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宾楼来信 重温福山大厨津门往事
林卫滨撰文/供图
这是一封寄自天津悦宾楼的信件(图1),收信人地址写明“胶东福山县西高疃集邮政局费神交兰(栾)家村”,贴用的是民国孙中山像加盖“华北人民邮政改做贰拾圆”邮票,销票邮戳是“天津赤峰道邮亭卅八七月十八”,即1949年7月18日。天津于1949年1月15日解放,人民邮政来不及发行新的邮票,利用民国邮票加盖使用,邮戳也是延用的民国邮戳。
在集邮圈,天津赤峰道邮亭邮戳的知名度很高。邮亭,是民国时期为方便大众用邮,在人流较多的地方设置的亭子,可以办理简单的邮政业务,类似于现在的报刊亭。赤峰道曾是当年的法租界所在地,先后有直、奉、皖十五位督军在此设有别墅私宅,著名的少帅府、瓷房子就位于此道。解放后,人民邮政也延用了邮亭这一便民设施,烟台也曾设置有两个邮亭,分别使用“烟台亭1”、“烟台亭2”邮戳。
信件主要内容为告知其表叔:二婶生子;表叔寄津的各种米面尚未收到,只收到玉米叶一种;另请“叔有暇尚希示教为盼”(图2)。
引起我兴趣的并非这枚特别的邮亭邮戳,而是来信地址“天津悦宾楼王寄”。大家都知道,福山乃鲁菜发源地之一,“东洋的女人西洋的楼,福山的大师傅(厨师)压全球”、“要想吃得好,围着福山跑”,这都是我打小耳熟能详的谚语。当年,福山厨师为了养家糊口,靠厨艺闯荡海内外,以书信维系亲情联系,按理说应该留下不少往来信件,但我关注多年,这类信件却不易见到,而这枚天津悦宾楼寄来的信件,就与福山烹饪密切相关。
要说悦宾楼,就不得不先说登瀛楼。登瀛楼饭庄是中华老字号企业,以经营鲁菜为主,是当年天津规模最大的饭店,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913年,蓬莱人苏振芝在繁华的天津南市建物大街开办了登瀛楼饭庄。“瀛洲”取自秦始皇本纪“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唐王李世民的文学馆取名“登瀛洲”,可见,以“登瀛楼”命名,既暗喻家乡地名,亦有文化内涵。登瀛楼开办之初,建筑简易,店面不大,营业尚佳,但到了上世纪20年代,经营出现困难,又遭火灾,加之创办人年老体弱,无力经营,但几位股东雄心未泯,决意重筑新楼,在南市东兴大街新建了登瀛楼,由福山大王家人王桂任经理。王桂,堪称登瀛楼发展历程中的转折性人物,由于他经营有方,使登瀛楼名震津门,先后开办“登瀛楼雅座”、“登瀛楼支店”两处分号。因生意兴隆,1939年又在法租界山东路开设“悦宾楼”新号,此信即寄自法租界的赤峰道邮亭。
这些饭庄的掌柜及当灶厨师,大多为福山人,有大王家、马家、潘家、下刘家、南张家、东吴家、八角等村人。至此,登瀛楼共开设四个分号,有员工四百余人,经营高、中、低档菜品五百余种,加之严格的管理、精致的厨艺、精细的核算,登瀛楼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辛,营业收入一度占全市饭店业的四成之多,成为天津最大的饭店。王桂病逝后,由其弟王梅继任,后由福山人栾希堂接任。王梅曾任“天津市旅饭业商会”总会长。图3就是当年位于南市东兴大街上的登瀛楼饭庄。
解放后,登瀛楼四个商号被收归国营,“文革”期间改名“井冈山食堂”,1973年恢复“登瀛楼”老字号,1984年原地重建,登瀛楼恢复了新的生机。
收件人所在的栾家村,位于福山城西南约10公里,有200余户,1958年修建门楼水库时,村子北移三百米。早年村里有厨师在外打拼,村中还出过两位知名人物:剧作家栾少山及其子漠雁(与人合作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
借助这样一封普普通通的家信,我们得以翻开一段尘封的历史,重温福山厨师名震津门的辉煌。
新闻推荐
烟台市普惠性幼儿园占八成 多种形式扩大城镇学前教育资源,确保适龄幼儿就近入园
在今年“两会”上,市政协委员王秀姬的提案“关于加快城区幼儿园规划建设的建议”引起了广泛关注。王秀姬建议,发挥教育行政...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