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民期待买到货真价实的海参 本报推出的海参报道引发共鸣

烟台晚报 2018-09-20 10:09 大字

YMG记者金海善

9月18日,本报《市场鱼龙混杂,你买的海参放心吗?》报道见报后,引起读者的共鸣,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向记者反映购买海参的经历,希望了解更多的海参识别知识,购买到货真价实的海参。

担忧高价买次品,进补不成反被坑

读者王云告诉记者,看了报道后深有同感,希望媒体能加强舆论监督,通过报道来净化海参市场,将不法商贩曝光,让市民购买到放心的海参。“不怕价格高,就怕买了假货。”王先生说,这几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家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家里的老人年龄大了,身体明显不如以前,所以希望能让老人吃点海参,补补身子。但是购买海参的过程是一个很让人困惑的过程,因为自己没有鉴别海参的知识,所以很担心上当受骗,尤其是担心高价买次品,进补不成反被坑。市民杨先生说起有的商贩加工海参时放糖作假有些愤怒,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担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到糖分严重超标的糖干海参,“高价买到便宜货还是其次,最怕是吃了对身体有害。补品变毒品,这无异于自杀!”

市民朱小姐告诉记者,自己买海参主要是为了给亲朋送礼,最怕就是高价买假货。不但辜负了自己一番心意,还可能引起对方的误会。

不少消费者发现,市场上有些海参产品非常便宜,而这些低价海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种不正常的甜味。专家表示,过多摄入糖分易产生肥胖,甚至导致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人本身胰腺出了问题,不能处理转化糖类物质,好端端的一个补品,也就成了“毒品”。

还有不少市民表示,海参这类“高档补品”市场价格太贵,让人望而却步,虽然海参有很好的免疫力调节、抗疲劳等作用,但作为平民百姓家庭,自己根本就吃不起。

针对这类现象,不少消费者纷纷发问,买到价格便宜品质又有保证的海参,难道真的只能是个梦?

消费者迫切期待实惠海参

秋风起,进补时。说到进补,很多人会想到人参、鹿茸、冬虫夏草这类名贵的药材,但是,随着市民养生观念的转变,养生类食品逐渐成为进补首选,而作为滋补品中的佳品,海参已受到越来越多养生人士的青睐。

记者在各海参专卖店及大商场调查发现,随着中秋节和国庆节的临近,海参消费已呈越来越热的态势。一面是市民秋冬进补佳品的期待,一面是市场上充斥着的各种掺假海参和海参市场的摸不透底的价格。

海参作为一种高消费食品,价格每斤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但我们知道,看起来模样差不多的海参,品质也很可能会差很多。”读者徐先生说,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如何识别存在困惑。

业内人士建议,市民购买时要多走走,多进行比较,理性购买,不能光看价位图便宜。造成海参品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海参产地、饵料、采集季节及加工环节等因素。烟台海参的好品质在全国都是“叫得响”的,也正因如此,催生出部分外地海参冒充烟台海参、以次充好的现象。特别是近几年,长岛海参因产地独特质量过硬很受市民欢迎,而价格不断攀升,不少商家也都在销售长岛海参,到底是真是假令人难辨。此外,有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海参行业行情不断看涨,吸引了部分资金转向海参行业,进行短期投资,过分追求高回报而忽略了海参的品质,一定程度上也扰乱了市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海参在广大市民心中的形象很“高贵”。但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掺假海参和海参市场的虚高价格让市民直呼“想说爱你不容易”。

新闻推荐

烟台市举办烟台市民营企业招聘服务月活动

为大力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促进各类专业人才充分就业,烟台市工...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