池南岸壁。同时,东西岸路最终消除了货物装卸要经过滩涂这一海关码头未能彻底解决的遗留问题,使船舶装卸可以停泊在阻浪垒边进行,货物亦可在阻浪垒上通过。此外,东西岸路工程将海岸线由北大街向北推进约400米后,为后来的市区发展创造了新的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新闻推荐

前10个月烟台快件量突破1.1亿

同比增长22.89%本报讯(YMG记者徐睿)近期,市邮政管理局对全市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通报。1-10月份,全市快递服务企业...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