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鲁菜亟待传承,突破瓶颈需多方合力 烟台市将重点培育50家鲁菜企业
作为全国唯一以菜系命名的美食之都,中国鲁菜之都的称号彰显出了烟台美食发展的雄厚基础。不过,在看到烟台鲁菜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我们注意到,不少的“烟台味道”已经消失在了人们的餐桌上。那么,这些难以传承的菜品究竟是因为味道不好,还是技艺太难?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走访。一些传统鲁菜从餐桌消失当外地朋友问到烟台鲁菜有什么特色菜时,不少人一时间会答不上来,实在想不出只能回答“海鲜”。的确,逛一圈烟台几条美食街不难发现,海鲜馆很多,各种面馆、川菜馆也不少,但以鲁菜为特色招牌的餐饮门店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现在来了烟台就是海鲜,让不少人误以为烟台鲁菜好像就只有海鲜。海鲜虽是烟台的特色,但是当前的餐饮行业太过于偏重海鲜,忽略了烟台传统鲁菜当中的其他菜品,甚至行业内曾经传出这样一种错误的评判说法,认为烟台厨师不会做菜,只会蒸蒸煮煮。”中国烹饪大师、海博鲁菜研究中心主任刘雪峰说道。鲁菜菜品显然不止海鲜,像传统鲁菜代表“九转大肠”、“福山烧鸡”、“溜腰花”等,都是用非海鲜食材,只不过许多的非海鲜的传统鲁菜逐渐淡化,甚至有的已经从市民餐桌消失。
你听说过烟台传统鲁菜当中有“黄焖鸡”吗?甚至有餐饮从业者也对此摇头。实际上,烟台传统鲁菜当中也有这道菜,技法与济南不同,味道也别具一格。实际上,越来越多类似传统鲁菜开始淡化,甚至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此外,还有很多菜品与技艺都已经不复存在,例如,传统鲁菜“四大抓炒”(抓炒肉、抓炒虾、抓炒鱼、抓炒腰花)、锅烧肉、锅烧鸭等等,现在已经没有厨师能做。多重因素导致鲁菜传承难那么,这些从市民餐桌消失的传统鲁菜,究竟是因为味道不好,还是技艺太难呢?“现在越来越多的鲁菜都没有了,像传统的‘三不粘’,这是传说当年慈禧太后都非常爱吃的,但是现在能做的人越来越少了。主要是因为这些鲁菜好吃不好做,利润空间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菜传承人张吉顺道出了其中的无奈。此外,以前做菜都是徒弟跟着师傅学,口口相授,有些菜技艺太过复杂,学会的人不多,慢慢就消失了。
在刘雪峰看来,传统鲁菜菜品减少甚至消失,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有的菜品因为不能与时俱进,不符合大众尤其是当下年轻人口味,像“烟台焖子”难觅身影就是如此。还有的菜品则是因为技艺复杂,利润不高,餐饮从业者积极性低。此外,在鲁菜的发展过程中,过分一味追求创新忽视传承,过度偏重海鲜食材忽视其他食材,完全追求经济效益丢失了鲁菜发展责任,这些都可能导致一些传统经典的“烟台味道”从此消失,需要引起整个餐饮行业的思考。探索突破鲁菜传承瓶颈有人说厨师这个行业需要“天分”,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厨师做出的味道可能相差甚远,实际考验的就是技艺。如何让菜品技艺标准化、流程化,普通人能简单学会,成为保护传承“烟台味道”重要途径。
对于鲁菜传承发展,市商务局副调研员李少杰表示,商务部门将继续推进鲁菜标准制订,实现鲁菜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初步建立菜品质量、服务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品种、品质、品牌“三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重点打造20条美食街区、10家商超美食广场,重点培育50家龙头鲁菜企业,其中销售过亿的企业10家,过5亿企业2家,评选出30家老字号鲁菜企业,打造一批鲁菜名师、名店、名菜、名点,做强一批跨区域、全国性品牌餐饮连锁企业。“当然,鲁菜传承需要多方合力,除了标准化等政策上的支持,也需要餐饮从业者发挥主体作用,从口味、技艺、利润点等方面下功夫,提升其对当下市场的适应力与竞争力。”李少杰说道。YMG记者陆启飞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杨健通讯员林晓东)记者近日从市住建局获悉,芝罘区鲁玉街道路项目沥青铺设基本完成,主路已经贯通,将尽快完...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