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男的婚姻悲剧 晚报倾听

烟台晚报 2018-11-03 09:30 大字

倾诉:林刚(化名)倾听:YMG记者曲彩云倾诉方式:网络

凤凰男娶了城里的公主,最终一拍两散,这似乎是司空见惯的桥段,但是林刚这段持续了五年的婚姻,更有说不尽的酸涩。

林刚打小在海阳农村长大,作为一名学霸,他一路过关斩将,考上了大学,还读了研究生,在村里是闪耀的明星,不知道有多少家庭羡慕他的父母有这么有出息的孩子。

然而这个在村人心目中满身光环的骄子,却在找了一个城里媳妇后,陷入了矛盾的漩涡,在纠结了五年、痛苦了五年之后,终于还是选择了离婚。

农村孩子娶了城里媳妇

林刚硕士毕业后,在一家公司负责工程,收入不菲,但只有一个缺点,工作地点不固定,全国各地跑,一年在烟台待不上几天。

工作不久,单位同事觉得林刚这个小伙子不错,帮他介绍了一个城里的姑娘杨晶晶(化名)。杨晶晶中专毕业,在一家单位上班,普通职工,整天忙着出差的林刚没有什么时间谈恋爱,觉得人过得去就可以,所以在还没有什么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两个人就结婚了。

杨晶晶家是芝罘区的,出生成长都在城里,对农村的了解不多。结婚前,杨晶晶也跟随林刚去过乡下的公婆家里,但那会儿因为林刚的工作节奏太紧张,也只是匆匆去看望了一下,没有住下,放下东西又匆匆忙忙走了,所以,杨晶晶对农村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林刚当时并没有想到,自己的父母生活在农村,会成为两个人婚后生活的主要冲突点。

婚礼是在城里举行的,婚后两个人住在林刚在城里购置的新房里,新婚的生活甜蜜而幸福,但是一切都在他们结婚第一年的春节到来时变了,改变是因为林刚要带着杨晶晶回乡下过团圆年。

过年最重要的日子就是大年三十晚上,这一天一家人要团团圆圆在一起守夜,过完年林刚也有一些本家本土的亲戚要去探望,所以林刚是计划在乡下住几天。但从未在农村居住过的杨晶晶受不了了,天气寒冷,农村没有暖气,上厕所要去户外,杨晶晶觉得厕所又冷又臭,没处下脚,屋里杨晶晶也觉得不干净,吃饭吃不下去,晚上睡觉也觉得哪哪都不得劲。结果只是在乡下过完了除夕,大年初一杨晶晶就回市里了。

接下来几天走亲戚,看望长辈,和家乡的发小聚会,都是林刚一个人,每次被问起新娘子为何没有一起,林刚的心里就会泛起一丝苦涩。他只能和亲人、发小们说妻子家里有事,提前回去了。

但林刚家的邻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有的邻居笑话他们家娶了一个不懂事的儿媳妇。这件事,在林刚心里埋下了一根刺,让他感觉和妻子之间横起了一道沟。

公公进城住院儿媳回娘家躲避

春节以后两个人的生活就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林刚寻思妻子已经怀孕了,忍忍吧,哪个家庭没有矛盾呢?这以后,林刚也没有勉强过杨晶晶,她不喜欢乡下的生活,不去就是了。但林刚想不到的是,杨晶晶对他家里人的嫌弃,是从内心里的,并不是不去乡下看望老人就能解决的。

婚后第三年,林刚的父亲生病,乡下的医疗条件不好,林刚将父亲接到了市里住院治疗,但在公公到市里住院的当天,杨晶晶就抱着孩子住回了娘家,父亲住院的十几天里,杨晶晶没有去医院看望过一次,更没有为住院的公公做过一口饭,甚至也没有照顾为了父亲住院忙里忙外的丈夫。

父亲出院那天,林刚将父亲护送回乡下,回到市里,看着冷锅冷灶的家,他的心里也寒冷无比。“真想离婚啊。”但是想到孩子,林刚的心里又矛盾重重,离婚就意味着孩子要生活在单亲家庭里,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肯定会有不好的影响。林刚将火气压下去,和杨晶晶继续生活下去。

结婚第三年,林刚的工作固定下来,基本常年待在芝罘区了,这对于一直两地分居的两口子来说是个多么大的好消息啊,但是因为林刚心里有气,两口子在一起自然缺少和谐甜蜜,三天两头吵架,杨晶晶脾气不好,往往林刚还没怎么地,杨晶晶就闹起来了,各种难听的话不经思考就脱口而出,其他的林刚还能忍受,但每次杨晶晶充满不屑地提到他的家人,都让他感觉特别愤怒和痛苦。

感情在吵吵闹闹中日渐稀薄,终于,在结婚五年的时候,林刚忍无可忍,选择了离婚。即便在离婚的时候,杨晶晶也没忘记戳林刚的心窝———她坚决不同意把孩子给林刚,理由是林刚一家都是农村人,没出息,孩子跟着林刚就把孩子带坏了……

“我们这是一场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如果当初我选择一个也是出自农村的姑娘,或许就不用遭五年的罪了。”林刚认为他婚姻的悲剧,主要原因是门不当户不对,城里人和农村人真就无法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吗?门当户对真就这么重要吗?

专家点评

真正的“门当户对”来自内心

特约心理咨询师烟台十二中任桂华

婚姻是什么?这简直是千古话题,与出身有没有关系?似乎有也似乎没有;与受教育程度有没有关系?似乎有也似乎没有。古今中外有太多的夫妻出身不同但婚姻很幸福,也有很多文盲跟学者的结合也幸福地过了一辈子。婚姻到底与什么有关?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阐述一下。

首先,婚姻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而所有人际关系都反映了你与父母的关系。印度合一大学创始人阿玛巴关说: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每个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首先,父亲对待母亲的方式是孩子与配偶相处方式的基础,被认同的模式会被模仿,不被认同的方式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很多人无意识沿用的与配偶的互动模式正是来自父母。父母的价值观、处事方式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孩子永远忠诚于父母,即使一个跟父母叛逆的人,在内心都是跟父母一致的,而且越来越像,到了一定的年龄,跟父母越像内心越有安全感越踏实,即使父母有些行为自己并不认同,但控制不住的就是像,比如,父母有一方脾气不好,虽然自己也觉得发脾气不好,但还是控制不住地发脾气。所以,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要“看清”父母,接受父母真实的样子,放下父母的模式走自己的人生路。其次,一个人在生命最初几年,与抚养人的依恋关系也决定了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模式。英国精神分析师鲍尔比根据婴儿与母亲的分离表现提出了依恋理论。他认为:我们与职场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的互动模型,都源于童年与抚养者建立的依恋关系。成人的依恋风格主要分为四种:安全型:不轻易爱,不轻易离开;痴迷型:容易陷入爱情,分手时难以舍弃;疏离型:走入关系不难,难的是走入内心;恐惧型:矛盾纠结,爱得模糊,分得痛苦。在爱情的维度,你的依恋类型决定了你爱的人是谁。而对方依恋类型和你的模型组合,最终决定关系的结局。在关系的冲突中,你是勇敢面对,还是焦虑回避?会在冲突中磨合升华,还是激化更多矛盾?不同依恋模式的人,对此反应是不同的:痴迷型的人,通常会先道歉,因为痴迷型的人害怕被抛弃,所以在感情面前,自我是可以让步的。恐惧型的人,是否选择道歉是因情境而异的。擅长冷战而不擅长道歉,如果对方表现得比自己更不在乎,那道歉的可能性将更大。疏离型的人,永远是最后一个道歉。因为他们考虑的核心是自我,在自我感受与关系之间,他们会选择保全自己。安全型的人,面对这个论题,会脱离“谁来道歉”这个问题,从维系关系本身的角度,去思考对策。

如果我们对自己、对自己的家庭、对对方以及对方的家庭没有了解,在相处时就会产生误解,在有矛盾的时候,如何面对矛盾甚至比矛盾本身更重要,所以,真正的“门当户对”不是来自外在的,是内心的。能看清楚自己,也能看清对方,通过哪些途径去建立亲密关系?1、关注:对方是存在的,看到对方。用你的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保持眼神接触。2、触碰,不是性关系。很小的肢体接触,比如拉拉彼此的手、抚摸、把手轻柔地放在对方的肩膀上等,让对方感觉到你对我很重要,我们的关系对我很重要。3、欣赏、接纳。欣赏小事情,例如你今天穿这个衣服很漂亮,这个颜色很衬你,你很会搭配……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人都有两类需要:第一类:关注、温柔、触摸、倾听、敞开、诚实、性、亲密、真相、拥抱;第二类:需要空间、需要独处、需要静心的时间、需要与朋友的时间与活动等。可能有的人侧重于情感,有的人侧重于独处,尊重而不是控制对方有利于关系的建立。在成年人的关系当中,控制对方不会有效。有效的做法是:第一,学会为爱负责;第二,袒露自己、谈论自己、提出请求。第三尊重界限:尊重自己,不勉强自己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在恰当的时候说“不”,也尊重别人,允许对方说“不”。界限是爱的行为而不是拒绝的行为。亲密关系是千古话题,也是人类共同的难题,绝对不是寥寥数语就能说明白,而如何做永远与自己有关,永远与我们的心有关,所以,从“心”开始,一切皆有可能。

新闻推荐

他是她的“眼睛”,她是他的“拐杖”, 丈夫患病得人扶,妻子失明需引路,牟平六旬夫妻相濡以沫携手人生

丈夫患脑出血出门需要人搀扶,妻子眼睛失明走路需要人引路,一对六旬夫妻就这样互相依靠、互相照顾,成为牟平街头的一道风景线...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