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研助力竞技发展 市体育科研中心护航省运健儿

烟台日报 2018-10-26 09:09 大字

专家为击剑队员治疗第24届省运会,烟台市体育代表团获得了“山东省第二十四届运动会金牌总数”第三名、“山东省第二十四届运动会优秀运动员组金牌总分”第三名、“山东省第二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组金牌”第四名、“山东省第二十四届运动会比赛金牌”第四名,同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等优秀成绩和奖项,实现了出征前立下的“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确保前三”的奋斗目标。

在运动健儿争金夺银的背后,除了教练的付出和运动员洒下的汗水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团队,一直默默保障着代表团,他们就是烟台市体育科研中心。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科研做支撑。成立于2016年7月的市体育科研中心,为了能更好地服务烟台市运动队备战工作,他们立足队伍需求,树立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与医疗部门及高校寻求合作,借外力来提升自我、服务运动队。赛前备战,科研跟踪提供指导“在备战24届省运会关键冲刺阶段,如何科学训练,关系重大。一些运动队对科研中心科研保障提出了迫切需求。”烟台市体育科研中心主任于守娟告诉记者,“前期,我们已经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鲁东大学、滨州医学院等医疗部门及高校建立了横向合作关系,成立了体育科研专家团队5个,主要从生理生化指标监控、损伤预防、康复治疗、心理调适、体能提升、营养补充等6大模块开展体育科研工作,为队伍科学训练提供指导和保障。”专家团队负责人都是具备博士以上学历或者副教授以上的专家。专家团队和科研中心专业人员定期深入训练一线,做好科学训练指导与服务,开展科研跟踪,为队伍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赛前一些重体力消耗项目,很容易发生疲劳,在疲劳状态下训练,不但训练效果差,还容易发生伤病。之前一些教练员更多凭主观感觉和经验判断队员疲劳程度,现在则是通过科研中心出具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报告准确解读。一旦队员生理生化指标达到临界值,立即调整高强度训练计划,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比赛期间,奔赴赛场做好保障在省运会的预赛、决赛期间,体育科研中心联合专家团队通过和队伍领导谈,和教练员谈,和运动员谈,摸清队伍需求,奔赴赛场一线,从运动损伤诊断、疲劳恢复、运动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开展科研保障。体育科研中心还与山东体育学院、滨州医学院、鲁东大学开展合作,选派运动康复专业、针灸推拿专业、运动人体专业优秀大学生、研究生沉到运动队,与运动队同吃同住同训练,通过开展推拿按摩、体能训练等方式,既帮助运动队解决实际问题,又提升了学生自身专业水平。科研中心还做好了仪器保养、耗材试剂采购准备工作,保证各运动队有需要随时可以到中心接受生理生化指标监测和康复治疗服务。今年以来累计为运动员开展服务3000余人次。同时,体育科研中心还认真总结记录24届省运会决赛期间科研保障经验,为做好备战25届省运会科研保障工作提供第一手参考数据。

市体育科研中心与运动队建立了实时沟通交流机制,运动队训练科室负责人、队医、教练员遇到相关问题可以及时与科研中心联系,大家互通信息,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克服训练难题,及时总结提升体育科研经验做法,2018年成功申报2项烟台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研中心还通过购买网络文献库、订阅有关科研杂志,积极查找与运动队科学训练相关指导性强的资料,向各运动队队医、教练员推送,指导大家开展科学训练。“自成立以来,我们科研中心按照市体育局要求,按照打牢基础、突破薄弱、以点带面原则,积极开展科研保障服务。应该说,奖牌的背后,也有一份科研的付出在里面!”于守娟说。”

如今,省运会结束,但市体育科研中心并没有放松,“我们已经在积极筹建25届省运会的科研专家团队。下一个周期,我们争取覆盖到所有参赛队伍,发挥科研中心的职能作用,一年一个台阶,尽最大努力为烟台的竞技体育贡献一份科研力量。”于守娟说。YMG记者刘晋通讯员叶春明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魁星楼隧道照明设施昨起升级改造

期间单侧隧道半幅封闭施工本报讯(YMG记者杨春娜通讯员王为超金靖媛)昨天上午,记者在芝罘区魁星楼隧道西入口看到,南...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